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漳州早泄的病因病机

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要点是什么?

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要点是什么?
王*** | 2016-08-27 08:30:24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8 09:50:24
  • 
    本病之发,多因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恼怒郁
    思伤肝,肝气横胃,气机郁滞;或饮食燥热,耗伤津液,胃阴受 损。痰浊与郁气交结阻于食管,或阴津不得以上承,食管涩滞, 均可致胃气不通,难以顺降,产生胸脘疼痛,吞咽受阻,食入即
    吐之症。本病以气滞痰阻为标,以气阴不足为本。初起标实为 主,中期虚实夹杂,后期多为本虚。有的病例可因水谷不入,精 微乏源,气血不行生化,五脏失养倶虚,最终致头晕目眩,形...

    查看全部>>

    
    本病之发,多因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恼怒郁
    思伤肝,肝气横胃,气机郁滞;或饮食燥热,耗伤津液,胃阴受 损。痰浊与郁气交结阻于食管,或阴津不得以上承,食管涩滞, 均可致胃气不通,难以顺降,产生胸脘疼痛,吞咽受阻,食入即
    吐之症。本病以气滞痰阻为标,以气阴不足为本。初起标实为 主,中期虚实夹杂,后期多为本虚。有的病例可因水谷不入,精 微乏源,气血不行生化,五脏失养倶虚,最终致头晕目眩,形体
    羸痩,肢体浮肿等阴伤血枯、阳气亏虚之危候。
    
    辨治本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初起的临床表现是
    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辨治主要根据其脉 症分为:气郁不舒、痰气交阻和津伤热结三型,分别施以疏肝理 气、开郁化痰、养阴清热之法,选用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
    沙参麦冬汤等。辨治本病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辛开苦泄法即以辛味药与苦味药合用。本病之吞咽 不顺、胸骨后疼痛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常因情绪波动而时轻时
    重。这是因为肝郁不畅所致。当胸骨后呈烧灼样痛,则为气郁化 热,灼伤脘管。所以要重视用辛开苦泄法。辛开可宣通气机,苦 泄可清泻郁热,两者合用,调和寒热以止噎。常用辛开药有郁
    金、法半夏、橘皮、香附等;苦泄药有黄连、黄芩、蒲公英、枳 壳等。本法之运用,难免有伤阴之弊,因而遣方之中可适加柔润 之品以防过燥,如麦冬、花粉、白芍等。
    
    (2) 降逆止呕法病情稍重患者除了进食吞咽不顺,胸骨 后疼痛外,还出现食入即吐之候。此病虽在脘管,但脘管乃属胃
    气所主,此症因胃失和降(反)而上逆所致。所以降逆止呕是 治疗本症的重要法则。常用药有法半夏、生姜、橘皮、藿香,适用于痰阻气滞者。若为燥热伤阴,则选用竹茹配芦根,或竹茹配
    花粉,以清润降逆。对于用一般降逆止呕法不效者,常用重镇降 逆法,选用代赭石配旋覆花。但在用降逆止呕法时,勿忘行气解 郁,因本病之胃气上逆与肝气郁结有关,故常配用郁金、枳壳、
    佛手、香附等,意在“泄厥阴以和阳明”。
    
    (3) 升阳降浊法本病之发,有部分是因脾气虚弱,痰浊 内生,阻滞气机,胃失和降所致。对于此类患者,可运用升阳降
    浊法。升阳即升脾之阳气,降浊乃降胃之痰浊。常用黄芪、党参 配柴胡、升麻以升清阳,用法半夏、陈皮、藿香、沉香以降浊 阴。当然,这并不能单纯用健脾益气升阳法,而是要结合运用和
    胃降浊法或降逆止呕法,通过健脾、醒脾、燥脾,以断痰浊之 源;化痰、降浊、和胃以顺胃降之气,从而起到畅膈顺咽止呕 作用。
    
    (4) 祛风解痉法一般医家较少运用祛风解痉法治疗脾胃 病,其实脾胃病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功能可调整脾之运
    化、胃之受纳功能。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性烈主动。即使肝气 郁结,郁久也可化气为亢,旺气为风。肝气过亢,则“侮已所 不胜”,“木侮乘土”,影响脾升胃降功能。所以,对于肝气由郁
    致亢,化旺为风之噎膈者,可运用敛肝祛风解痉法,如方中选加 白芍、威灵仙、僵蚕、地龙、全蝎等。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 此类药有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但虫类药若滥用误用会有毒、副
    作用,体虚者要慎用、少用。
    h*** | 2016-08-28 09:50:24 49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