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老死不相往来”的典故与来历?

首页

“老死不相往来”的典故与来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04 14:56:40
      老死不相往来 
      “老死不相往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不密切,彼此隔绝,互不往来。说这句原话的是春秋时的老子,即老聃。《史记·货殖列传序》曾引过老子的话说:……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的大意是:相邻很近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得见,两国鸡狗的叫声也被此能听见;但是两国百姓可以各吃本国的丰富食物,各穿本国的美丽衣服,平安地各自按照自己的习俗生活,愉快地各自从事自己的行业,人们直到老死可以互不往来。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一开头就引用这段话,可是他对于这段话并不表示赞同。
      他认为:“老子的这段话,现在来说,那是绝对行不通的了。”(参看“安居乐业”)   “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成为一句成语,不过它不限于形容邻国百姓之间的关系了。   “鸡狗之声相闻”后来简化为“鸡狗相闻”或“鸡犬相闻”,也是一句成语,形容人烟稠密,村庄互相挨得很近。
      
      《庄子·胠箧篇》有“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方二千余里。”《孟子·公孙丑篇》也有“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来形容齐国的百姓众多。但是,人们有时也用“鸡犬相闻”或“鸡鸣犬吠”来形容农家村舍中和平安乐的生活,如晋代作家和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1***

    2006-09-04 14:56:40

其他答案

    2006-09-04 15:01:43
  •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邦寡民”是老子的理想国,在这近乎原始的封闭的社会里,人们回归自然,虽然清贫简陋,却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至于这个观点的好坏,众说纷云,我宁愿相信这是好的.......
    

    p***

    2006-09-04 15:01:43

  • 2006-09-04 14:54:17
  • 老死不相往来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语典故: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成语出处: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鹿***

    2006-09-04 14:54: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