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孩子做事拖

首页

孩子做事拖

我好烦啊!每当我想用最平静的心情去对待儿子,可我怎么也做不到啊!说真的我一点也不想唠叨,可是我急呀,看着6岁的儿子做作业我就来气,边做边玩,如果我一直守着他,他的动作就会快,可一但我不守着他做作业,他就慢慢地边做边玩,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的,一边做一边玩橡皮,咬笔头,时间这就这样被他学学浪费了,一点作业通常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我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不 守着他他能很快地完成作业,在学校老师也老说他慢,说他笨吧,可平时玩起来可聪明了,动作又快,可写字怎么就那么慢啊?谁能告诉我什么原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16 20:34:44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儿时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则与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自学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无压力三大原则。  
        ★无错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无错原则认为: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实际上,幼儿的淘气、损坏物品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他并没有主动犯错误的动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
      幼儿的对、错的观念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人的。 示例一:幼儿在跑动中冲撞另一个婴儿 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把别的幼儿撞倒取乐,这是他与其他幼儿交流的一种手段,也许他只是希望另一个幼儿同他做追逐游戏。
       示例二:幼儿总喜欢翻箱倒柜,拆装玩具、电器等 他绝不是一个淘气的幼儿,而是一个好奇心强、非常聪明的幼儿!幼儿需要不停地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知,从而积累经验。他不停地翻乱物品、拆装玩具等,正是认识事物的行为。 示例三:幼儿到邻居家里拿了东西,回家后就据为己有 这并不是道德问题。
      这是幼儿对物品占有欲的一种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象是他的手臂一样应该属于自己。在婴幼儿期,这种现象是非常自然。无论是长大后道德上多么好的人在3岁时也难免会这样。对于这种现象当然不能鼓励,但也不可大声呵斥他。父母应逐步引导,让幼儿分清楚自己家的东西和别人家里的东西是不同的,可以让他玩一会儿再送还给人家,并且尽量在幼儿愉快情绪下让他归还物品。
       ★无批评原则 一些父母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一旦幼儿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就对其大声呵斥、批评或表露出十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会使幼儿不知应该怎么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于是只会什么也不做,丧失应有的自我行为主动性,长大后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缺乏主动性等个性问题。
       对0-3岁的幼儿来说,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听懂。因此,教给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且,在不断地尝试中,幼儿会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欢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招人喜欢的。 示例一:哭闹不止的幼儿 没有幼儿是喜欢哭的。
      面对哭闹的幼儿,对其进行严厉地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幼儿的哭泣原因,再想些帮助他的办法。如果幼儿是因为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闹,父母应耐心告诉他不能满足他的原因。如果解释和劝导都无效,可以适当采取不理睬行为,让他哭够就可以了。
       示例二:幼儿咬人 无批评人代表纵容幼儿,必要的时候采取措施,如隔离办法。咬人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时可以采用隔离的办法。首先向幼儿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可以的,然后让他暂时离开这种情境。同大声斥责、批评比较起来,隔离办法会立即见效,而且用行为是幼儿意识到行为不被允许更直接、效果会更好。
       需注意的是,隔离一般不会造成对幼儿感情的伤害,但不要把幼儿关在小黑屋等令幼儿恐惧的地方。隔离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得不到他的一些权利,就像比赛中罚出场几分钟一样。 ★无压力原则 一点儿压力也不给幼儿,让幼儿在一种极为顺利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幼儿长大后遇到困难了岂不手足无措?事实上,无压力原则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一个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合理、创新的思维。 示例一:一些语言是家长不该有的 有些父母在养育幼儿过程中,盲目运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使幼儿内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 “你要是做不好,长大只能要饭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关进小黑屋”! 更严重的:“你表现这么差,真不是我们生的孩子”!“你再不听话,将对你如何如何……” 此类语言或者做法,都会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幼儿失去对自己的肯定和勇气。
      幼儿在恐惧和紧张情况下往往产生自我被动、退缩、怯懦。 示例二:幼儿园教师让幼儿在冰雪天穿不多的衣服做室外活动。 平时我们说一个应该有压力才会奋进,这种压力是指挑战,它是在已经有了战胜困难和战胜自我的思想准备和勇气。
      这些幼儿是在鼓励、进取、内心充满勇气的情况下去做的,这个活动锻炼了他们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 示例三:爱迪生童年的故事 爱迪生的整个小学教育是在母亲的身边完成的。因为在学校里,教师完全是专制式的,并且教师不允许他提所谓愚蠢的问题。
      相反地,爱迪生的母亲对他很有耐心,十分亲切,乐于回答他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趣的是,爱迪生正是脱离了那种压制式的不良的教育,和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

    银***

    2007-03-16 20:34:44

其他答案

    2007-03-16 18:45:09
  • 主要由于你总是守着他,并且唠叨.
    严肃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如果你快点写完就可以玩,看动画,不再唠叨.
    你有没有曾答应他"快点写完就让你去玩"而没有做到?
    如果你能做到言出必行,加上一段时间的坚持,一定能改正.
    把他放在房间里,大人也不要看电视,而是在他旁边安静地看书.做不完就不让他玩,即使影响了睡觉或是作业没有完成也由他去,早上起来困得难受或者被老师批评,让他自己知道后果,承担责任.
    现在他还小,一定要舍得花时间纠正他,否则形成坏习惯,以后再也改不了.

    x***

    2007-03-16 18:45: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龄期 相关知识

  • 宝宝教育
  • 育儿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