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地震有哪些类型?怎么定义?

首页

地震有哪些类型?怎么定义?

自然科学 地球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26 08:48:22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问答
    1、什么是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距、震源深度? 
      答:地震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叫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向距离,叫震源深度。
         2、什么叫极震区、等震线、宏观震中、地震波?   答:震中附近振动最大,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不是震中所在处,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一些的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地震时震动是以波动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的,这种因地震产生的波动,就是地震波。
         3、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力量大小的一种标度,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4、什么是裂度?   答:裂度指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中区的裂度最大,叫“震中裂度”。
      裂度的大小,是根据受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一次地震对各地方的影响不一样,因而裂度也就不同。   5、裂度和震级及震源深度之间有何关系?   答: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裂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裂度则各地不同。裂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虽然较小,但极震区破坏则较为严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裂度则不太高。
         6、地震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地震可以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天然地震又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三大类。地球上发生次数最多、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7、浅源、中源、深源地震如何划分?   答: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 70-300公里之间;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一年内全球所有地震能量的释放,有 85 %来自浅源地震,而且发生在地下5-10 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居多。   8、什么叫远震、近震、地方震?   答: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范围内;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
         9、什么是地震序列?有哪些类型?   答:在地震学的研究中,把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在相近地方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根据地震的频度和释放的能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主震型─主震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 90 %以上。
      根据主震前后是否有前震和余震的情况,又可分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和主震──余震型;震群型──这类地震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孤立型──其主要特点是既无前震,又无余震。   10、一年中地球上的地震有多少?   答: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五百万次,但 99 %都是人感觉不到的小地震,有感地震约五万次,但造成较大破坏的强烈地震平均每年只发生十几次。
         11、地震活动有没有周期性?为什么?   答: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是有周期性。但每个周期的长短是有差别的,其原因是一次或一系列大地震把某个地震带内所积累的能量释放得差不多了,因此,必须再积累一个时期才能再发生大地震,这样就出现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那里地壳运动的强烈程度。
         12、地震有前兆吗?   答: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并。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13、为什么地震前地下水会发生异常变化?   答:地下水是地壳的组成物质之一,它被储存于地壳含水层、岩石孔隙、溶洞中。随着地震过程应力应变增强,地壳变形以及小破裂的发展,地下水将以一个很活跃的因子显示出地震前兆异常,包括水位、水压力、流量、水温、地下水的化学成份等异常变化。
      中国、日本、美国、前苏联等主要地震研究国家都把地下水观测视为有前景的主要前兆手段。   14、大震前地下水可能出现什么异常变化?   答:大震前出现如下异常变化:(1)天大旱时,地下水猛涨。 如 1970 年 1 月 5 日云南通海 7。
      7 级地震前,一个地区旱情十分严重, 直到当年年底还久旱无雨。可在强震发生前六、七天,有几口水井的水位突然显著上升,甚至有的井水还溢出井口。(2)多雨季节地下水猛降。如 1969 年 7 月 18 日渤海 7。4 级地震前,天津地区连日中雨和大雨,可是在 7 月 17 日晚和 18 日早晨,天津南部地区地下水位却突然大面积下降。
         15、观测水位变化有几种方法?   答:三种,即手测、浮漂自记式、水压自记式。   16、地震前地下水有哪些物理、化学异常变化?   答:在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一般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地震前,地下水突然发浑、变苦、变咸、变甜,或具有其它臭味。
      也有的井水在地震前变成黑色,黄绿色等。其原因是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成份发生变化。   17、利用地下水位变化预报地震时,应注意排除哪些干扰因素?   答:降水(下雨、下雪)、干旱、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河水水位变化等。   18、如何识别宏观异常?   答: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要注意识别地震异常和非震异常的区别。
      一般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如下几个特点:(1)宏观异常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多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区地质构造线分布有关;(2)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   19、 地震前可能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20、地声有什么特征,与哪些声响容易混淆?   答:地声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它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或几秒钟。地声多是一种沉闷的声音,如雷声、炮声、撕布声、狂风呼啸声、山洪咆哮声、拖拉机和重型汽车开过来的声音等。地声容易与风声、雷声、汽车和拖拉机及飞机的轰鸣声及其它噪声相混淆。
         21、地光有何特征?   答:综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状有条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状和弥漫状等。颜色有兰、红、白、黄、橙、绿等,此外还有一些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地光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多数可持续几秒种至几分种,极个别也可持续到半个小时左右。
