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有关胰岛素的问题?

 我父亲用的是诺和灵活30R混合型也说是长效和短效混在一起的那种,可每次都是早餐后两小时后血糖高,其余时间正常我不想在调高剂量了,因为调高了一会产生抵抗二到了晚餐前血糖就低了,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a*** | 2006-11-26 11:20:33

全部答案(共6个回答)

    2006-12-01 22:58:46
  • 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目前最好的治疗效果是达到临床治愈,但是能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的比例还比较少,加之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不够,以为控制住了血糖就控制住了糖尿病,就不会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如同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兼备,患者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外部因素是:患者选对好的医院、好的医生、好的治疗方法、好的治疗产品,及时...

    查看全部>>

    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目前最好的治疗效果是达到临床治愈,但是能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的比例还比较少,加之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不够,以为控制住了血糖就控制住了糖尿病,就不会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如同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兼备,患者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外部因素是:患者选对好的医院、好的医生、好的治疗方法、好的治疗产品,及时治疗; 
    
    内部因素是: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患者家属也应当更加关心患者,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有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可见糖尿病的治疗是全方位的治疗,不是单一的对血糖的控制。单纯靠服用降糖西药或使用胰岛素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健康人如果饮食、生活不注意,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人治愈后,如果平时饮食、生活等各方面不注意,还会重新复发。它就像感冒,可以治愈,但不能根治。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失调的综合病症,长期高血糖和并发症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最大的威胁是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如半身不遂、糖尿病肾病、足坏疽、血管病变、视力下降、眼底出血、心肌梗塞、神经病变、四肢麻木、瘙痒等病变。由于糖尿病并发症错综复杂,是致病致残的元凶,所以并发症得到控制和有效治疗才能保持健康。单纯控制血糖、尿糖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不大。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故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重。 
    
    与服用降糖西药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能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但是,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能使用胰岛素,有的糖尿病人不能使用胰岛素,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并且,胰岛素如果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低血糖,因此必须根据胰岛功能的测定才能正确使用胰岛素,还有些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抗体,这时用胰岛素治疗效果就不明显,所以要注意对有胰岛素抗体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消除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这样使用胰岛素才能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治疗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在中药中加入降糖西药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对患者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多患者觉得服用某些中药产品后血糖迅速下降得到控制,便认为此种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好药,殊不知其中必有西药(降糖)成份,由于其中的西药(降糖)成份剂量不详,患者服用时往往服用了成倍的剂量,这样不但对脏腑器官的危害更大,而且容易导致低血糖,长期服用损伤人体器官和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患者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延误了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更大的痛苦。 
    
    真正的中药产品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但是有调节脏腑、缓慢降糖作用,主要作用是辨症施治,也就是对症用药,随症加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能达到从人体内部调理各脏腑器官功能及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效果。人体的脏腑机能恢复了,血糖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时身体的体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从根本上治疗了糖尿病,使患者恢复健康。 
    
    人体贵重千金,医生为患者看病是认真、严肃的事情,要认真对待。同时,患者也要选准好的医院、好的医生、好的治疗方法、好的产品,来不得半点马虎。 
    
    治疗糖尿病,第一步是控制血糖(用西药)达到稳定,同时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很多病友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误认为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这是不正确的观点。 
    
    建议用中药调理为主,西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为辅。用西药或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同时服用中药进行调理使血糖正常,并治疗并发症,这才是真正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 | 2006-12-01 22:58:46 58 18 评论
    0/300
  • 2006-11-29 05:26:24
  • 不好意思不知道但我想往下看看多些知识,谢谢
    s*** | 2006-11-29 05:26:24 32 25 评论
    0/300
  • 2006-11-28 16:25:53
  • 首先,我告诉您,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于去年10月发现。当时餐前血糖11,糖化血红8.8,伴有较明显的并发症(脚、眼、血压等等)。医生确认糖尿病(北京同仁医院),并要求我马上吃药降糖,当时开的药是格华止,同时要求我参加某药品公司的试验小组,并告诉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其中南瓜问题出现矛盾,有说可以吃,有说不可以,理由是:你自己尝一尝,那南瓜甜不甜?对此我有同感,确实那东西太甜了。所以基本上不主动吃。...

