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各位语文高手注意

首页

请各位语文高手注意

我是一个快高考的学生,本人语文很次,为此深感焦虑!我一做诗歌赏析和文言文阅读就一头雾水,不知从和下手,有时只能蒙。希望大家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提高我的语文能力,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我看懂古文和诗歌呢?方法越具体越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18 18:06:38
    qianqian回答得确实很具体,很不错!只是现在是临阵磨枪了。要不是为了高考,我的意见是:
    一、对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读读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优美著作,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语言,难道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么?读得越多,越有语感,基础知识就雄厚了。
    二、做题其实只是将心中有的东西写出来而已,心中本无,怎能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以为说明文做不好的原因还是要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题目的把握上去找原因,就事论事、头痛医头不一定见效的。建议好好找找原因,也可让老师或家长帮你做做试卷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
    三、文言文我觉得还是要多背文言课文,进行翻译练习,多做一字多义方面的练习。文言里词组少,多为一个字一个意思,可谓是字字珠玑。建议勤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多读读古典名著。
    四、可参考我的博客: 
    祝你好运!金榜题名! 
    

    法***

    2006-07-18 18:06:38

其他答案

    2006-07-25 17:23:25
  • 语文重在积累,但你是一个要考的学生,所以最快的方法:
    古文:所有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从最简单的开始,把书上的古文一字一字的翻译出来.尤其要注意词性的变化和固定句式的用法.不需死记硬背,多看几篇,其中必有重复的古文用法,对重复的要更加留心.
    诗词:先看有解释的,看诗词时头脑里就想象着诗词中描写的环境,反复读,再将自己的感觉溶入诗词中,最后看解释,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注意看哪里与自己所理解的不同,并且总结,终有一篇会理解正确.

    苯***

    2006-07-25 17:23:25

  • 2006-07-22 22:05:39
  • 我建议你买三本书,也许对你有帮助,你也会从中受益匪浅的:《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我从小学一直到现在高二,语文成绩一直都是全班第一,对于学习古文我一直都看《古文观止》,请你试一试,效果很不错!

