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食管癌

宝宝的便便 宝宝的便便为什么有的时候是绿色的啊 究竟是因为带的暖还是冷啊 还是因为宝宝的肠胃消化不好导致的?

宝宝的便便 宝宝的便便为什么有的时候是绿色的啊  究竟是因为带的暖还是冷啊  还是因为宝宝的肠胃消化不好导致的啊
想*** | 2016-05-05 15:19:13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2016-05-05 15:19:13
  • 不是受凉了,是宝宝吸收的不好。
    怀*** | 2016-05-05 15:19:13 11 10 评论
    0/300
  • 2016-05-05 15:19:13
  • 您参考一下从婴幼儿粪便性状发现异常吧: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

    查看全部>>

    您参考一下从婴幼儿粪便性状发现异常吧: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一、 母乳喂养儿粪便: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1周岁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右减至一天一次。   二、 人工喂养大便: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   三、 混合喂养儿粪便: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神*** | 2016-05-05 15:19:13 42 4 评论
    0/300
  • 2016-05-05 15:19:13
  •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以轮状由于腹泻易造成宝宝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如不及时补...

    查看全部>>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以轮状由于腹泻易造成宝宝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如不及时补充,易造成脱水休克,甚至可能循环衰竭,出现危险。因此,家长应及时给患儿喂食多种电解质及葡萄糖的口服补液盐。   简单配制方法——   1、米汤500毫升;加食盐1.75克。   2、白开水500毫升加蔗糖或葡萄糖10克(2小勺),加盐1.75克。   当宝宝出现腹泻但尿量正常,无口干等脱水症状时,给孩子喂自配糖盐液应与大便量相等,不能确定大便量时,可按照20~4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拉出多少喝进多少。给两岁以下宝宝喂糖盐水,可每1~2分钟喂1小勺,约5毫升,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儿有呕吐可暂停一下,隔10分钟再慢慢喂服,每2~3分钟喂1勺。一旦腹泻停止,必须马上停服。  查询更多 腹泻 信息  病毒为最多)、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暴发。由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为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   婴儿腹泻营养治疗原则是饮食上进行调整,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逐渐恢复消化功能。所以婴儿腹泻要喝脱脂奶。可让婴儿既补充优质蛋白质,又能防止脂肪摄入过多而产生滑肠,有利于补充营养,又易为婴儿肠道消化吸收。   那么,在家如何备制脱脂奶呢?母乳喂养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之类的物质;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类的物质,不易消化,所以可以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倒掉。   若是人工喂养,可将冲调好的婴儿奶粉置于冰箱内6小时,剔除上部凝结的脂肪层,将余下的奶煮沸,再剔除浮膜2—3次,就可达到半脱脂的目的。对腹泻次数多的婴儿,也可用开水稀释后再喂。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小儿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及护理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董丽娟。  防治婴儿腹泻的几种方法  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别是橡胶奶头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及时补液防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按时添加辅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至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至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饮食质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增强体质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请勿滥用抗生素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不必禁食,多补水分  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  胡萝卜泥能治腹泻  婴儿腹泻时,若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上给予胡萝卜泥分次服食,有助于病情康复。取新鲜胡萝卜适量,洗净切碎,加水煮烂,然后取出胡萝卜捣成糊状即成(煮胡萝卜的水留作备用)。食用时,每100毫升煮胡萝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约一小匙)胡萝卜泥。进食量主要根据婴儿的食欲,可按平时的食量喂给。一般来说,婴儿喂食胡萝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对腹泻小儿的护理要点   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就诊时带上大便采样,以便医生检验、诊治。  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使用热水袋要注意不要烫伤患儿。  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揩洗臀部(女孩子应自前向后冲洗),然后用软布吸干。可涂以鞣酸软膏,或复方硫酸铜锌软膏、防止产生红臀。  