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世上为什么要有好人和坏人?

首页

世上为什么要有好人和坏人?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6-09-01 19:05:13
  •     所谓好人坏人,主要是看他的行为是在利人还是利已。一般来说人都是利已的,但出于道德的约束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多数人会选择利人的行为。当有些人在这种问题上本能的或刻意的选择利己行为时,自然就违背了大众道德,所以被人看做坏人。 
     

    星***

    2006-09-01 19:05:13

  • 2006-09-01 18:58:00
  •   
    好人与坏人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时时刻刻都是好人,他肯定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伤害了某个人,可以是身体上的伤害,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上海,那个受伤害的人心里就会抱怨他是个坏人。尽管没有确定坏人这个概念,但反正已经认为他不是好人了。
      那不是好人,不就是坏人了吗?而坏人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做坏事,他也会对别人有所帮助,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他可能使人感动,做了伟大的事情。总之,好人要变坏人很容易,坏人要变好人很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双慧眼,不要冤枉了好人而低估了坏人。 我认为,世上还是好人相对来说比较多的。
       评价好坏要先建立标准 不然怎么凭空评价呢 如果真达庄子所说的"齐物' 乃至达到平等一如的佛地 就根本无有好坏之情识分别 那么现建立一个标准吧,如下: ============== 以下节选: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
      谒中峰和尚。 中峰和尚是元朝时候人,我们对他应该相当熟悉,因为常常拜的(三时系念)就是中峰和尚编集的,这是专修净土的一个方法。那时有一些念书人去拜访中峰禅师。 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
      佛说无稽矣。 佛家常讲,道家也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他们说:[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这是讲现世、现前的善人子孙不好。[某人恶,而家门隆盛]。恶人反而[家门隆盛]。他们就说:[佛说无稽矣],佛法说的果报与事实不符。拿这个问题来向中峰禅师请教。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 一般人是肉眼凡夫,他的俗情,他的心地不干净,就是妄想执着还很多,没有慧眼,看不到事实真相。[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善恶颠倒了,这就叫迷惑颠倒。[往往有之],不但这样的人在世间确实有,而且还很多。
      禅师客气,不说很多,说有这种人就是了。 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他不晓得自己反省,不辨是非,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报应不公平。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世间迷人,为什么把善看成恶,恶看成善? 中峰令试言其状。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大师就叫他们自己说说。一个人就讲:[詈人殴人是恶];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这是那些学生自己说的,他们善恶标准在此地,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对人有礼这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
      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禅师说:你的标准不可靠。一个人又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贪赃枉法是恶,廉洁有守有为的是好官。中峰禅师又说,[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这些标准禅师皆不同意。
      [因请问]。于是大家就请问老和尚,我们的标准你不同意,你的标准讲给我们听听。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这是佛法讲的标准。[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打他、骂他都是善。
      [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所谓有意讨好、巴结、谄媚之类是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这就找到一个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存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为大家造福,自己还要得相当的报酬,这是善里夹杂着恶,善不纯。
      先讲真善、假善,后面还讲圆满的善、不圆满的善,掺杂在一起,有半满有圆满,有纯有杂,都要搞清楚。 所以诸佛、菩萨,世间圣、贤没有想到自己,完全是利益众人,那是真善,那是圆满的善。世间的人,不说别人,我们说范仲淹。范仲淹的行善积善就是真实,就是圆满,是我们的好榜样。
      他从来没有替自己着想,也没有替儿女打算一下,一心一意只知为国家、为社会造福,连自己的身家都忘掉了。我们读他的传记,他自己积善,一家积善,子孙皆知行善。自己做到宰相,五个儿子中,有两个做过宰相,一个作过御史大夫。自己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那里去?全都拿来做社会福利事业去了。
      所以印光大师赞叹他,说他的德行仅次于孔夫子。他的家庭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子子孙孙都好,积德积得厚。 我们今天行善,拿出自己百分之一、二的力量来行善,已经觉得我是善人了。而且还要舍一得万报。大家到庙里来烧香布施。为什么?这个利润最大,一本万利。
      所以到佛门里来烧香拜佛,心想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今天布施一块钱,明天得一个彩票中一万块。是这种心态到佛门里布施修善的,冤不冤枉?把佛菩萨看得真连小人都不如了。所以有很多人到佛门时,你看他很虔诚拜佛念佛,他自己不好,他的家庭后世都不好,真正的原因在此。
      好像不是有心把佛菩萨看成一个坏人,看成一个接受贿赂的人。可是有意无意他就是这种心态,虽然不明显,还是有这个心态。这是绝大的错误。 我们在公家办事,要去拜托人要送红包。所以跟佛菩萨打交道也送红包。接受拜托的都不是好人。那佛菩萨接受红包,也接受贿赂,也不是好人。