    静***

    2006-07-22 22:05:39

  • 2006-07-22 19:49:09
  •   文言文阅读
    主讲人:于树泉 
    2005高考试题全国卷 
    变化体现四个趋势 
    1。实用色彩——从题目设计看,提取新闻关键词、拟写宣传语、代人写请柬等,实用性很强。从内容上看,有的属社会文化,有的属班级活动,有的属人际交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时代色彩——贴近现实生活,关心社会热点。试卷中词语的使用、语病辨误、语意判断、语言表达等题,涉及到知识产权、北京奥运、和谐社会、电力供应、红色旅游、台湾之旅、远离毒品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民族色彩——首先,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鉴赏、名句默写的分值总计提高了5分,对古诗文的考查力度有所增强。
      其次,[全国卷Ⅲ]的请柬明显是在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语体特点去写,这不仅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味。除此之外,[全国卷Ⅰ]、[全国卷Ⅱ]19题对礼貌用语的考查,既体现了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净化、美化祖国语言的作用。
       4。能力色彩——被删掉的客观题分值,大部分加在了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上。现代文阅读意在突出对考生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古诗文、语用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文方面,命题体现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话题作文的形式一以贯之,“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原则,使每一位考生能够扬其所长,弃其所短,在有限空间充分展现自己的真实写作能力,把戴着脚镣的舞蹈跳得美妙潇洒。
       第一板块中的语言知识题 2005年高考,字音、文常、标点、近义词辨析、文言文实词辨误没出现,不等于命题者忽视,也不等于2006年不考。星号的取消,使考点范围更宽,试题选材更具有灵活性。复习中对这几个知识点不可掉以轻心。 高三一年,应该把4道语基题作为复习训练的重点之一,理由是: 首先,就北京的情况看,无论是在海淀之类的教育强区与教育相对薄弱的远郊区县之间,还是在龙头校和普通校之间,以至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明显拉开语文这张试卷成绩的,往往不是靠现代文阅读,也不是靠作文,而是靠语基题。
      在教育强区或重点中学,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多,重点中学学生赢在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认真刻苦这个非智力因素上。 其次,就历次考试看,如果1—4小题得分高,则全卷成绩就不会太差,如果这一部分严重失分,则全卷就很难拿高分。原因在于,选择题的分数很实在,得就是得,丢就是丢,不像笔答题那样,有那么大的弹性、那么多的变数、那么深的凶险。
      另外语基题题是学生在高考开卷后第一时间面对的内容,这一内容答的完成的好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考场心理,影响下面内容的答题质量。 另外,只要通过大量而有效的复习,语基题也应该是考生最能够拿分的一项。最佳的复习策略,我觉得可以概括为12个字——小步走,长流水,精筛选,不间断。
      这是由于,语基题的内容既多且杂,非常容易遗忘。出现的情况常常是,今天练过的题,明天照错不误,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循环往复。因此语基的复习不能靠短期突击奏效,不能奢望通过铺天盖地的阶段复习一步到位,而是要把战线拉长,从上高三一直到进高考考场,每一阶段、每一版块的复习都应该带着语基往前走。
      对于错答率比较高的试题或全卷,必须不惜一次乃至几次地“回头”,也就是对原题稍加变化或不加变化,在稍隔几天之后,再次检测,直至掌握为止。语音、字形知识漫无边际,高考考查的是常用字词中常见的音、形错误,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最有价值、最具可考性的音、形试题筛选出来,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完成成语题,主要依赖学生的日常积累。应该多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和使用特点。不是机械地去死背词典上的词条,而是要懂得在成语的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色彩有褒贬、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前后有搭配、词性有选择等等。 对于病句题,学生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基本的病句类型应该心中有数。
       在六种病句类型中,语序不当的毛病既可以凭借语感来发现,也可以通过熟记例句解决。比如,多层定语就可以熟记“她是国家队里的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这样的句子,来了解多层定语“领属—数量—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表示性质”的层次安排。
      除语序不当之外,其他五种类型都可以借助“简化法”,也可以叫“抽取主干法”。这是一种简便易学而又见显效的方法。主干一提,大部分语病立刻“现形”。主干就是一个句子的“纲”——纲提误显,水落石出。 以上是对语言知识复习的一些看法。至于语言表达应用这块高考“试验田”每年都有新面孔亮相,2005年分值升至15分,更突出了其在语文全卷中的地位。
      对于传统题型的答题方法,如压缩题的“分层、筛选、剔除、整合”,仿写题的“形似”、“神似”,连贯题的“明示信息”、“暗示信息”,对联的“对应”与“和谐”等等,复习时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指点,并相应提供一些题型示例,让学生心中有数之外,更重要的是始终把训练学生的整合重要信息能力、运用恰切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放在首位。
      有了这种能力,不管题型怎样变化,考生都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板块的古代诗文阅读、翻译、默写,这应该是志在必得的32分,在高考复习时,应该以这部分为龙头,带动整体复习,力争全卷丰收。 古文阅读容易拿分,也容易丢分,古文阅读的丢分原因主要还是课内东西没学好。
