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空中李向阳是歼12?应是东风112吧?

首页

空中李向阳是歼12?应是东风112吧?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1-04 10:39:59
  • 歼-12轻型战斗机是我国第一种完全依靠本国技术力量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喷气战斗机。它摆脱前苏联系列飞机的设计格局,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制战斗机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歼-12的一系列致命弱点,它最终夭折,从未正式服役。

    0***

    2007-01-04 10:39:59

  • 2007-01-03 07:53:17
  •   错 ,就是歼12
    空中李向阳”-J12战斗机
    到过中国航空博物馆的人都会好奇地观望那造型独特的馆标,因为,用作馆标的歼击机是一架人们过去很少见到的国产战斗机。经过解说员的介绍,人们可以得知,这架飞机是我国于60年代末开始一下处于秘密研制中的歼-12战斗机。
         有关歼-12的多年前就在海外盛传,但是,由于我国对该机一直秘而不宣,从而使它被传得神乎其神。如果不是中国航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歼-12之谜还会被继续猜下去。现在,我们根据一些已经解密的资料来追踪一下歼-12的发展历程。   适应人民战争   歼-12战斗机的研制计划是1969年3月提出的,在空军向国防科工委和国防工办就国防科研计划提出的建议中,提出了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要求新机设备简单,造价低廉,随时能飞,到处能打,能在公路起降。
         提出研制这种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当时,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刚刚结束,人们从战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设计战斗机不能单纯追求飞行速度,还要赋予战斗机良好的机动飞行能力。人们多次看到这样一些情景:美国生产的飞行速度为2倍音速的F-105和F-4等设备精良的战斗机多次在以亚音速飞机的米格-17战斗机前束手无策,甚至不断有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被速度明显低于它的战斗机击落的战例出现。
      1967年4月24日,我人民空军飞行员宋义民竟用一架亚音速歼-5战斗机击落了入侵我国广西板兴地区的一架美国F-4B超音速战斗机。   空战的实践一再提醒人们,即使在广泛使用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战斗机在近距离时利用航炮格斗仍不可避免。格斗中,战斗机需要以尽可能小的转弯半径或尽可能快的转变速率绕到对手后方,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而飞行速度越快的飞机,盘旋半径就越大,盘旋一周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这样,速度较低或机体重量较轻的飞机反而处于优势地位。
         然而,进入空对空导弹时代的战斗机所需要的机动性能不仅仅局限于盘旋性能,为了能迅速摆脱对方追击,迅速追上敌机,战斗机又要具有一定的加速、爬升性能,这两项性能是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一致的,只有盘旋性能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矛盾。   正在各国飞机设计师们仍顽强地坚持设计高速飞行战斗机的时候,参加过越南空战的美军飞行员以自身的经历强烈地要求有关部门出于飞行员自身的安全,设计出 “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机”,即设计出具有空中格斗能力的战斗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求有关当局生产出具有低速性能的高速飞机。
         处于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空军提出歼-12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综观当时世界各国的做法,他们大多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来协调高速、低速的矛盾,也有加装鸭式小翼来达到提高机动性能的目的,还有探索非常规飞机气动布局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而我国当时飞机制造技术仍处于仿制阶段,而且,当时我国国内政治气氛也处于非常时期,空军在提出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当时称之为 “小歼”,即后来的歼-12)时一同提出了“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开展空中游击战”的提法,也就是说,要求这种歼击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且要操作简便,一般人经过短时间训练即可驾机上天,与敌作战。
      经过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协商,确定了这样一种设计思路: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飞和降落、维护简单方便,造价低廉,操作简单易学。   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追求采用变后掠翼技术和垂直起落技术以及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等,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正在研制机体大、设备全、技术复杂的未来歼击机。
      我国却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发展,即通过缩小机体,减轻起飞重量来有效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认为这一切均是由于极左思潮引起的。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当时的“空中游击战”思想,因为,就我国当时的技术储备来说,这可能也是唯一现实的途径。
      因为我国当时连仿制战斗机还不过关,自行研制与美苏同步的变后掠翼战斗机、垂直起落战斗机等根本不可能,不少名词在当时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发展与美苏等国同步的战斗机是不可能的,只是由于歼-12研制时期正处于“文革”的浪潮之中,因此对它的发展极为不利。
         取得宝贵的设计经验   歼-12的研制任务是在1969年的“8.25”会议上正式下达给南昌飞机制造厂的,1970年3月才正式给这种“小歼”定名为歼-12。早在任务正式下达前的1969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厂就开始了方案设计,总设计师是陆孝彭同志。
      陆孝彭是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室副主任,曾自行设计并研制了当时称为“雄鹰”302后改称为强-5的我国第一代单座双发喷气式强击机。1967年8月,陆孝彭等人关于歼-12战斗机的总体方案获得上级批准,随后,经过科技人员 1年零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机体生产、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并制成3架样机。
      1970年12月26日,一架样机首次升空试飞,取得成功。1973年9月10日,歼-12飞机向叶剑英元帅等中央和军委首长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其机动灵活的飞行特点引来了阵阵掌声,叶剑英元帅高兴地称它为“空中李向阳”。(当时,全国正在上演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是《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游击队队长,他以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而著称)。