腹泻患儿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蘸温开水清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  重型腹泻,或轻型腹泻但迁延不愈,患儿逐渐消瘦,全身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腹泻未愈,又发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也应及时就诊。  卫生及护理   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  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方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如果一天拉的次数少于4次,可以只吃妈咪爱,放入40度以下的奶中,一次一代,24小时吃一次,也可以是一次半代,12小时一次,但是剩下的半代要扔掉,因为里边是益生菌,开代后时间长就失效了.如果一天多于4次要在吃妈咪爱的基础上加入斯密达,也是加入奶中,不影响药效的,为了防止孩子喝不完奶影响药效,可以先把药放入少量奶中给宝宝吃,吃完后再喝没放药的奶.另外最好能做个大便化验看看是不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的话还要吃消炎药,要注意拉的次数,拉多了要及时给宝宝补液防止脱水。  回答者: 唐子畏 - 状元 十五级  回答者:eq搜索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5 17:09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小儿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及护理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董丽娟。  防治婴儿腹泻的几种方法  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别是橡胶奶头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及时补液防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按时添加辅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至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至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饮食质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增强体质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请勿滥用抗生素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不必禁食,多补水分  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  胡萝卜泥能治腹泻  婴儿腹泻时,若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上给予胡萝卜泥分次服食,有助于病情康复。取新鲜胡萝卜适量,洗净切碎,加水煮烂,然后取出胡萝卜捣成糊状即成(煮胡萝卜的水留作备用)。食用时,每100毫升煮胡萝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约一小匙)胡萝卜泥。进食量主要根据婴儿的食欲,可按平时的食量喂给。一般来说,婴儿喂食胡萝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对腹泻小儿的护理要点   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就诊时带上大便采样,以便医生检验、诊治。  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使用热水袋要注意不要烫伤患儿。  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揩洗臀部(女孩子应自前向后冲洗),然后用软布吸干。可涂以鞣酸软膏,或复方硫酸铜锌软膏、防止产生红臀。  腹泻患儿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蘸温开水清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  重型腹泻,或轻型腹泻但迁延不愈,患儿逐渐消瘦,全身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腹泻未愈,又发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也应及时就诊。  卫生及护理   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  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方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如果一天拉的次数少于4次,可以只吃妈咪爱,放入40度以下的奶中,一次一代,24小时吃一次,也可以是一次半代,12小时一次,但是剩下的半代要扔掉,因为里边是益生菌,开代后时间长就失效了.如果一天多于4次要在吃妈咪爱的基础上加入斯密达,也是加入奶中,不影响药效的,为了防止孩子喝不完奶影响药效,可以先把药放入少量奶中给宝宝吃,吃完后再喝没放药的奶.另外最好能做个大便化验看看是不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的话还要吃消炎药,要注意拉的次数,拉多了要及时给宝宝补液防止脱水。
    蒋*** | 2016-05-05 15:19:13 43 4 评论
    0/300
  • 2016-05-05 15:19:13
  • 腹泻宝宝的大便稀,水和便分离,次数多,应到医院诊治,以免宝宝脱水。有时宝宝已经治疗很久,腹泻难以治愈,可以用食用性的中药:山药50克,打碎的芡实50克,加水两碗,慢火煮粥,快好时加大枣3个,把汤喂宝宝喝,每天3-4次每次20毫升。每次倒出汤后加入等量的水再煮开备用,服后3天便次减少,连服一周基本痊愈。因为宝宝用了许多抗菌的药物,使肠道的菌群失调,使用补脾胃的中药增加肠道的吸收能力,慢慢调理肠胃机能...

    查看全部>>

    腹泻宝宝的大便稀,水和便分离,次数多,应到医院诊治,以免宝宝脱水。有时宝宝已经治疗很久,腹泻难以治愈,可以用食用性的中药:山药50克,打碎的芡实50克,加水两碗,慢火煮粥,快好时加大枣3个,把汤喂宝宝喝,每天3-4次每次20毫升。每次倒出汤后加入等量的水再煮开备用,服后3天便次减少,连服一周基本痊愈。因为宝宝用了许多抗菌的药物,使肠道的菌群失调,使用补脾胃的中药增加肠道的吸收能力,慢慢调理肠胃机能,使宝宝较快康复。此外,用活乳酸杆菌和双岐菌的饮料也很有效。
    A*** | 2016-05-05 15:19:13 43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