      这个罪就重了。 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根心]是从真诚里发心的,这是真善。我们跟人家去做,不是发自于真心,这是假善。[无为],就是没有希求。没有希求的善是真善;行善而有所求就不是真善,就是[有为]了。
      [皆当自考],自己要考量。 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我们一定要从心地里面去区别,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行善。贪财、妄取是恶,而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如果取得为了做好事,利益众生,也是善,不能算是恶]。 常常有一些经商的同修来找我,说五戒里的[不妄语]他们不能持。
      因为做生意天天打妄语,希望把别人荷包里的钱,骗到自己的荷包里来。不打妄语怎么做生意?我说,真正行菩萨道未尝不可以。现代的人,你劝他行善他不肯,骗他他肯。问题在那里?在我们自己是不是菩萨心。如果用这种手段,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手段,把他的钱财骗来了,替他做好事,你是行菩萨道。
      如果把他的钱骗来自己贪图享受,就是恶了。凡夫不知道做好事,不知道行善,我们替他修善,替他修福,这是好事。所以单单看表面,确实善恶难分,善恶在心地。积大善、建大功都要从心地上去修。尤其是大菩萨外表上不露痕迹,不注重小节,纯粹是利人济世,所以他的观点确实跟普通人不一样。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 [端]是端庄正直,[曲]是委曲婉转。[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见到唯命是从的,恭恭敬敬顺从的,这个人是好人。现在一般在位有权的人,想用人,都喜欢用这种人。为什么?他听话,叫他怎样,他就怎样。
      认为这是好人,喜欢用这种人。所谓愿意用奴才,奴才听话。一天到晚对你很恭敬,侍候你舒舒服服的。 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大圣大贤他们用人,不用乡愿、谨愿。乡愿之士,是一般人讲的好人。
      圣贤用人才。人才倔强、傲慢,有时候无礼。为什么?他有一技之长,值得骄傲 ,有时候不一定能顺你的意思。可是这样的人能干,能办事。那个老好人,人是好人,不能办事,墨守成规。不能自动自发做事情。所以圣贤人[宁取狂狷]。狂狷之人勇于进取,不拘小节。
       [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这种好人往往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所以是[德之贼]。[德]是风俗道德,往往都被他们不知不觉当中破坏了。 [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大圣大贤的善恶标准跟世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即使在佛门中,大乘的善恶标准跟小乘的就不一样。
      小乘着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人守戒守得很严格,一点都不敢犯;大乘人你看他好像是不拘小节,小乘人看不起大乘人。大乘戒在心地,小乘戒在事相。 前面讲的三种改过之法,是从事上改。小乘从事上改,大乘从心上改,不一样。所以小乘,就是谨愿之士,大乘是狂狷之人,成就也不相同。
      譬如说大乘好像是不持戒,其实不然,他心地清净平等,人家往生的瑞相,站着走、坐着走、不生病;小乘人往往临终还是手忙脚乱。这就能看到结果。 中国历代大乘修学,明心见性,了生死出三界,确实不少!诸位在[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都能看到。
      [善女人传]是专记在家女居士修行成就的。所以小乘不了解大乘。就是因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不相同。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这是真善、假善,我们很清楚就能辨别。天地鬼神与圣人的标准相同,而不与世俗的标准相同。
      为什么?因为天地鬼神与圣人的用心见解是一样的。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我们真正要发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发心度自己,首先[绝不可徇耳目]。就是决定不可贪恋五欲六尘,一定要看淡。五欲六尘看不淡,你的自私自利断不了。自私自利的意识是恶业的根源,由恶根所做的一切善,善也变成恶了。这就是为什么世间人讲的那些善,中峰和尚都不同意。不同意的根源就是你还有私心。
      有私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希望获得自私的利益,这个善就不真、不纯。所以先要把五欲六尘看淡,然后逐渐舍掉,不受五欲六尘干扰。这样才从[心源隐微处],没有人见到的地方,念头才动的地方,就要觉察。 [默默洗涤],[洗涤]就是洗心。也是[无量寿经]讲的[洗心易行]。
      [易]是换,改变。改变我们从前不善的行为。心地干净、光明,才充满智慧! [纯是济世之心],只有一个念、一个心,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明理、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只要明理,破迷开悟了,他自然就会知道要断恶、要修善。所以佛法在世间的第一大功德,就是帮助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都认清了,十法界你愿意取那个法界,随心所欲,佛不干涉,佛也不勉强。佛不是说佛好,你们都成佛,佛没有这样要求。佛希望你们成佛,但是绝不勉强你们。愿意来生做人,佛就教你做人的道理;愿意到三恶道,就搞贪、瞋、痴,到三恶道。佛不会去阻扰我们,也不会帮助我们,佛只教人破迷开悟。
      这是纯真,所以这个叫[端]。 [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媚]简单的说,就是巴结讨好群众之心,取得世间名闻利养。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名闻利养为目的,他所做的一切善事、善行,都是[曲],不是[端]。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处事的态度应当谨慎。[慎]就是慎重。待人、接物、处世都要用谨慎恭敬的态度,玩世不恭是错误的。不可以不辨别清楚。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何谓阴阳]。这一条也很重要。古圣先贤都叫我们要积阴德,什么是阴德?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
      你所做的善事、善行,大家都知道,人人看到都赞叹你。赞叹就是福报。政府表扬,送个匾额给你挂着,你是好人,你做了很多好事。果报都报掉了。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所以诸位要晓得,无论做多少善事,不必要让人知道,则善果永远就积在那里而不求现报,叫[积善]。
      别人知道了,善就积不住。随修随报,到后来一点善果都没有了。反而造了很多恶,恶慢慢积,愈积愈多,后果就不堪设想。 。。。。。。。。。 了凡四训讲记。

    有***

    2006-09-01 18:58: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