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又不是支原体请问咋回事?

幼儿两岁血常规检查有三项下降1分别是平均血红蛋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开始高烧39度输液三天后咳嗽。又不是支原体请问咋回事?
叶*** | 2016-07-15 19:19:35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6-07-15 19:19:35
  • 人体的脂肪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可随人的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多少而变化。另一类为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胆盐、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是固定不变的。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 4%-7%,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

    查看全部>>

    人体的脂肪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可随人的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多少而变化。另一类为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胆盐、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是固定不变的。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 4%-7%,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是脂肪肝。超过 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仍以去除病因为主,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可选择适当的降血脂药物,并辅以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可使病情逆转。 
    一、 饮食疗法 
    调整饮食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环节。原则上应摄入新鲜蔬菜,瘦肉(以牛、羊肉为主)和富含亲脂性物质(胆碱、蛋氨酸)的膳食,以使体重减轻10%-20%。但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患者的饮食中仍要含适量的脂肪,并注意控制糖类的摄入。因为,摄入不含脂肪食物时,机体仍可从糖类及氨基酸前身物质合成脂酸,而摄入过多的糖类又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促使糖转化为脂肪。此外还应依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确定饮食构成。 
    (一) 肥胖性脂肪肝 
    在保证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入量前提下,应适当减少脂肪、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脂肪宜用植物油并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能坚持一年可减重10-20kg,肝脏脂肪沉积随之消退。控制饮食及减肥措施一定要适当,限制饮食过度也会导致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并有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和酮症等不良后果。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初期减肥速度越快,体重反跳及心、脑、血管硬化和肝纤维化的发生机率越大,更不易维持减肥后的体重。所以,这类患者饮食疗法的目标应将初级阶段的减肥程度控制在10%-15%以内,每日摄入1200-1800千卡,时间约为一年。对于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低热能饮食疗法,每日摄入600-1200千卡为宜。 
    (二) 酒精性脂肪肝 
    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戒酒可能是特效手段。同时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营养不良。脂肪摄入不宜超过总热量的15%-20%并减少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诱发和加重肝组织损伤。 
    (三)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本症多见于营养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饮食疗法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纤维素饮食为主,对于病情严重者应加用复合氨基酸制剂。 
    (四) 糖尿病性脂肪肝 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对于Ⅰ、Ⅱ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应给予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糖类可占总热量的60%左右。合并肾病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Ig/kg以内,以减轻肾脏负担。 
    (五)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这类病人可单纯通过饮食疗法而获得痊愈。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为主。尽量多食香菇、木耳、芹菜及山楂等,以达到降血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之目的。 
    (六) 肝炎后脂肪肝 
    此种情况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及慢性肝炎患者,大多因病人摄入热量过多以及过分限制活动导致体重不断增加,进而使脂肪在肝脏中沉积。饮食中应适当减少脂肪、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并增加适度的体育锻炼。 
    二、 药物治疗 
    (一) 降脂性药物 
    由于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故长期以来,降脂性药物一直被用来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效果,例如:胆碱、蛋氨酸、烟酸及其衍生物、肌醇、消胆胺、安妥明(氯苯丁酯)、苯扎贝特(必降脂)、弹性酶、美降脂等。还有许多新药物,如环丙贝特、非诺贝特(立平脂、普鲁脂芬)吉非罗齐、阿西莫司(乐脂平)、克利贝特、苄氯贝特、依托贝特(益多脂)、洛伐他汀、辛伐他丁等,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VLDL、LDL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因而对脂肪肝也有效。但种类繁多的去脂性药物,大多疗效尚不十分确切,有些副反应较大,如应用不当反可加剧肝脂肪沉积,甚至导致患者肝功能不全或恶化,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脂肪肝的治疗重在控制饮食,降低体重,辅以少量药物治疗。 
    (二) 护肝去脂药 
    近年来一些兼有保护肝细胞和纠正肝细胞脂肪代谢作用的药物正在积极研究之中,部分已应用于临床,如:前列腺素E(PGE)、肝得健、马洛替酯、牛磺酸、巯基丙酰甘氨酸等可以试用。 
    (三) 中医中药 
    许多中药如丹参、川芎、决明子、山楂、泽泻等对脂肪肝有效,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组方,以减轻症状。如肝郁气滞型患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气血瘀阻型以逐阏汤加减,痰浊内阻型用四逆散合导痰汤加减。此外,一些单方验方如祛脂饮(山楂、泽泻、柴胡)、宁脂片(白术、陈皮、半夏、丹参)、白金丸(白矾、郁金等)也可降脂,市售减肥饮用品亦有减肥降酯作用,可酌情选择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参考资料:
    刘*** | 2016-07-15 19:19:35 49 6 评论
    0/300
  • 2016-07-15 19:19:35
  • 上述检查报告,建议再看一下,描述是否准确,这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个比值,一般是用百分数表示的,而且它不是诊断贫血的一个指标,血小板分布也不是诊断贫血的指标。一般诊断贫血我们看的是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Hb),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尤为重要。
    是*** | 2016-07-15 19:19:35 46 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