      不少同学对课内古文视而不见,见而不明,实词、虚词等该掌握的知识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就迷迷登登跳进题海冲浪泛舟,结果费时甚多,收效甚微。古文复习时适当的扩展是必要的,但首先应该通过读、背、写、译等方法落实课内知识。“读”就是对照注释逐字逐句读懂弄通,“写”是对要求被默的篇目认真抄写,“译”是结合注释把文句译准译顺,“积”是落实文言重点实词以及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和句法知识。
      应该说,高考古文阅读的难度并未超过课本的难度,如果课内古文真正掌握,形成迁移能力,即可从容应对高考。应考时,先做最后一道题,就是对古文内容理解分析的这道题。四个选项都是按照原文中的顺序、从第一自然段到最后一段对应设计的。如果有四个自然段,那么A项对应的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以下依此类推。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错的,错误项中又只有一个“点”——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两个词语是错的,因而这道题的信息有95%是正确的,错误信息不过5%。如果善于利用这道题,把原文和四个选项对应起来阅读,就对古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基本了解。这时再回过头来做文言虚词、实词和信息筛选题,把握性就大大增加。
       和古文阅读比较,翻译的难度更大些,翻译的方法,可归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默写题是“二选一”的形式,内容以课内为主,都是名片中的名句,学生只要把课内要求背默的篇目掌握好,就可以稳拿这5分。 阅读、翻译、默写,再加上诗歌鉴赏的6分,累计30分,这至关重要的30分,是语文全卷最该拿到的30分。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怎样迅速、准确地解答诗歌鉴赏阅读题,我认为有十种方法可给考生指点迷津。
       一、联系所学课文 联系所学课文解题,实质上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说,若所给诗歌中的某些词语是我们所学过的古诗文中的语句或故事,就可以此为依据去确定选项。 例(1)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下面试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 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赢,回旗走嬴,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词中的“睨柱吞吴”指的是:( )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赢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秦王赢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相如持其璧,睨柱。秦王恐其破璧……”的句子,据此选C。 二、抓住关键词义 诗有诗眼,句有句眼。
      阅读鉴赏时只要抓住诗眼、句眼的关键词语,弄清其含义,就可确定正确选项。 例(2)对下面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言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束,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总结:阅读此诗可抓住首联“无敌”一词,什么“无敌”?一是“思”(思想、构思或思维的意思);一是“清新”“俊逸”(指风格和意境),由此可确定A项无误。根据第三联的“渭北”“江东”可确定B项无误,因杜甫曾在渭水北的咸阳居住不定期,而李白当时正住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看第四联,抓住“何时”一词即可断定作者是把与李白一起把酒论论诗寄托在将来,这是作者的希望,不是回忆往事,正因此此题答案为C。 三、捕捉隐含信息 所谓隐含信息就是古诗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解题时若能捕捉住它们,问题就会顺利解决。 例(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两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酒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 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 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 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 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总结:总结:这是96年的高考题。此曲是著名蒙古族诗人、散曲家阿鲁威所作,题目是《蟾宫曲·咏史》。 审视全曲,可抓住的隐含信息应是“曹公”“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西蜀”“江东”。“曹公”指曹操,“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南阳卧龙”指孔明,可断定1题答案为D。
      又由隐含信息可看出曲中对这三位英雄只描述,未比较,所以断定2题为C。 四、注意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四: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感受在具体作品中的抒发,。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诗歌中常采用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也叫“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寄情于景”,作者借所描述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来表情达意。这一点阅读时要格外注意。 例(4)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 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诗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总结:这是95年高考题。阅读这首词,比较四个可选知A、B分析都符合诗意。这着诗通过对主人与侍女的问答,写了风雨之夜后对海棠的关心。