       不过,由于歼-1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歼击机,而且主要研制时间仅为1年零5个月,一些必要的试验也没有来得及细做,所以,针对3架样机在试飞中存在的问题,陆孝彭等人又补做了必要的试验,并对飞机做了10多项重大修改,如采用降低飞行阻力的面积律修形,减小机翼上反角等,重新发图制造,改进后的第一架飞机于1975年7月1日再次试飞成功,从1975年7月上天至1977年1月止,改进后的歼-12共试飞135架次,81小时12分。
         应该说,作为我国第一架摆脱苏联米格飞机系列格局后完全自行研制的新式飞机,歼-12的研制是成功的,经测定和试飞表明,歼-12飞机是迄今为止世界超音速歼击机中最轻的一种飞机,其几何尺寸和最大截面积在同类飞机中都是最小的。有人总结出歼-12的突出特点,即“轻、短、灵”。
      所谓轻,即飞机的正常起飞重量只有4.5吨;所谓短,即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所谓灵,是指飞机的爬升、盘旋性能和操纵性,跟随性均优于同类飞机。   直到今天,参加过歼-12试飞的飞行员都交口称赞它机动灵活的特点,其敏捷的身影和空中的英姿至今仍印刻在所有见过它的人们的脑海中。
         翻开歼-12那100多架次的试飞记录,我们不难看出,在歼-12诞生时,其性能是优越的,直至今天,那些数据也给我们研制生产自己的空中战机以信心,让我们一起来翻一翻那些试飞记录吧!   歼-12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为180米/秒,而与歼-12同年同时首次试飞的美国F-14战斗机也只有200米/秒,专门用于对付苏联米格-21的美国F-5E歼击机权为160米/秒。
         歼-12在5000米高度上的最大盘旋半径为1140米,而我国中低空机动性能较为突出的歼-6歼击机为1200米,美国专门为改善盘旋性能而研制的F -5E歼击机的盘旋半径为1080米,要知道F-5E为了取得这一效果,专门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
         歼-12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另有说起飞滑跑距离为50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510米),而与歼-12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歼-5的起飞滑跑距离为59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825米。超音速的歼-12能做到比亚音速的歼-5滑跑距离短是极其不容易的,况且,歼-12还有防尘装置,可以在短土跑道上起飞,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歼-12的最大单飞速度在11000米高度时为1.5马赫,明显优于歼-6;其实用升限与歼-6相当,为17410米;其高空巡航速度为0.95马赫,虽不是超音速,但也接近音速巡航了,这种性能在当时是极其优异的了。   歼-12空机重量只有3100公斤,与一辆中型轿车的重量相当,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为5295公斤,装有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加力推力为39.72千牛,全机推重比达0.91,这在当时同样是不容易实现的。
      歼-12之所以实现了,是因为陆孝彭等人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并创造性地采用了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中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壁板、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铝合金起落架、单块式风档等。这些新技术在国内当时的情况下是极富创新精神的,为我国开展轻型歼击机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经验。
         不过,由于歼-12过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易操纵、可大批量生产,所以,也带来了一些不足。如它的机内燃油贮量1250公斤,可带2个4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为1385公里,过个航程属于短航程类飞机,不适应未来空战的要求。又如其机载武器,仅有1门备弹80发的30毫米口径航炮、1门备弹120发的23毫米口径航炮,另外可挂2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来看,火力不弱,但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歼击机相比,则显得火力较弱。
      而且该机采用的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火控设备不利,而倘若改为两侧进行设计,虽可加装先进的火控设备,但飞机重量和阻力均明显增加,其本身的机动灵活性能又将受到明显削弱。此外,歼-12发动机用的是歼-6 飞机所用的涡喷-6乙型,但歼-6歼击机装了2台这种发动机,而歼-12只装了1台,故其推力明显不足,极难达到预想的设计性能。
         不过,歼-12战斗机尽管由于这些明显不足及1978年2月调整装备体系而决定停止继续研制,但其仍不失为成功之作。因为,当时由于研制周期太短,没有做更多的空气动力实验和采取更多的先进气动措施,所以在气动外形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比如最初设计有的机翼前缘开缝翼和后缘双开缝襟翼,后来由于时间问题都从简取消了,改为只设后缘富勒式襟翼。
      象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故歼-12还是有不少可待发扬的潜力。至于其采用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的推力不足问题,英国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公司的一名专家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时认为,歼-12是中国设计得最好的飞机,只要给它换上一台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不仅可以解决推力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油耗近一半,从而增加一倍航程。
      但是,外国专家所说的这种发动机我国不能自行生产,而只能到国外购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这名专家甚至认为,倘若果真给歼-12换上油耗较低的涡扇发动机,就一定能成为在幅员较小的国家大受欢迎的飞机。   近年来,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全面兴起,国内不少航空界专家认为,歼-12只要作少许改变,可以用作专门攻击武装直升机的机型。
      专家门认为,歼-12只要肯放弃超音速的设计要求,增大它的机翼面积,使之除加速性以外的其他机动性进一步提高,将成为武装直升机的有效克星。   歼-12一共仅生产了5架样机,中国航空博物馆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存了1架,南昌飞机制造厂保存了2架。
      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专程到这几个地方去看一看,亲眼目睹这种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的第一架歼击机。
         歼-12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 10.644米   机高 3.706米   翼尾高 7.192米   空机重量 31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 44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5295公斤   发动机 1台涡喷-6乙,推力30.4千牛,加力推力39.716千牛   最大单飞速度 (H=11000米)1472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 17410米   最大航程 1385公里(带副油箱) 1167公里(机内燃油)   武器 1门30毫米口径航炮,备弹80发,1门23毫米口径航炮,备弹120发, 可挂2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乘员 1人。

    有***

    2007-01-03 07:53: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