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色真的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吗?

首页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色真的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色真的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2-06 13:04:1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后代超过前代,弟子超过老师。青,靛青,一
    种有机染料,又称“靛蓝”。蓝,蓝草,一种
    野生植物。靛青是蓝草的制成品,但颜色呈深
    蓝,比蓝草的颜色要深。靛青印染是中国传统
    的染色技术,在古代社会有很广泛的应用。
       这个典故和类似的表达很早就有了。原 始出处应是《苟子·劝学篇》: “君子日:学 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 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朗而行无过矣。
      ” 苟子是中国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他的《劝学篇》语言优美,设喻巧 妙,成为后世劝人上进的经典作品。首句便是 “君子日: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学 习是没有止境的。
      青是蓝中来的,但却比蓝的 颜色更深;冰由水结成,但却比水要寒冷。我 们只有不断学习和经常反省自己,才能不犯糊 涂,行为上没什么过错。 可见,苟子这里讲“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主要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至于表达 “后来居上”的含义可能是词义的演变。
      北魏 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瑶门下做 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 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瑶,孔瑶反 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 “青成蓝,蓝 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这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 经”,就有弟子水平超过老师的意思。
      孔子 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认为不耻下问是 敏而好学的表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弟子水平 超过老师应该是老师感到体面和光荣的事情。 谁的学识见长,谁就是老师,可以反过来请 教。

    A***

    2017-02-06 13:04: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