         22、地光与哪些光象容易混淆?   答:地光容易与流星、信号弹、电弧光、磷光、焰火、城市上空的反射光及失火等光象混淆。   23、地光与霞光有何区别?   答:它们的区别在于:⑴在出现的时间方面,如果深夜看见彩云,可以排除霞光的可能性;⑵在形态方面,如果“空中红光练”、“有红光如绳注下”等光象可以认为不是一般的朝霞的晚霞;⑶在持续时间方面,地光通常出现比较短促,而霞光出现的比较长。
      另外,霞光出现的位置比较固定,而地光却是任意的。   24、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25、地震之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时深海的鱼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26、哪些地面动物地震之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地震之前兔、猫、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可分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或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
         27、地震之前哪些飞行动物有异常反应?   答:鸽、观赏鸟类、家禽、雉等均有异常反应。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巢(窝架等)、不进食、鸡活动频繁、乱闹、乱叫、像有黄鼠狼侵扰一样;鸟类则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28、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29、如何对待动物异常?   答:在大地震前几小时至几天动物出现异常现象,这在我国地震资料中已有大量记载。但是,必须指出,并不是凡有动物异常就一定有地震发生。因为造成动物异常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对动物异常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排除各种非震因素,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环境改变,及动物生理异常等。
      同时要注意有异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范围,并结合其它观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而加以判断。   30。 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   答 :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护相结合的方针。   31 。 我国未来 10 年防震减灾目标是什么,何时提出 ?   答 : “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 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这就是我国 1994 年提出的未来 10 年防震减灾目标。   32。 未来 10 年防震减灾目标,为什么以“具备抗御 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   答 :6 级地震的震中烈度多数为Ⅷ度区,其破坏程度 : 木架建筑及新式砖石房屋等损坏严重,破坏大。
         (1) 就全国而言,6级地震在各地的发生具有普遍性。   (2) 我国7级地震多发生在西部地区。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6级以上地震较多。   (3) 西部和东部发生的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东部远大于西部。所以,从震情、震害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 6 级左右的地震来防备。
         33。 我国防震减灾 10 年目标中 " 具备抗御 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 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   答 :(1) 各级政府组织、指挥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 (2) 社会各界群众承受地震事件的能力; (3) 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4) 各类建筑物、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
         34。 我国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在防震减灾方面, 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答 :1988 年。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具体措施:⑴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⑵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体系;⑶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⑷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⑸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⑹制定好应急预案;⑺增强地震后恢复重建能力;⑻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35 。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   答 :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包围和影响下,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活动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具有震源浅(震源深度大都在20千米以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我国许多地区,如台湾、福建、华北北部、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位于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处于7度或7度以上地区的达70%;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兰州等均位于8度区内)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人们的防灾意识薄弱,成灾率就高。
         36 。 唐山大地震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灾难?   答 :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7。8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灾难的原因:一是地震震级大;二是地震震源深度浅,而且震中和震中区在市区内(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三是唐山市大多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老旧房屋完全不符合抗震要求。
      此外,没能做出短期和临震预报也是其原因之一。上述原因给唐山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和损失。   37 。 什么是抗震设防标准及地震小区划?   答 : 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目前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等)。
      在执行国家标准GBJ11?/FONT>89抗震设计规范中,究竟哪些建筑的抗震设防可采用基本烈度,哪些寻建筑要用设计地震动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对一般的工程抗震设计人员来讲是不太明确的。为此,提供以下概念供抗震设防人员参考。   地震区划是按地震危险性的程度将国地划分若干区,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是用基本烈度表征地震危险性,将全国划分为、<6°、6°、7°、8°、≥9°五类地区。鉴于该区划图采用的是四百万分之一的小比例尺,因此,它只能提供较大地区范围内地震危险性的平均估计,即设计基准期为50年的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它可作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它不能用来预测地震破坏作用的小范围内和特定场地条件下的地震烈度变化。   地震小区划是为显示地震破坏作用在小范围内的变化情况,采用一万分之一至五万分之一比例尺编制的用于预测某一城市或厂矿范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破坏作用的分布情况(地震破坏的分布和设计地震参数的分布),它可作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
       。

