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哪些呢?

首页

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哪些呢?

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哪些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5-08 22:06:54
  •   我国高校的会计核算体制存在的弊端:
    (1)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高校的财务具有两个会计主体、两个体系、两套报表,各会计主体都将通过各自的渠道进行上报,每套报表只反映学校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无法反映出高校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这样既不利于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决策,也无法满足《会计法》中对会计的资料完整性提出的要求,这种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是一种制度性的失真。
      针对会计信息技术性的失真,以基建的贷款作为例子,在贷款的时候将学校作为主体,按照事业会计报表来实施资金的筹措,在还款的时候从事业的结余中进行归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常常采用两种账务处理办法:一是把贷款反映在学校基建财务中“借入款项——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下。
      但是在学校事业财务里并没有相关的科目能反映出借款利息,这就会导致学校欠着银行高额的贷款本息没有偿还,而其事业的基金却是显示结余的;同时,把贷款反映在学校事业财务中“借入款项”的科目之下,但是在对基建财务进行拨款时,经过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这就会导致当年的财务收支中出现赤字,如果通过了“借出款”科目,又会导致贷款在财务“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中重复出现和核算。
         (2)人为地造成了一个高校却有两个会计主体。   (3)导致会计监督弱化,引发经济腐败情况的高危和高发。   (4)不能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不断进行重大变革,并推行了一系列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的分类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都会逐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工作。
      但是高校存在的分离核算导致高校的财务与改革不相适应,比如部门的预算,预算的管理中要求实施“大收大支”,但高校现在编制部门预算是采用“教育基本的建设支出”这一项目来反映出基本的建设内容,较为简单地用“结转自筹基建”的科目以及报表的汇总数来进行概括,并且在基建投资完成情况表与其他报表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将无法完整地反映出基建支出的具体情况,不符合“大收大支”的管理要求。
      

    小***

    2017-05-08 22:06: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