      由始至终未直接写出对春光留恋和惜别之情,却暗含这种感情,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绿肥红瘦”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的。因此选D。 五、了解作家流派 古代作家因其诗的风格不同而各属不同流派。如有的属山水田园诗人,有的属边塞诗人。在词家说来,有的属豪放派,有的属婉约派。
      不同流派的诗人,风格必不相同。我们阅读鉴赏时应注意作家的流派。 例(5)认真阅读黄庭坚的《跋子赡和陶诗》,指出诗后解说与诗的内容不符合的一项( ) 子赡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A、苏子赡按陶渊明诗的韵脚写过一些诗。 B、诗的颈联着意渲染了苏子赡的为人豁达。 C、苏东坡的诗与陶渊明的诗在风格上很相近。 D、作者认为苏子赡与陶渊明同样的刚毅不屈。 总结:陶渊明,东晋人,是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田园诗人。他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以铺叙、直接抒情为主,风格宏阔,苍凉沉郁,豪情奔放。正因此,陶诗与苏诗风格绝不相同,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 六、认准陈述对象 诗歌情节不连贯,跳跃性强,但它和散文一样,也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对象,阅读鉴赏时要认准陈述对象,以免张冠李戴。
       例(6)对下面一首杜甫《月夜》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A、首联,诗人身在长安(被囚),却从鄜州写起,以对方写自己。 B、颔联,颈联,写儿女的幼稚美丽,反衬诗人愁怅痛苦。
       C、尾联想像与妻子在重逢之日的情态,反照现实,令人凄然心欲碎。 D、全诗从起笔到结束,都是从对方的角度叙述的。 总结:这是一首思家之作。首联用“闺中”代妻子,写妻子独看鄜州月思念自己。领联写小儿女还幼稚不懂忆长安。颈联写谁呢?是小儿女吗?从“云鬟”一词可知,不是写小儿女。
      “鬟”是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结。“小儿女”不是妇女,所以没有“鬟”,且“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会在月下长久徘徊站立的,因此,颈联描写的对象应是承接首联,是妻子。于是,答案为B。 七、理解地运用典故 古代诗歌在叙事、议论、抒情中常运用一些 典故,自然熨贴,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正因此,解题时若能理解其中一个典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还以96年高考题为例(原题见例4),知道了典故,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八、体味创作意境 诗歌的意境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正因为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
      创作意境是指作者在写作时创造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理寓其中的艺术画面。我们阅读、欣赏诗歌时如能深刻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境,就可准确解题。 例(7)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面是(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沉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了千古壮志未 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总结:从整体上可看出作者写的是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只是枉添春色。
      这就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据此可确定B有误,“美好的春光”“高风亮节”与作者所创意境不符。 九、把握背景、主旨 诗歌多是作者见景生情所作,所以,写作背景常为诗作定下基调。诗歌也和散文一样,有个表达中心主旨,为此作者或叙事、或写景状物,或议论抒情。
      因此,解题时要把握住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品的中心主旨。 例(8)对下面苏轼的一首〈浣溪沙〉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首句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及游兰溪之时令,着一“浸”字写出了春兰的 活力。
       B、次句写漫步兰溪边,突出兰溪的洁净。三句补足洁净的原因,同时烘托诗 人悲凉心境。 C、下阙“流水尚能西”悟出“人生”能“再少”,何必哀叹衰老的哲理。 D、全词虽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但也掩盖不了诗人消极 隐退的悲凉情绪 。
       总结: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上失意,生活上也比较艰苦,但他仍对人生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首词通过对兰溪见闻的描述,抒发了乐观旷达,即使在失意中也人老心不老,壮志满怀的豪情。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作的中心主旨,确定此题为D。
       十、揣摩褒扬贬抑 诗歌常常有作者浓厚的主观色彩和时代特点,作者褒贬好恶尽在其中。阅读时要揣摩作者的主观情感 ,解题才能无误。 例(9)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为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作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婉之情。
       总结:纵观全诗可知,作者主要称赞“初唐四杰”在当时齐梁绮靡绝丽的文风还盛行之时,能尽力克服这种不良之风,以较朴实的诗篇描绘现实生活,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扩大诗歌内容,为唐初文学革新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一些轻薄愚昧的无聊文人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
      由此定为D。 。