    落***

    2006-07-26 08:48:22

其他答案

    2006-07-26 08:49:20
  •   地震俗话说就是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们对地球知识缺乏了解,以为人们脚下的大地是驮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鲸鱼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动。也有的说是“大地发怒”是对人的“抱复”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地震不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
      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我国和世界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
      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称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称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处的一切地震带通常与远离南美洲及亚洲海岸线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海槽是地壳几块庞大移动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积压的所在位置的标志,挤压相持一时期后,岩石开始变形,当岩层变形超过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
      这种看法是一种比较能说服人的见解。 不久前,美国加州地层研究学院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出现的强大风力,可能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区先后发生过几次4。5级的中度地震。这几次地震发生前,这位科学家对该地区风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监察及记录。
      他发现,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数百里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认为,这些高气压及强风引发了地震。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这种地震是与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喷发同时发生。
      他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发时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达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达市的墙窗震裂。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偶尔崩塌或大块岩石坠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盐丘和松软地层经地下水冲蚀后,也能发生塌穴。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有时在人为条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矿体被采掘后,使周围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会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这种地震有时也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特别是煤矿中常有发生。 。

    l***

    2006-07-26 08:49:20

  • 2006-07-26 08:49:15
  •   地震的类型
     
    地震俗话说就是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们对地球知识缺乏了解,以为人们脚下的大地是驮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鲸鱼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动。也有的说是“大地发怒”是对人的“抱复”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地震不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
      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我国和世界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
      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称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称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处的一切地震带通常与远离南美洲及亚洲海岸线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海槽是地壳几块庞大移动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积压的所在位置的标志,挤压相持一时期后,岩石开始变形,当岩层变形超过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
      这种看法是一种比较能说服人的见解。 不久前,美国加州地层研究学院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出现的强大风力,可能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区先后发生过几次4。5级的中度地震。这几次地震发生前,这位科学家对该地区风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监察及记录。
      他发现,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数百里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认为,这些高气压及强风引发了地震。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这种地震是与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喷发同时发生。
      他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发时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达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达市的墙窗震裂。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偶尔崩塌或大块岩石坠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盐丘和松软地层经地下水冲蚀后,也能发生塌穴。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有时在人为条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矿体被采掘后,使周围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会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这种地震有时也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特别是煤矿中常有发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实验室根据实验结果把地震失稳归纳为三种类型:主要由岩石破裂引起的失稳,称之为破裂型地震;由断层不稳定滑动而形成的地震,称之为粘滑型地震;由不连续断层贯通后粘滑失稳而形成的地震,称之为混合型地震。
      实验证明这三类地震的机制不同,发生前可能的异常现象也不同。第一种地震即破裂型地震,这种地震应变能往往消耗在一定范围内岩石的破裂中,因此震级往往不大,但发生前可以观测到大量的异常。有人很形象地说这种地震是“雷声大,雨点小”,易于高估未来地震的震级,造成虚报;第二种粘滑型地震,其应变能集中于断层的失稳错动,因此往往震级大,地震前虽也有异常,但是可觉察的异常很弱,而且异常出现得较晚,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把握这种前兆,容易造成漏报;第三种混合型地震在其发生过程中既包括了断层贯通过程中岩石的破裂,也包括沿已贯通了的断层发生失稳错动。
      此类地震震级大,且有前兆,是既有预报意义,又有预报可能性的地震。但想预报这类地震也有很大的难度,最大的困难是发震地点不好判断。 。

    L***

    2006-07-26 08:49:15

  • 2006-07-26 08:47:31
  •   地震的类型 
    地震俗话说就是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们对地球知识缺乏了解,以为人们脚下的大地是驮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鲸鱼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动。也有的说是“大地发怒”是对人的“抱复”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地震不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
      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我国和世界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
      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称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称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处的一切地震带通常与远离南美洲及亚洲海岸线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海槽是地壳几块庞大移动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积压的所在位置的标志,挤压相持一时期后,岩石开始变形,当岩层变形超过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
      这种看法是一种比较能说服人的见解。 不久前,美国加州地层研究学院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出现的强大风力,可能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区先后发生过几次4。5级的中度地震。这几次地震发生前,这位科学家对该地区风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监察及记录。
      他发现,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数百里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认为,这些高气压及强风引发了地震。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这种地震是与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喷发同时发生。
      他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发时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达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达市的墙窗震裂。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偶尔崩塌或大块岩石坠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盐丘和松软地层经地下水冲蚀后,也能发生塌穴。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有时在人为条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矿体被采掘后,使周围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会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这种地震有时也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特别是煤矿中常有发生。 。

    小***

    2006-07-26 08:47:3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地球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