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男科传染病

传染病有多少种?

请说具体有哪些传染病?应该从哪几个方面预防?
老*** | 2006-09-04 11:14:07

好评回答

2006-09-04 13:28:44
j*** |2006-09-04 13:28:44 2287 1182 评论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查看全部>>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各个传染病如何预防,请参阅有关书籍。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18-11-25 15:51:07
  • 传染病是指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具体的病症有...

    查看全部>>

    传染病是指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具体的病症有: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类)是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11类)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
    尤*** | 2018-11-25 15:51:07 456 228 评论
    0/300
  • 2006-09-04 11:17:12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

    查看全部>>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第十三条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第十四条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第十六条 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管理。 
    
    第十七条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 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家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由各级政府畜牧兽医部门负责。 
    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未经当地或者接收地的政府畜牧兽医部门检疫,禁止出售或者运输。 
    狂犬病防治管理工作,由各级政府畜牧兽医、卫生、公安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分工负责。 
    
    第十九条 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并根据卫生防疫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设立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防疫工作。 
    
    第二十条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w*** | 2006-09-04 11:17:12 2287 1185 评论
    0/300
  • 2006-09-04 11:15:57
  • 以皮肤为代表的第一道防线是没有特异性的,但它的抵御力度也是比较小的。存在于人体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这就是特异性免疫。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我们小组所查到的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展示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人体B效应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侵入人体的抗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但当抗原冲破了人体抗...

    查看全部>>

    以皮肤为代表的第一道防线是没有特异性的,但它的抵御力度也是比较小的。存在于人体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这就是特异性免疫。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我们小组所查到的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展示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人体B效应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侵入人体的抗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但当抗原冲破了人体抗体的防御,进入了人体细胞时,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便开始发挥作用。(展示课件,分析人体的效应T淋巴细胞消灭被病原体侵害的癌细胞的过程。) 
    
    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类免疫的基本方式,同时通过他们的分析,大家也了解到了各类传染病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主要抵御对象。那么我国的传染病的总体状况是怎样的呢?它给我们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请我们第二探究小组的同学,大家看看他们的探究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等多种方式的查找,了解到我国的传染病状况主要是依据我国卫生部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党和国家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将我国现有的各种传染病分为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为了讲解方便,人们又将这些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为四类,这就是: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流行性非典型性肺炎 
    
    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体表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 
    
    举例: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尘埃传播。得病后,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咳嗽,午后低热,睡觉时常盗汗,严重时会发生咯血。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因进食或饮用受霍乱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起感染。由于霍乱弧菌在咸水和淡水中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时间长,因此海产品特别容易染有病菌。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分别由各自的病毒引起。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只要切实做到以上三点,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能够预防的。 
    
    师:在各类传染病中对我们人类威胁最大的是哪一种呢? 
    
    生:艾滋病。 
    
    师:在它被发现至今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造成全球2 500万人的死亡,人们称之为“超级癌症”。下面欢迎第三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向大家进行介绍。 
    
    生:关于艾滋病,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2.HIV侵害对象:人体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肌体丧失免疫能力。 
    
    3.症状:急性,6~7天。通常类似感冒,表现有2~10年潜伏期,其间无症状。 
    
    发病前期:持续或间歇性全身症状轻微的机会性感染。 
    
    发病后期:出现一种或多种艾滋病指症性疾病,常见的有呼吸系统和卡氏肺孢子肺炎。 
    
    4.感染者和患者现状:2001年底全球有患者4 000万,有2 500万死亡,当年新增500万,死亡300万,其中非洲340万(死亡230万),亚洲100万(死亡43万)。截止到2002年4月25日,全国共有感染者85万,患者20万,患者生存者8万~10万。其传播速度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种传染病,因此称之为“超级癌症”。 
    
    5.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6.预防:消毒60 ℃以上病毒可被杀死。 
    
    7.治疗措施:无特效药,也没有疫苗。 
    
    师:艾滋病从它的传染力、死亡率上看,称它是“超级癌症”是当之无愧的,但我想我们在坐的同学最担心的还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非典”,那它的发病机理、现状和死亡率是怎么样的呢?有请我们的第四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 
    
    生:我们组的探究课题是:令人恐惧的SARS病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因SARS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它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首先我们先给大家解释一下本时期最常用的两个名词:临床病例、疑似病例。(示概念) 
    
    SARS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我们也不要对它过分的恐慌,而是要了解它, 预防它。下面我代表我们小组把我们了解的有关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1.传播: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呼吸道分泌物及通过患者粪便和尿液的传播。 
    
    2.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2~7天后干咳、少痰、呼吸困难,胸部X光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变。 
    
    3.治疗手段: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手段以支持疗法为主,主要包括:抗生素、干扰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如血清治疗等)。 
    
    4.死亡率:5%左右。 
    
    5.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注意开窗通风、勤洗手等基本卫生习惯的培养。 
    
    6.目标:疫苗、单克隆抗体。 
    
    在这两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因此对于SARS我们在重视预防的同时,也相信它将很快被我们征服。 
    
    师:刚才各组通过本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对自己组的探究问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大大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是有没有同学与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呢?或者说对他们的阐述有什么疑问呢?下面就是我们大家自由提问、发言的时间。欢迎大家举手提问! 
    
