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男科
前列腺科

鼓肚脐怎么办?宝宝胀气?

宝宝胀气、鼓肚脐怎么办? 宝宝经常溢奶,而且吃完之后总是浑身使劲,肚脐也有点鼓。前天是宝宝42天检查, 医生说溢奶可能是胀气,开了点药,吃了两天能听到小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可是不见好,我应该怎么办?
逛*** | 2016-05-06 02:26:45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2016-05-06 02:26:45
  • 你是不是脐带部位没有捆好? 有些孩子要捆脐带捆很长时间的..你问问医生.现在用棉布捆一下肚脐.有没有坏处.反正我家玥玥也是这样..然后我自己做了一个捆肚脐的收缩带.然后在里面包很厚的棉布.包了一个月..好象消下去了..有时是医生剪脐带没剪好.有时是包脐带没包好..都有可能.
    明*** | 2016-05-06 02:26:45 42 4 评论
    0/300
  • 2016-05-06 02:26:45
  • 以下是2个不同地方的治疗与预防与缓解方案.愿您宝宝早些好转.  新生儿腹胀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   但如果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宝宝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的...

    查看全部>>

    以下是2个不同地方的治疗与预防与缓解方案.愿您宝宝早些好转.  新生儿腹胀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   但如果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宝宝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的可见到小血管显露(医学上称为静脉曲张)、可摸到肿块;有的伴有黄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样大便,发热或上述的“五不”症状,这些都是疾病的表现,严重而顽固的腹胀往往表示病情危重,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新生儿腹胀怎么办?   发现新生儿腹胀,首先应该检查,除了腹胀以外,是否伴有呕吐,若伴有经常性呕吐食物,甚至胆汁或粪样物,大便秘结,3~5天才解1次,大便量很少,且见婴儿日渐消瘦的,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要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如果腹胀时胀时消,食乳后腹胀明显,无呕吐或偶伴呕吐,放屁后腹胀减轻,按摸腹部没有摸到粪样物,乳食正常,无日渐消瘦的,可能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当,孩子吮乳时吸入空气较多,引起气压腹胀,可给中药:菜菔子8克,枳实6克,甘草、厚朴、陈皮各3克,加水150毫升,煎服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3天。改进哺乳方法,不要给孩子吮空乳头,每次哺乳后,抱起婴儿,轻轻拍打其背部。乳母在哺乳期间,少食红薯等产气较多的食物。如果婴儿几天不大便后出现腹胀,哭闹,伴有恶心呕吐者,可能是由于胎粪内积引起,可给予番泻叶3克,兑开水60毫升,5分钟后,服10~15毫升,排出胎粪后腹胀便可消失,腹胀消失后即停药。因腹胀哭闹不止者,可用手轻轻按摩婴儿腹部,或用驱风油少许涂擦婴儿肚脐周围。  宝宝腹胀的原因  一般来说,小宝宝的肚子本来就会比成人大,看起来鼓鼓胀胀的,那是因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却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造成的。在腹肌没有足够力量承担的情况下,腹部会因此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腹部会显得突突下垂。此外,婴儿的身体前后是呈圆形的,不像大人那样略呈扁平状,这也是让肚子看起来胀胀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个造成宝宝腹胀的常见因素,是婴儿比大人更容易胀气,胀气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宝宝进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气,尤其是当宝宝饿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时候。  2 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造成空气通过奶嘴的缝隙而进入宝宝体内。  3 宝宝过度哭闹。  4 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  消气diy  其实,婴儿也有一些消散气体的方式,例如:  喂奶之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来促进打嗝,使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  有些宝宝很会排气,可以通过肛门将气体排出;  另外,依靠胃肠壁的吸收,也可以缓解腹胀的现象。  治疗与否  至于胀气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疗,原则上要以宝宝的临床症状为判断标准。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  如果宝宝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肠炎或便秘,也容易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变差,进而产生胀气,甚至影响食欲。若有这些症状出现,那么就应该让医生加以治疗。  如何预防胀气  1 尽量不要让宝宝哭泣。当宝宝哭的时候很容易胀气。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多给予安慰,或是拥抱他,通过调整他的情绪来避免胀气的加重程度。  2 不要让宝宝饿得太久后才喂奶。宝宝饿的时间太长,吸吮时就会过于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气。所以要按时给宝宝喂奶,并且在喂食后促使宝宝适当排气。  3 多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这样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况。  4 喂奶时,应当注意让奶水充满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让宝宝吸入空气。  5 暂时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内发酵并产生气体的食物,例如;甘薯、苹果、甜瓜等。  危险的身体警讯  在什么情况下的腹胀应该特别注意并就医治疗呢?  1 腹胀合并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状况,甚至有发烧、解血便的情形。  2 肚子有压痛感。  3 肚子鼓胀有绷紧感。  4 合并呼吸急促。  5 在腹部能摸到类似肿块的东西。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那么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包括:腹部长肿瘤、腹部实质器官(例如:肝、脾、肾)肿大、腹水、泌尿系统出问题等。如果这样,必须立刻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林*** | 2016-05-06 02:26:45 43 4 评论
    0/300
  • 2016-05-06 02:26:45
  • 小儿漾奶的现象,正常的胃部应当贲门相对略紧、幽门相对较松,这样食物才能安全通过,因为宝宝体内的器官发育还不够健全,贲门相对较为松弛,幽门较紧,加上胃很小,位置也较平,因此吃奶容易漾奶。,还将床垫呈30度角头高脚低,来防止宝宝漾奶。 大人要注意喂奶时要尽量保证不让气体进入宝宝的胃部,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打后背,帮助他打嗝、排气 婴儿期的宝宝由于胃肠发育还不成熟,肠道蠕动多不协调,容易出现肠道...