    古***

    2006-07-22 19:49:09

  • 2006-07-21 15:55:15
  • 写出你想写的,就性了,我也是一个就要高考的学生.你就相信吧.

    相***

    2006-07-21 15:55:15

  • 2006-07-21 14:30:20
  •   其实,你应该向你的语文老师请教的。现在的孩子,不会发问,不善于向老师学习。
    不过,作为参加过高考,大学毕业后工作很多年的学长,还是给你些建议。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主要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其中逻辑不考,所以有七个部分。
         字 主要包括看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纠正错别字等。这些都是小学和初中的基础。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中出现的、课文后面有注释的字。这里分两种,一是一字多音的,一是容易读错的。这些不用花太多的时间,都是靠平时积累的。还有就是错别字的辨析,要注意成语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
         词 这是语文考试的重点,要放在语段中理解词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语段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填入文中。要特别注意语境的作用,因为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整体理解文意,所以在上下文一定会有提示的信息。另外一种是文中的加点词是什么意思,用在文中好在哪里。
      这个词肯定已经不是字典里的意思了,词义已经延伸了,延伸的部分也是语境给它的,而这里的语境不仅仅是上下文,还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等等。   句 主要分单句和复句。单句考的是主谓宾定状补,但形式不是直接让你划线,而是换成理解式的,比方说会问你《沁园春??雪》中“望”字一直管到哪里,也就是问谓语和宾语的关系。
      另外考的就是修改病句之类的了。复句考关系,关系就看关联词。因为是高考,所以不会太简单,一般是不给或者只给一个关联词让你填。这个时候,想当然填进去的就肯定错,必须考虑到前后的语境。所以考生不妨在做每道题的时候都想想命题老师想在哪里让我上当?   篇 文章的篇章结构,句子的作用,包括承上启下等等,这个放到阅读里讲。
         语 语法,其实包括在句子里。   修 修辞是肯定要考的,但不会很难。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到有比喻词的就以为是比喻句,“他仿佛生了病一样。”就不是比喻句;反复和排比要搞清,三个以上的并列才是排比,还有对偶,有时候不是很严格的,但也是对偶;拟人和比喻也要搞清楚。
         文 包括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部分:基本上就是教材中规定篇目的作家,古今中外的,要特别注意古代和外国的。这个部分只要看课文中注解的第一条就可以了,看得全一点,作家的字号记清楚。文学的基本样式要搞懂,最主要的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另外诗和词的区别要知道,搞清楚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什么是古体诗;词要搞清楚词牌是什么,词的题目又是什么。文化常识部分就比较活了,比方说有一句话“终于登上了东岳之巅。”问你东岳是什么山?西岳又是什么山?这是比较难的,那么考三校生的时候还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包括古诗词中涉及的,还有注释中的内容。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记叙文中散文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比较容易出题,而散文的文学性又比较强。要注意的是:   第一,文章的主旨一定要掌握,考试形式可以让学生概括,也可以选择;   第二,文体的用语要规范,比方说散文中没有“铺垫”这种说法,用的是“映衬”和“对照”;   第三,问你从什么角度写的时候这个角度一定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东西,比方说视觉角度、嗅觉角度等。
         说明文 说明文的考点有四个:   一、说明对象,要注意某些段落的说明对象和文章整体的说明对象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明方法分两种,像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类的,作用就往形象、生动、具体的层面靠,而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这类的,作用就往科学、准确、严密的层面靠;   三、用词准确,主要考加点词的用法是否准确,好在哪里,那么也是考虑它是否科学、准确、严密;   四、条理清楚,也就是问文章的层次,要学会划分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判断句,是鲜明的简洁的,不可能很长,一般是“A是B”的结构,所以学生归纳论点的话要注意到这些方面。论证方法也就是例证、引证、比较论证、比喻论证这几种。在议论文中尤其要注意关联词,不能孤立地看,不仅要考虑到语境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会不会产生歧义。
         文言文   解释加点字重点在于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句子   翻译从阅卷的角度讲,句子的翻译等于是解释加点字,所以还是要抓住重点的字,翻译完了以后看看是不是通顺,再看看有没有使动和意动的用法。   句式   重点在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后置。
         文章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不要字字都落实的,大概意思知道就可以了。当然这是指课外的阅读,课内的还是要搞清楚的。   另外默写诗词句子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性的默写,这些都是在规定篇目里面的,要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作文   从阅卷的角度讲,应试作文和竞赛作文,与平时的作文是不一样的。
      应试作文还是不要刻意创新,要求稳。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比较讨巧呢?这里举个议论文的模式:   第一段开门见山,不要超过2到3行就把中心论点跳出来。   第二段马上议论,这里的议论是宏观的,从大道理讲,紧接着举正面的例子,注意例子中不要有描述性的语言。
         第三段专门写一个理论论据,引一些别人说的话或者书上说的东西,注意引的论据不要太俗,老师会反感。   第四段再来一个事实论据,最好是反面的,构成对比论证。紧接着议论,这时的议论是微观的,就事论事。   第五段首尾呼应,不过段首千万不要出现“综上所述”之类的话。
      再强调一遍中心论点,不是重复而是解释一下。   可以补充的是文章中可以多用一些成语,如果自拟题目的话,题目千万不要加书名号,另外卷面要干净一点,这样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

    吉***

    2006-07-21 14:30:20

  • 2006-07-20 15:49:10
  • 我语文不赖,但语文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古文不熟悉就要多背三字经,四书五经都要会,平时多背古诗,诗歌,理解意思。作文要靠多动笔记事,多观察,即使是小事也不能忽略,多看好詞好句好段这类的书。自然就会提高的啦

    小***

    2006-07-20 15:49:10

  • 2006-07-17 23:51:14
  • 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孤***

    2006-07-17 23:51:14

  • 2006-07-17 17:49:23
  •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诗人抒情通常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诗歌还常用以下一些表现方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近年高考中,古诗鉴赏是必考的题目,而许多考生面对试题时,要么因其“长”以为难而慌张,要么因其“短”以为易而窃喜,要么因其“熟”放松警惕,要么因其“僻”而自乱方寸。
      总之,试卷上的6分分值,会因种种原因而损失过半,甚至在这道题上全军覆灭。 。

    q***

    2006-07-17 17:49:23

  • 2006-07-16 23:48:37
  • 其实不难.这两类题一般提问时都有固定模式,比如问某个文言词的意思,整篇文章的意境等等.但是归根到底基础是字词.你可以到图书大厦去买一本针对文言文常用字词方面的书,不要太难的,够高考用就行.经常多看看,起码可以保证不给你拉分就算成功了!GOOD LUCK!
    这个方法要坚持哦,很有效,很有针对性.

