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望梅止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不管人还是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 进行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人及其它 一切动物生来具有的反射,是遗传的本能:而条件反射是以无条件反射 为基础的,由动物自身活动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是后天学习来 的。
比如,食物能引起狗的兴奋,会立即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 但是如果每次喂食时都给狗以灯光刺激,那么久而久之狗一见到灯光就 会分泌唾液。这时感觉到灯光的兴奋点与感觉到食物的兴奋点沟通了起 来,这种反射叫条件反射。不管是条件反射还是无条件反射,都是人与 其它动物共同具有的。
人与其他动物在反射问题上的差别并不在于此。条件反射是接受外界刺激之后而引起的反射活动。在建立这种反射 的时候必然要经过一定的途径。经过眼、耳、鼻、舌、身这样的感觉器 官,将外界刺激传导到脑所引起的反射,被称为是第一信号系统。这是 人与其它动物共同具有的。
但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人的意识所需要反映的 东西。无论从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动物。第一信号系统不能满 足这种反映的需要,因而出现了第二信号系统。也就是借助于语言这一 反射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活动。语言抽象地表达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因此人的这种反射的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其它动物无法比拟的高 度。
第一信号系统约反射是具体形象的反射。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则 是抽象概括的理性的反映。人在看到梅林、酸梅时分泌唾液,这是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反 映。而当人们听到别人讲到梅林,酸梅,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引起了反 射,分泌了唾液,这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反映。
这是人与其它动 物的本质区别。难怪士兵一听到曹操谎称有梅林便不觉那么干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