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处理小伙伴间的关系 我家宝宝不怎么合群?

首页

如何处理小伙伴间的关系 我家宝宝不怎么合群?

如何处理小伙伴间的关系 我家宝宝不怎么合群,即使和别的小朋友玩,也爱打人抢人家东西,总这样,其他孩子的家长就有点多我们了。请问宝宝有什么问题吗?我该怎么教育才好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1 02:01:26
  • 我宝宝也是这样,不过我觉得无所谓吧,小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现在宝宝小处理不好这种关系。

    M***

    2016-05-01 02:01:26

  • 2016-05-01 02:01:26
  •   人际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际关系好的幼儿能够受到同侪的肯定,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许多正向的人生观;反之,人际关系不好的幼儿,容易产生怯懦、不合群、孤僻等性格,不受他人喜爱,也不喜爱他人。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应是父母教养的重要课题。
       美国着名的心理及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内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由此可看出人际关系之于人的重要性。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出生开始,即需有参与社会的准备,能不能有良好的社会化历程,主要显现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度。
       良好人际关系的6大优点 EQ比IQ更为重要,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团体中自然能与人有良好的互动,即可产生良性的助力。她说,拥有良好人际能力的孩子,通常具备有下列有优点: 1、拥有健康的身心、能肯定自我: 有好的人际互动,容易受到同侪的认同,自然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并能肯定自我。
      黄倩仪说,在虚拟的世界中才能找到依靠的孩子,通常有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必须将自己埋入虚拟的世界中,透过编造与想象,才能而获得肯定,久而久之,更容易造成人际疏离。 2、喜欢尝试新的事物: 有自信心的孩子,相信自己有处理事务的能力,对于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主动尝试新的事物,相对地,学习动机也较强。
       3、良好师生关系,有助学习发展: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如与老师保有良好的互动,有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特质与学习能力,更能有效引导其朝正向发展。 0到1岁 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 0到1岁阶段,人际关系主要的对象为家庭(照顾者)的成员,此时的人际发展,主要为情感依附及与家人的互动。
       4、左右逢源,处事顺遂: 与人相处时不会斤斤计较,乐于帮助别人,使别人也乐于帮助自己,容易形成群聚的力量。因此,做起事来能够左右逢源,易于完成,也容易有成就感。 5、具有自信心: 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容易受到同侪的肯定与支持,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6、具有互惠的同理心: 能够本着相互交换的互惠原则,提供彼此能够接受的好处,如“你借我玩具,我就分你糖吃”,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不会一味的只想要抢夺或强占。 ·社交能力发展状况 许多人都会有疑问,刚出生的婴儿如何有人际关系的发展?黄倩仪表示,据研究显示,1个月的新生儿对同年龄的婴儿即有相对的吸引力;6个月的婴儿会对其他幼儿的声音及逗弄产生响应,如注视或舞动手脚等反应;1岁幼儿对于其它幼童的反应就更明显,常常会主动发出声音或希望以手触摸对方。
      因此,从0岁开始,孩子已经有人际互动的概念,此时期应给予孩子正向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人际发展。·培养方法 方法1 人际发展分龄检测 透过黄倩仪副教授所提供的分龄检测项目,父母可判断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状况,如果孩子行为检测肯定的部分占多数,则显示孩子在人际交往上,是朝积极与正向发展。
       方法2 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温和、一致: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情绪氛围下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安定的感觉,父母应以温和的态度对孩子。 方法3 用心观察孩子的需求,适时满足:应用心观察孩子的需求,并能实时响应,才能让孩子有信赖感,未来较能敞开心胸与人互动。
       方法4 建立稳定的情感依附关系:此时,婴儿需要有稳定的情感依附,才能建立其对人的信任与安全感,未来与同侪相处时才容易放心与人互动,不会因不安全感而担心害怕,裹足不前。因此,黄倩仪说,维持照顾者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妈咪自己带孩子,建议不要经常更换保母,否则易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占有欲等不良的情形。
       耐心与孩子互动: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气质,针对孩子的气质做正向引导,多与孩子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孩子熟悉与人互动的模式。

    青***

    2016-05-01 02:01:26

  • 2016-05-01 02:01:26
  •   学龄前儿童的妈妈们总是喜欢单纯地通过孩子的行为和语言来判断,总以为自己知道孩子的全部,能通过孩子的表面来推断孩子的心理状态。其实,这只是父母的自以为是。  就算孩子是独生子女,如果过分使性子,不能和朋友一起玩儿,就不只是表面行为问题了,父母有必要检验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否有问题。
       不会与别人协调合作的孩子,多数都是因为父母过度的期待。特别是独生子女,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会很高,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对任何事都很敏感。这种敏感度过高时,孩子就会有压力,就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对物质的强烈占有欲等。所以,不要只是看表面,首先要了解孩子是不是承受着过大的压力。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协作的乐趣。协作就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大家齐心协力,并且能够互相谦让的意思。孩子们的头脑中,谦让被认为是“别人抢了自己的东西”,而且孩子们都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共同利益。这时,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做有趣的事情,让他明白协作所带来的快乐。
      这样要比直接对他说“对别人谦让,与别人合作有多好”更有效。 最好让孩子做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拔河是教会孩子协同合作的最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此外,也可以玩堆沙子游戏,大家一起堆成一个巨大的城堡。也可以做一些分组对抗的运动,只要是大家一起做才会有意思的游戏就好。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协作的必要性及方法,还有协作的乐趣,和朋友们在一起就会觉得更快乐。为了和朋友们一起玩儿,学会谦让,对于不会交朋友的孩子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感受谦让的快乐和助人为乐的喜悦对自己的物品有强烈占有欲的孩子,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谦让”这个词。
      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要给他创造良好的谦让的环境,让他明白谦让的重要性及所带来的快乐。让孩子把自己平时不常用的物品分给兄弟姐妹和朋友,然后,对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对孩子加以表扬。 “你把玩具给了弟弟,你看他多高兴啊,这都是你的功劳。
      ”经过这样的表扬,孩子得到朋友和父母的双重肯定,体会到分享物品的快乐,谦让就会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如果想让孩子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喜悦,诱导孩子帮妈妈干家务是最好的方法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妈妈所做的任何行为都比较关注,并且愿意向妈妈学习。所以,不论什么事,只要妈妈说要一起做,孩子就会非常高兴。
      当然,干完活之后,不要忘记表扬孩子。 “你帮妈妈摆筷子,妈妈就觉得轻松了很多。你干得真好!” 让孩子多经历几次谦让和助人为乐所带来的心动的感觉后,就算你没有让孩子谦让或帮助人,孩子也会非常愿意去做,从而培养成为一种习惯。这时候他开始一点点学会与别人相处的方法了,总有一天孩子会有很多朋友的。
      提示 父母要明白孩子有不想与别人分享,只想自己独占的物品。在家里来客人之前,父母要提前告诉孩子,把这样的物品收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确定哪些玩具是想与别人分享的。这样,就会减少为了独占玩具而争吵的现象。

    想***

    2016-05-01 02:01: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