    小***

    2006-07-16 23:48:37

  • 2006-07-16 22:23:08
  • 语文需要积累,需要付出努力,多读多背是肯定要的,但也有一些方法。
    1。有空记一些诗词,多展开联想,多些自己的感受想法,个性式阅读 
    2。不要把太多时间用在上面,这样适得其反,睡觉前看一些文章,现代的也可以,因为人在这段时间看东西容易记住。
    3。诗歌不需要翻译,领会其意就可以。
    4。文言文需要买参考书,多积累。

    x***

    2006-07-16 22:23:08

  • 2006-07-16 20:53:10
  • 推荐你去看三国志,你要能把这个都弄明白了高考古文保证你得满分

    建***

    2006-07-16 20:53:10

  • 2006-07-16 20:24:37
  • 我想告诉你!!语文没啥窍门!!靠的就是用心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瞧瞧上面那些大哥大姐给你的建议!!多参谋参谋!!!加油!!我们这些人永远支持你!!
    哈哈!!希望你能成功!

    S***

    2006-07-16 20:24:37

  • 2006-07-16 18:59:37
  •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主要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其中逻辑不考,所以有七个部分。
      字 主要包括看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纠正错别字等。这些都是小学和初中的基础。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中出现的、课文后面有注释的字。这里分两种,一是一字多音的,一是容易读错的。
      这些不用花太多的时间,都是靠平时积累的。还有就是错别字的辨析,要注意成语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   词 这是语文考试的重点,要放在语段中理解词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语段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填入文中。要特别注意语境的作用,因为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整体理解文意,所以在上下文一定会有提示的信息。
      另外一种是文中的加点词是什么意思,用在文中好在哪里。这个词肯定已经不是字典里的意思了,词义已经延伸了,延伸的部分也是语境给它的,而这里的语境不仅仅是上下文,还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等等。   句 主要分单句和复句。单句考的是主谓宾定状补,但形式不是直接让你划线,而是换成理解式的,比方说会问你《沁园春??雪》中“望”字一直管到哪里,也就是问谓语和宾语的关系。
      另外考的就是修改病句之类的了。复句考关系,关系就看关联词。因为是高考,所以不会太简单,一般是不给或者只给一个关联词让你填。这个时候,想当然填进去的就肯定错,必须考虑到前后的语境。所以考生不妨在做每道题的时候都想想命题老师想在哪里让我上当?   篇 文章的篇章结构,句子的作用,包括承上启下等等,这个放到阅读里讲。
         语 语法,其实包括在句子里。   修 修辞是肯定要考的,但不会很难。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到有比喻词的就以为是比喻句,“他仿佛生了病一样。”就不是比喻句;反复和排比要搞清,三个以上的并列才是排比,还有对偶,有时候不是很严格的,但也是对偶;拟人和比喻也要搞清楚。
         文 包括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部分:基本上就是教材中规定篇目的作家,古今中外的,要特别注意古代和外国的。这个部分只要看课文中注解的第一条就可以了,看得全一点,作家的字号记清楚。文学的基本样式要搞懂,最主要的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另外诗和词的区别要知道,搞清楚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什么是古体诗;词要搞清楚词牌是什么,词的题目又是什么。文化常识部分就比较活了,比方说有一句话“终于登上了东岳之巅。”问你东岳是什么山?西岳又是什么山?这是比较难的,那么考三校生的时候还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包括古诗词中涉及的,还有注释中的内容。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记叙文中散文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比较容易出题,而散文的文学性又比较强。要注意的是:   第一,文章的主旨一定要掌握,考试形式可以让学生概括,也可以选择;   第二,文体的用语要规范,比方说散文中没有“铺垫”这种说法,用的是“映衬”和“对照”;   第三,问你从什么角度写的时候这个角度一定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东西,比方说视觉角度、嗅觉角度等。
         说明文 说明文的考点有四个:   一、说明对象,要注意某些段落的说明对象和文章整体的说明对象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明方法分两种,像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类的,作用就往形象、生动、具体的层面靠,而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这类的,作用就往科学、准确、严密的层面靠;   三、用词准确,主要考加点词的用法是否准确,好在哪里,那么也是考虑它是否科学、准确、严密;   四、条理清楚,也就是问文章的层次,要学会划分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判断句,是鲜明的简洁的,不可能很长,一般是“A是B”的结构,所以学生归纳论点的话要注意到这些方面。论证方法也就是例证、引证、比较论证、比喻论证这几种。在议论文中尤其要注意关联词,不能孤立地看,不仅要考虑到语境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会不会产生歧义。
         文言文   解释加点字重点在于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句子   翻译从阅卷的角度讲,句子的翻译等于是解释加点字,所以还是要抓住重点的字,翻译完了以后看看是不是通顺,再看看有没有使动和意动的用法。   句式   重点在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后置。
         文章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不要字字都落实的,大概意思知道就可以了。当然这是指课外的阅读,课内的还是要搞清楚的。   另外默写诗词句子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性的默写,这些都是在规定篇目里面的,要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作文   从阅卷的角度讲,应试作文和竞赛作文,与平时的作文是不一样的。
      应试作文还是不要刻意创新,要求稳。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比较讨巧呢?这里举个议论文的模式:   第一段开门见山,不要超过2到3行就把中心论点跳出来。   第二段马上议论,这里的议论是宏观的,从大道理讲,紧接着举正面的例子,注意例子中不要有描述性的语言。
         第三段专门写一个理论论据,引一些别人说的话或者书上说的东西,注意引的论据不要太俗,老师会反感。   第四段再来一个事实论据,最好是反面的,构成对比论证。紧接着议论,这时的议论是微观的,就事论事。   第五段首尾呼应,不过段首千万不要出现“综上所述”之类的话。
      再强调一遍中心论点,不是重复而是解释一下。   可以补充的是文章中可以多用一些成语,如果自拟题目的话,题目千万不要加书名号,另外卷面要干净一点,这样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

