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五官科
耳鼻喉科

噪音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噪音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任*** | 2017-03-05 22:31:15

好评回答

2017-03-06 00:10:15
男*** |2017-03-06 00:10:15 50 2 评论
噪音对内耳的损伤主要有:机械性损伤,声波传入内耳,其强大流体发生涡流冲击蜗管,造成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液混合中毒,毛细胞坏死变性,基底膜受震动后,网状层产生微孔,使内淋巴渗人,同样可引起钾离子过高,而致毛细胞坏死;血管收缩,噪音刺激使耳蜗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坏死;代谢紊乱,细胞出现无氧代谢,使蛋白质、脂类和葡萄糖原无法进行分解和合成。临床表现:早期仅有高音调耳鸣,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初期耳聋是可逆的,...

查看全部>>

噪音对内耳的损伤主要有:机械性损伤,声波传入内耳,其强大流体发生涡流冲击蜗管,造成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液混合中毒,毛细胞坏死变性,基底膜受震动后,网状层产生微孔,使内淋巴渗人,同样可引起钾离子过高,而致毛细胞坏死;血管收缩,噪音刺激使耳蜗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坏死;代谢紊乱,细胞出现无氧代谢,使蛋白质、脂类和葡萄糖原无法进行分解和合成。临床表现:早期仅有高音调耳鸣,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初期耳聋是可逆的,隔离噪音后多可以恢复。早期损害听力在3000-4000Hz非语言区,故自己觉察不出,逐渐累及两端6000-8000Hz和1000-2000Hz,可成为明显的不可逆性听力损伤。持续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听力可持续下降,前10年损伤较快,以后则发展缓慢,并向低频处扩散,晚期可呈低平曲线或岛状听力,但很少全聋。噪音早期损害4000Hz的原因可可以如下。(1)耳蜗基底近前庭窗处,易遭受噪音侵袭,其血运亦较他处差。(2)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较强低频音的损伤。(3)不同频率声音使内淋巴流向不同方向,即低频音椎基底膜向蜗孔,而高频音则推向蜗窗,两者交界恰位于4000Hz基底膜处,接受张力最大,故首先遭受损伤。(4)外耳道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此声最强,破坏力亦最大,噪音达80dB以上即可损伤耳蜗功可以。初次接触噪音有以下不适感受者,表示易遭受噪音损伤:暴露噪音数小时即感头晕、头痛、耳痛、耳鸣和耳聋者;出现周身不适,如疲倦、心情抑郁、失眠、心血管刺激反应(如心律不规则)、血压高、ST段低平,以及血糖、胆固醇增高,肠胃蠕动加快,消化道溃瘍等。预防耳聋是劳保卫生工作重点,对噪音厂房应监测噪音强度,定期检查工人听力。已有耳聋者,不要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应制定噪音防护标准,英美等国定为85-100dB,我国定为85-90dB。凡厂矿噪音超过此限者,应改造厂房,采用隔离和消声设备;改造机器,减少噪音;个人佩戴防护耳塞和头盔,或缩短暴露噪音时间等。一般防护耳塞应可以降低噪音40dB以上。治疗早期应脱离噪音环境,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B,、维生素B12、ATP、辅酶A等药物,以改善血循环和促进神经营养代谢,亦可采用高压氧和中医治疗。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