    (同学们纷纷举手,现将部分同学的提问和解答列举如下。) 
    
    提问举例一:我向第一组的同学提个问题:刚才你们组向同学展示了,当人体被病原体侵害时,人体将通过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行抵御,可是我们被病菌感染到医院看病时,医生总是要化验我们的白细胞,请问白细胞是免疫细胞吗?它和免疫细胞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答:我们第一小组在课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经过查看我们知道,白细胞的组成如下: 
    
    
    
    即前白细胞共分成四类,其中前两类主要是吞噬作用,即参与第二、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后两类是免疫细胞,即可完成人类的特异性免疫。所以到医院医生当然要看你白细胞的情况了。 
    
    问题举例二:请问第三组的同学,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HIV是用什么样的机理破坏人体的T细胞的? 
    
    答:有关资料认为,HIV破坏T细胞的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激活T细胞凋亡的基因,从而使T细胞自行凋亡;第二是T细胞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导致细胞的死亡。当然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这只是两个较为主要的原因。 
    
    问题举例三:我国只有两种甲类传染病,刚才第二组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其中之一的霍乱,希望能给我们再简单介绍另一种的甲类传染病鼠疫的情况。 
    
    答:刚才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向大家介绍,现在给大家补上。鼠疫以它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而著称。 
    
    1.传染源:主要为鼠类。 
    
    2.传播途径:一般由野鼠传家鼠,由鼠蚤吮吸血液后,再通过粪便、皮肤或呼吸道传播。可见它的传播途径很多,因此传染性极强。 
    
    3.临床上表现:发热、严重中毒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 
    
    4.病死率:10%以上。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 
    
    问题举例四:请问第二组的同学,“非典”属于哪类传染病? 
    
    答:党和国家深深地关心着我们每一位国民的安全,在“非典”疫情爆发后,立刻将它列入传染病防治法之中,但具体是哪类还没公布,有关资料显示是乙类,这是因为“非典”的传染性强而死亡率并不是很高。 
    
    问题举例五:请问第三组的同学,既然艾滋病没有特效药,那么现在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是怎么样进行的?现在所用的药物,一般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虽现有针对HIV感染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许多药物,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药物问世。现有的药物大多处于实验研究或临床试用阶段,据我们在网上查找的结果显示,美国已批准临床应用的药物有三种,即叠氮胸苷、二脱氧肌苷和二脱氧胞苷,均为逆转录酶抑制剂。能延长生存期,但不能完全抑制病情。 
    
    问题举例六:请问第四组的同学,医学界为什么把研究“非典”疫苗和单克隆抗体作为研究目标?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答:大家都知道疫苗是减过毒性的抗原,注入人体后可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使人产生抗体,从而在病原体侵害我们时,人体可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对于单克隆抗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人体的B淋巴细胞能为我们产生抗体。人体有数以万计的抗体,但一个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科学家们把能产生人们需要的抗体的B淋巴细胞取出,让它和骨髓瘤细胞杂交,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在体外繁殖,这样就可以在体外产生出大量人们想要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 
    
    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了,如果这两项技术的成功,我们就可以对“非典”进行预防接种和免疫治疗了。当然因为“非典”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容易变异,这给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但科学工作者们克服困难,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成功的那天很快就会到来的。 
    
    …… 
    
    师:今天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了解了人类的免疫系统,了解了人类是怎样抵抗各种传染病侵袭的。相信“非典”一定会像天花、霍乱一样成为历史。但就在随着人类对传染病的防治力度的不断增大,使各种传染性疾病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在我们周围,另一类疾病的比例正在悄悄的增长,这就是以癌症为代表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这类疾病在人类疾病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那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怎么样来抵御这样的病原体侵袭的呢?有关医学领域在这方面有什么最近的进展呢?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个探究课题——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怎样抵御非传染疾病的? 
    
    点评: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小组目标明确,分工有序,协作默契。把“人类免疫与传染病”的各项内容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和课堂讨论紧密结合,达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一节生动活泼、务实求新的示范课。课后听课教师和学生反响热烈,感觉受益无穷。这种教学方法值得老师们去思考和学习。 
    冰*** | 2006-09-04 11:15:57 2291 118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肿瘤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