    1***

    2006-07-16 18:59:37

  • 2006-07-16 18:26:35
  • 找本红搂梦原版的研读个透,或者看些古代名著,关键是要靠积累,这也不是一时半刻能提高的

    t***

    2006-07-16 18:26:35

  • 2006-07-16 17:14:45
  • 语文系靠积累?绻腠鳎靼状笠饩偷美玻―题多数系选择题。所以明白大意就可以拿到分。重点系要记住D‘之、乎、者、也’等D解释。相信我,因为我系今届考生。记得将悬赏分俾我啊!!!

    小***

    2006-07-16 17:14:45

  • 2006-07-16 17:10:10
  •   其
    阅读也能扩大知识面,但主要是要记,记一些经常出现的文言词,这样在下一次做时就很有帮助咯
      学语文也要靠语感,适当读一些增加语感,对做题也有帮助

    郁***

    2006-07-16 17:10:10

  • 2006-07-16 17:05:53
  • 1.平时记一些诗歌的名句,这些名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句中常有些画龙点睛的字词,要知道它们好在哪里。
    2.至于文言文,你需要一本解释比较详尽的参考书,记住重点字词的解释,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还有一些文言句式的归纳,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等。一些出自文言文的成语一定要知道。最后就是一些重点的句子你一定要会翻译!(注:一些课外文言文的解释一般可从课内的知识中引申)

    金***

    2006-07-16 17:05:53

  • 2006-07-16 16:30:07
  • 告诉你一个最笨也是最实在的办法(除此之外我不相信有什么好办法):
    一,首先,扩大你的阅读量,不要有偏爱,面宽,量大,还要坚持,每天读一点。
    二,在前面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逐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阅读,缩小阅读面,找自己有兴趣的阅读。
    三,对于诗歌,要除了阅读,还要自己锻炼去写,提高自己的写做能力。
    语文就像修养,不可能指望一时半时就能能提高。除此方法绝无捷径可走

    大***

    2006-07-16 16:30:07

  • 2006-07-16 16:23:42
  • 《史记》是学习与提高古文水平的最好书籍。另外多读,多背。

    火***

    2006-07-16 16:23:42

  • 2006-07-16 16:19:15
  • 其实只要你把高考大纲要求的实词和虚词的常用的意思记住,且多记一些经典的例子,还有也是要多看一点文言文,其实古文没有那么可怕拉,只要你自己不要害怕,其实都好解决.高考的文言文考试就4题选择题,而且题型都是基本上已经定下来的,文章你只要大概看得懂就行,题目考察的词,你在去具体分析.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反正我在高考中是很适用的.