    查看全部>>

    小儿漾奶的现象,正常的胃部应当贲门相对略紧、幽门相对较松,这样食物才能安全通过,因为宝宝体内的器官发育还不够健全,贲门相对较为松弛,幽门较紧,加上胃很小,位置也较平,因此吃奶容易漾奶。,还将床垫呈30度角头高脚低,来防止宝宝漾奶。 大人要注意喂奶时要尽量保证不让气体进入宝宝的胃部,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打后背,帮助他打嗝、排气 婴儿期的宝宝由于胃肠发育还不成熟,肠道蠕动多不协调,容易出现肠道胀气、排气,还会出现频繁的哭闹,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肠绞痛,多发生在宝宝出生后2—3周,一般在3—4月后逐渐改善。所以父母要了解宝宝这一发育中的问题,尽可能让他处于舒适的体位,协助宝宝排气。  只要宝宝的健康情况良好,成长发育顺利,而且没有什么并发症,那么即便是脐疝气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肚脐基部仍为敞开的环状结构,直径不超过一厘米,无伤大雅,等宝宝渐渐长大,身体的构造功能成熟后,一般在1岁左右会自行缩小消失。
    h*** | 2016-05-06 02:26:45 41 4 评论
    0/300
  • 2016-05-06 02:26:45
  • 不要着急,是否已看过医生了,我的处理方法:根据宝贝的肚脐大小找一差不多的圆形硬片,我觉得二分硬币可能就行,先消毒好,用无菌纱布包好放在孩子脐上,再用无菌绷带紧贴绕一圈绑好.这样处理效果不错,要注意,平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哭,尤其大哭,否则腹压大了影响效果.还要勤换,因为天太热.易感染.随孩子月份的增大,会好起来,如果发展的快,那就即去做修补术了,但看你的描述,问题不大,就按前述处理吧.    为什么有...

    查看全部>>

    不要着急,是否已看过医生了,我的处理方法:根据宝贝的肚脐大小找一差不多的圆形硬片,我觉得二分硬币可能就行,先消毒好,用无菌纱布包好放在孩子脐上,再用无菌绷带紧贴绕一圈绑好.这样处理效果不错,要注意,平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哭,尤其大哭,否则腹压大了影响效果.还要勤换,因为天太热.易感染.随孩子月份的增大,会好起来,如果发展的快,那就即去做修补术了,但看你的描述,问题不大,就按前述处理吧.    为什么有的婴儿肚脐会鼓出来呢?  胎儿出生后,脐带就失去了它的生理作用,在离儿体1~2厘米处予以结扎切断。因此正常的婴儿在刚断脐时,脐带尚残存1~2厘米长,呈光亮的蓝白色,数小时后即变为褐色,并逐渐干枯变细呈黑色条索,3~7天内在脐带根部脱落,脱落后的创面,头1~2天发红、湿润,3~5天后痊愈、向内收缩,成为脐窝,即平常所说的肚脐眼。可是有的婴儿脐窝会鼓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婴儿营养不良,腹肌发育不全,脐部肌肉较薄,肌肉收缩无力,而使脐带根部向外鼓起来。如果脐孔直径大于0.5厘米以上时,则婴儿腹腔内的大网膜、腹膜、甚至小肠都可以从这个孔中呈不同程度的脱出,当啼哭、大便用力或咳嗽引起腹压增加时,就会鼓出来,平卧时可缩回,这叫脐疝。   脐窝轻度鼓起来,可做局部加压包扎,先用一块大于脐孔的金属片裹上棉花和布,用针线缝在宽约5~7厘米能绕婴儿腹部两周半长的布带中间,然后将脐凸出部压缩,再将金属片压在鼓起的脐窝上,围绕腹部包扎固定。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婴儿哭闹,避免大便干燥,每天帮助婴儿作前屈后仰动作,1次时间约2~3分钟可收到良好效果,若出现脐疝,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C*** | 2016-05-06 02:26:45 43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