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心肺复苏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心肺复苏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独*** | 2016-05-10 06:58:0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5-10 10:58:07
  • 
    (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可用于电击无效的心室颤动及无脉 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注射1 mg,每3 ~ 5分钟重复1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至5 mg。与标准剂量相比,高剂量肾上腺素并不改善患者
    
    的出院存活率或神经功能。
    
    (1) 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心室颤动增幅频率及大 脑氧的输送。认为是心脏停搏时与肾...

    查看全部>>

    
    (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可用于电击无效的心室颤动及无脉 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注射1 mg,每3 ~ 5分钟重复1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至5 mg。与标准剂量相比,高剂量肾上腺素并不改善患者
    
    的出院存活率或神经功能。
    
    (1) 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心室颤动增幅频率及大 脑氧的输送。认为是心脏停搏时与肾上腺素对比可能同样有效的一线选择用药,在1 mg肾 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无效时,可考虑静脉注射血管加压素40 U。严重低血压可以给予去 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2) 阿托品:能有效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使心率增 快,从而改善房室传导阻滞。用于心室停搏或无脉搏电活动时推荐使用剂量为1 mg,静脉 注射,每3〜5分钟重复1次,直至总量达到3 mg;若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每3〜5分钟静脉 注射0.5〜111^,直至总量为0.04 11^1^;总剂量31^可完全阻滞迷走神经,完全阻断迷走 神经的剂量可逆转心搏骤停。阿托品可增加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和存活率。使用肾上 腺素后再用阿托品可增加存活率。
    
    (3) 利多卡因:抑制心肌异位节律,降低心肌应激性,提高心室颤动阈。近年来,利多卡 因对顽固性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地位下降,只作为胺碘酮治疗无效时的第 二选择。心肺复苏中,首剂1〜1. 5 mg/kg,静脉注射,隔5〜10分钟增加0• 5 ~0. 75 mg/kg,总 剂量不超过3 mg/kg,负荷量后1〜4 mg/min静脉滴注,以维持心电稳定性,24小时应减量以 减少不良反应。
    
    (4) 胺碘酮:为瓜类抗心律失常药,作用于钠、钾和钙离子通道,并且对a受体和P受 体也有阻滞作用,可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心搏骤停患者,给予2 ~3次除颤加心肺复 苏及肾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心动过速,建议使用胺碘酮。胺碘酮首次15〇 mg, 缓慢静脉注射(大于1〇分钟),如无效,可重复给药,总量达以5〇〇 mg,随后以10 mg/(kg • d) 维持静脉滴注;或者先按1 mg/min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然后以0. 5 mg/min持续静脉滴注,每 日总量可达2 g,根据需要可维持数日。其不良反应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5) 碳酸氢钠:心脏停搏和复苏时的组织酸中毒和酸血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生于无 血流(心脏停搏时)和低血流(CPR)过程中。该过程依赖于心脏停搏的时间和CPR时的血 流水平及动脉血氧含量。心脏停搏时改善通气和供氧,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5分钟重 复1/2量,目前主张其使用应遵循“宁酸勿碱、宁少勿多”的原则如果1〇分钟以上仍未复 苏成功,而且血气pH < 7. 20时,可应用小剂量5%碳酸氢钠100 ml,缓慢静脉滴注,15分钟 后可重复半量,维持pH>7. 25即可。
    
    (6) 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类药物,兼有ot受体、P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刺激作用,其药理 作用呈剂量依赖性~4 jjLg/(kg • min)时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有扩张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 作用;4〜10 pg^kg • min)时主要为p受体刺激作用,有正性肌力作用,心排血量增加而无 明显肺动脉高压;10〜20 jxg/( kg • min)时为(X受体作用,使周围血管收缩而肺动脉压明显 升高。复苏时,多巴胺一般用于心动过缓和自主循环恢复之后的低血压状态,常用剂量范 围为 2 ~20 jxg/( kg • min)。
    
    (8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cx受体,而刺激P受体的作用轻微,可使 血管强烈收缩,脏器血管流量减少,加重酸中毒,故较少使用。
    
    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包括洛贝林、尼可刹米等。复苏早期不应常规使用呼吸兴 奋剂,应以保持气道通畅、人工辅助呼吸和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为中心,只有在自主呼吸出现 恢复迹象或虽已存在自主呼吸,但呼吸过慢、过浅、不规则或不稳定时,为提高呼吸中枢的
    
    兴奋性才推荐应用。
    
    (9) 对于一些难治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单形性室 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扑动(频率>260次/分)及难治性心室颤动,可试用(B受体拮抗药。如 美托洛尔每隔5分钟一次,每次5 mg静脉注射,直至总剂量15 mg;艾司洛尔0.5 mg/kg,静 脉注射(1分钟),继以50〜300 pg/min,静脉滴注维持。由急性高钾血症触发的难治性心 室颤动的患者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5〜20 ml,注射速度为2 ~4 ml/min。异丙肾上腺素 或心室起搏可能有效终止心动过缓,当VF/无脉VT心脏停搏与长QT间期的尖端扭转型室 速相关时,可给予硫酸镁1〜2 g,静脉注射5 ~ 20分钟,或硫酸镁1 ~ 2 g加入50〜100 ml生 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0)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的处理不同于心室颤动。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后,应尽 力设法稳定自主心律,或设法起搏心脏。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每隔3〜5分钟静脉注射 1 mg,以及阿托品1〜2 mg静脉注射。在未建立静脉通道时,可选择气管内给药,2 mg溶于 10 ml生理盐水中。心脏停搏或慢性无脉性电活动患者,考虑给予阿托品,用量为1 mg,静 脉注射,可每3〜5分钟重复使用(最大总量为3次或3 mg)。若有条件,缓慢性心律失常可 施行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例如体外心脏起搏或床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等。上述治疗的同 时应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可逆性病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药物 过量、低体温及高钾血症等,并给予相应治疗。
    
    
    李*** | 2016-05-10 10:58:07 346 19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