    落***

    2006-07-16 16:19:15

  • 2006-07-16 16:11:00
  • 多读,多背!~!~
    善于总结考点,一些特殊字有固定用法!~要记住!~!~
    还有一些语法现象,要总结到一起!~!~!~
    努力把!~抓住早晨的时间,和做数学累了的时间,这些时间背语文是比较好的!~
    个人见解哦!~!~
    GOOD LUCK!~!!~!~!~
    祝考好!~

    r***

    2006-07-16 16:11:00

  • 2006-07-16 15:43:37
  •   首先,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秘决”;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这话作为引导学生的行动指南。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语文基础差、底子薄,以致造成对语文科没有多大兴趣,语文成绩差。
      怎样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呢?我认为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课堂上,尽量出些较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语文也不是很难”的感慨。我一直以来都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试验,每道题都让学生回答或在黑板上板书,如果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意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无论是对或错都无所谓,直到没人回答为止,然后再给予点评。
      对的表扬,错的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根源,通过这样,学生积极性高了,自信心有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其次,指导学生自己出测验题(指基础知识方面)、抽签考试、学生互相评卷,定出合格分数,否则补考,我觉得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亦有好处。
      “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在此能充分体现。学生通过出题、评卷这两个步骤,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导向,有了目标,无形中产生了看书——做作业——复习的过程。有学生跟我说:“老师,出考试题是一享受”。这样,学生感觉主动,兴趣浓,同时也促使了平时懒动手、懒动脑筋的学生学习。
      另外,抽签考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主动性,提高了兴趣,你如果能看到学生抽签时那种期待的神态,神秘的表情,可能你也会不觉意地笑起来,大家都希望能抽到同等水平学生的试题,因为差生出的试题可能浅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的试题深些,如果是差生抽到成绩好的学生出的试题,那就惨了,原因是成绩好的学生自己认为容易的他不会出,专门挑些自己掌握不够的知识点出题,因此,害苦了成绩差的同学。
      如果要补考,那也没什么,只是重复复习一遍罢了,其实也是巩固语文科知识的好方法,甚至连合格的同学也会陪着补考。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我班有一位入学时语文才考了十三分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提高到五十分,进步很快。同级同学问他有什么窍门,他说:“都是自己出题考试助了我。
      ” 再次,适当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亦有很大好处。例如《作文书》、《名人名著》、《黄金时代》、《故事会》等一系列课外书。我们都知道,一般“普通班”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看书时,尽量动笔写一下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
      引导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用工具书认字,同时教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例如第一步使学生明确怎样读——即快速认真地把文章看一遍,粗略了解文章的内容,用笔圈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字典扫清障碍;第二步细细品味。这一过程,理清文章结构,能够复述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第三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仔细推敲、品味关键语句。
      学生通过以上步骤进行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有任务感,从而会更认真、仔细、深入地阅读文章,激发他们的思维,另外,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语文成绩。 第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写文章,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好方法。“普通班”的学生普遍怕写作文,特别是初一新生,甚至有个别在小学时从未写过文章,那怎样帮助他们呢?(一)、先做通他们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从写一句话开始,每天增加一句,至了第十天就差不多能写一百字左右作文,依此类推,学期中大概能写六百字左右的文章了;也可以让他们放开胆子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用实实在在的话,写真真实实的事。
      例如 ,作文题目《小学生活趣事》,让学生回忆,哪些事最有趣,就写哪些事,随便写,怎高兴就怎写,怎样有趣就怎样写,这样,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从而使学生对写作文有好感、有信心,觉得自己在进步、在提高。二、让学生写命题日记。题材多数是让学生说心里话,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使之起双重作用——既提高写作水平,又学会做人。
      例如:《我进入初中以后……》、《考完期中试以后……》、《假如我是××》、《从××身上学到的……》、《预习也是一种享受》等日记题目。此类文章就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有真情实感,贴近生活。学生进入角色快,兴致高,激发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另外,我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如课外语文课、让学生当语文老师上课、享受音乐语文课、分开男女生上课等,这些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一定效果。

    醉***

    2006-07-16 15:43:37

  • 2006-07-16 15:25:38
  • 多看点课文中的古文注释,记住句式,背诵重点课文。赏析要注意分析方法,比如可先描述诗的意境,再写这样写的好处。注意诗中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

    呆***

    2006-07-16 15:25:38

  • 2006-07-16 15:24:06
  • 古文我就熟悉了,首先从三字经开始,四书五经过一遍,你就基本能学会用词精炼,看古文和诗歌,尽量看短文,掌握古文的最基本用词,如之,乎,者,也,兮等词的用法

    石***

    2006-07-16 15:24:06

  • 2006-07-16 15:00:34
  • 本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问,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但是你的现状是你快面临高考了,所以不可能再一点点积累。
    你的问题在古文和诗歌上,古文只要把各种古字和古语法背熟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一定要多背一些常出现的古字和古语法,这个没有什么太快的捷径的。
    诗歌就是要多读,多做,诗歌重要的在感觉,能体会其情感和思想意境。

    l***

    2006-07-16 15:00: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