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脑外科
嘉兴治疗尿刺痛的方法

尿?p的治疗

我手术后得了尿?p症,现在无法治疗,有什么方法呢
人*** | 2007-01-05 14:06:24

好评回答

2007-01-07 18:20:31
粉*** |2007-01-07 18:20:31 72 8 评论
尿崩症的表现与治疗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临床表现】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

查看全部>>

尿崩症的表现与治疗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临床表现】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量可多达5~10L,但最多不超过18L。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常为50~200mOsm/kg·H2O,尿色淡如清水。部分病人症状较轻,24h尿量仅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可达290~600mOsm/kg·H2O,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
  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
  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治疗】
  一、激素替代疗法
  (一)加压素水剂 作用仅能维持3~6h,每日须多次注射,长期应用不便。主要用于脑损伤或手术时出现的尿崩症,皮下注射,每次5~10U。
  (二)鞣酸加压素注射液 即长效尿崩停(5U/ml),肌肉注射,开始时每次0.2~0.3ml,以后根据尿量调整剂量,作用一般可维持3~4d,具体剂量因人而异,用时应摇匀。慎防用量过大引起水中毒。
  (三)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为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药,鼻腔喷雾或滴入,每次5~10μg作用可维持8~20h,每日用药2次。此药抗利尿作用强,副作用少,为目前治疗尿崩症比较理想的药物。该药也有针剂可供皮下注射,近年来还有口服制剂,使用更为方便。
  二、其他抗利尿药物
  (一)氢氯噻嗪 每次2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减少约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二)卡马西平 能刺激AVP分泌,使尿量减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每次0.2g,每日2~3次。
  (三)氯磺丙脲 可加强AVP作用,也可能刺激其分泌,服药后可使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高,每日剂量不超过0.2g,晨一次口服。本药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加注意。
  三、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预后】 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特发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