    查看全部>>

    首先,我告诉您,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于去年10月发现。当时餐前血糖11,糖化血红8.8,伴有较明显的并发症(脚、眼、血压等等)。医生确认糖尿病(北京同仁医院),并要求我马上吃药降糖,当时开的药是格华止,同时要求我参加某药品公司的试验小组,并告诉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其中南瓜问题出现矛盾,有说可以吃,有说不可以,理由是:你自己尝一尝,那南瓜甜不甜?对此我有同感,确实那东西太甜了。所以基本上不主动吃。但如果稍加观察你会发现,吃了它,血糖肯定会升高。以后不再吃它。
    但以下的情况,请您参考:
    1、我没有参加人体试验的什么小组;
    2、我没有吃什么格华止;
    3、我认为:降糖药的作用在于两种,一是刺激胰导素分泌,二是让食品中的糖转化掉。那么前者会使胰导素依赖刺激而越来越重;后者由于食品中糖的含量越来越少,使合组导素需要越来越低,间接降低人体胰导需求而使糖尿病越来越重。故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我的糖尿病。我没有服用任何糖尿病药品。
    3、我认为:胰导素缺乏是由于两个因素导致:一是机能问题,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降低,自然导致器官之一的胰腺分泌胰导素水平降低。各方是相辅相成的。以前一走认为是糖尿病导致各器官损伤,为什么不反方向考虑?二是情绪使然,糖尿病患者多属于情绪压抑者,你很难看到那些流氓患什么糖尿病的,因为他的情绪在不停的渲泻。可见,人的功能是应当在渲泻中完善的,所以我为自己安排了维生素的“营养配方”(每日量)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给我发信(tian_qiao@ )这些维生素的服用,每半月调整量,不控制饮食,但不要故意吃糖果,水果适当和选择地食用。每日量血糖,每三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注意最好自己制个表格,以观察自己的进展。目前我是第1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6.1,平时每日的血糖餐后7.3左右,餐前5.7-6.7之间。加上适当的运动,并发症的状况基本消失。
    但那些对人身体不好的糖一类的东西,不仅我不吃,也让家人尽量远离。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供您参考。但宗旨是,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治疗,口感甜的,肯定不能吃。 
    
    1*** | 2006-11-28 16:25:53 63 19 评论
    0/300
  • 2006-11-26 12:03:21
  • 怎样根据血、尿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  
      
    (1)上午或上午及下午血、尿糖皆高,应首先增加早餐前普通胰岛素量;单纯下午血、尿糖高,应增加午餐前短效胰岛素量;晚餐后及夜间血、尿糖高,应增加晚餐前胰岛素量,一般每次增加2U。 
    (2)夜间尿糖高,白天尿糖“-”或“±”,要首先除外晚餐后有低血糖发作,因低血糖后由于进食及体内抗胰岛素物质增加可引起高血糖和高尿糖。如晚餐后确无低血糖反应,则可于睡...

    查看全部>>

    怎样根据血、尿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  
      
    (1)上午或上午及下午血、尿糖皆高,应首先增加早餐前普通胰岛素量;单纯下午血、尿糖高,应增加午餐前短效胰岛素量;晚餐后及夜间血、尿糖高,应增加晚餐前胰岛素量,一般每次增加2U。 
    (2)夜间尿糖高,白天尿糖“-”或“±”,要首先除外晚餐后有低血糖发作,因低血糖后由于进食及体内抗胰岛素物质增加可引起高血糖和高尿糖。如晚餐后确无低血糖反应,则可于睡前加4U短效胰岛素并睡前少许加餐,或加大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量并于晚8~9时加餐,或晚餐前加长效胰岛素4~6U与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 
    (3)早餐后血、尿糖高,上午9~10时后血尿糖下降,则将普通胰岛素于早餐前45~60分钟皮下注射,如整个上午血、尿糖均高,普通胰岛素不但要提前注射,而且要加大剂量。 
     
    
    老*** | 2006-11-26 12:03:21 59 18 评论
    0/300
  • 2006-11-26 11:32:34
  • 这要视每个糖尿病病友的具体情况而定。控制餐后高血糖,在饮食上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粗杂粮、高纤维蔬菜等),少食多餐;药物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分解糖类的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也很好;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选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于三餐前即刻注射。
    h*** | 2006-11-26 11:32:34 61 18 评论
    0/300
  • 2006-11-26 11:24:02
  • 临时加用一次短效的胰岛素,
    2*** | 2006-11-26 11:24:02 30 24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1)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