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冬天喝温酒好不好?

首页

冬天喝温酒好不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12-30 13:24:11
      温 酒 不 伤 胃   
    温 酒 不 伤 胃  
            现在宴饮,有合宜与不合宜之说,也就是说,喝酒也要讲究宜时、宜事。在中国古代, 
    饮酒也有“十乘五合”之说。明代袁宏道《觞政·五之遇》中说饮酒“有十乘”和“饮有五 
    合”。
      所谓“十乘”就是指不适合饮酒的十种情况,而“五合”则相反,为适于饮酒的五种情 况,如“凉月好风,快雨时雪”、“花开酿熟”、“偶尔欲饮”、“小饮成狂”、“初郁后畅, 谈机乍利”等。另外,袁宏道在其《饮酒说》中则叙小饮之乐、剧饮之害,看来经常小饮几杯也 不失为一“合”。
       除以上“十乘五合”之处,对酒本身也有说道 。酒有生酒和煮酒之分,酒味有浓淡之别,而 喝酒时还有饮冷酒或喝温酒两种情况。 在中国古代,人们一般都忌饮冷酒,饮用时通常要加温,俗称温酒、热酒。清代梁章钜《浪 迹续谈》记载:“几煮酒之法,必用热水温之,贮酒以银瓶为上,瓷瓶次之,锡瓶为下。
      凡酒以 初温为美,重温则味减。若急切供客,隔火温之,其味虽胜,而性较热,于口体非宜”;裘士雄 等《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咸享酒店》也说:“绍兴酒店除了热天,酒都用热水热了喝,绍兴人 叫‘温酒’”;《红楼梦》第八回中也有此类记载,当宝玉要喝冷酒时,薛宝钗劝道:“要冷吃 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看来在中国古代,对饮用冷酒的危害亦知道不 少,但多出于经验。
      从科学方面看,酒内除乙醇外,还有甲醇、醛、醚等对人体有害的成份,这 些物质沸点极低,酒温升高,极易挥发。另外酒香也会随酒温升高而蒸腾,使酒香更浓。故此温 酒而饮,不易伤胃。 如今酒类品种多 教你如何饮酒?有方法 -------------------------------------------------------------------------------- 2002年11月18日 16:44 海峡网-厦门日报   黄酒的饮法   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
      后者较为普遍。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
      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   饮酒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饮葡萄酒的规则   葡萄酒,一般是在餐桌上饮用的,故常称为佐餐酒。在上葡萄酒时,如有多种葡萄酒,哪种酒先上,哪种酒后上,有几条国际通用规则: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酒,后上陈酒;先上淡酒,后上醇酒;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饮酒的最佳温度   黄酒,适当加温后饮用,口味倍佳,但是究竟多少温度为宜,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
      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注入热水,注子中盛酒后放在注碗中。近代以来,用锡制酒壶盛酒,放在锅内温酒。一般以不烫口为宜,这个温度约为45-50℃左右。   白酒,一般是在室温下饮用,但是,稍稍加温后再饮,口味较为柔和,香气也浓郁,邪杂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点的成分,如乙醛、甲醇等较易挥发,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较辛辣的口味。
         不同的葡萄酒适宜的饮酒温度有所不同: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8-12℃,香槟酒、汽酒和甜型白葡萄酒6-8℃,新鲜红葡萄酒12-14℃,陈年红葡萄酒15-18℃。   啤酒是一种低酒度的饮料酒,较适宜的饮用温度在7-10℃之间,有的甚至在5℃左右。
      如果喝黑啤酒,温度更低些,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将酒置于冰箱内冻至表面有一层薄霜时才拿出来喝。 喝酒与身体保健 喝酒是常人常事,亲朋好友相聚;喜庆宴席团聚;假节佳日欢聚;结交应酬会聚,都少不了美酒助兴。就是碰到,郁抑不快之事,也常美酒助兴,借酒解忧。
      可谓:“无酒不席,酒能助人欢”,也不无道理。 早在元代,名医胡思慧认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厚胃肠,消忧愁”,同时指出:“少饮为佳。”清代名医汪昂在《本草备要》一书中说:“酒,宜,行药势,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辟邪逐秽,暖水脏;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灼精,动火生痰;也能乱血,身面俱红,发动助欲,致生湿热诸病。
      ”他的见解与元代名医胡思慧类似,“少饮”非常重要。少饮为度,不可过饮,醉酒伤人,正是嗜好饮酒之人的“警言”。 酒的理化作用和成分 酒的基本成分是乙醇,又叫“酒精”,它是一种无色可燃体,成分之中即含有疏水性羟基,又含有亲水性羟基具有脂溶和水溶的双重性,通过胃肠吸收入血,再经过肝的分解而排出体外。
      酒对胃肠、肝副作用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酒能破坏胃肠粘液重碳酸层,活性磷脂蛋白质及上皮细胞层结构,将胃的粘膜屏障的防御系统破坏。而胃肠粘膜极易遭受胃酸、各类消化酶、胆汁胰液的侵袭,使消化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引起粘膜组织发生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坏死,形成消化性溃疡。
      如有的人暴食饮酒后往往出现胃部烧灼样疼痛,甚至出现呕吐、呕血、便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道理就在于此。同时“乙醇”灭活和代谢主要在肝脏,肝脏解毒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创造学作用:如通过肝脏氧化解毒,还原解毒,结合解毒,脱氨解毒等;还有分泌,蓄积和吞嗜功能。
      肝脏每小时能处理8毫升酒精。如果少量的酒进入人体后都能经过肝脏化解,超过了肝脏对酒的解毒功能,那么乙醇不但未被肝脏化解,而本身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出现肝脏的纤维化,即肝硬化,严重的事出现肝昏迷,腹水等,并非危言耸听。由此看来,前代名医提出“喝酒少饮为佳”是符合人体生理学的,是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生活经验的。
       正常喝酒多少的量才在“少饮为佳”范围 有人认为:适量酒量日饮量为白酒25毫升,黄酒50毫升,啤酒300毫升,这个量应该符合常人的生理功能。因此,每日饮酒少于20克纯酒含量,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它能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利于减少冠心病和猝死的发生机会。
      虽然每个人对乙醇的耐受性一样,有的喝上半斤一斤白酒无何不适,有的酒刚沾唇就面红心跳,但不能超过肝脏对氧化乙醇的能力。如果喝酒后出现严重还适,并出现临床前述的症状,就为“多酒伤体”的范畴。常人所言酒精中毒就是过度量的酒对胃肠和神经系统的作用。 三、酒致病医学专家的说法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嗜酒人口的逐年增加,“酒精肝”已成为肝病中“二号杀手”,仅次于甲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一医学教授指出:“酒精肝”的主要原因是酒。
      “酒精肝”的患病率为4。34%,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45克,有29。8%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肝”。以啤酒为例,以每天喝1200-1300的啤酒就会大大增加“酒精肝”的可能性。并提出酒精摄入量为酒量乘酒精度再乘0。8的酒精量。酒精性肝病可分为5类,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昏迷等症状,还有可能并发肝癌,有的还会与乙肝,丙肝等其它肝病相互影响,结果可想而知,目前男女患“酒精肝”的比例为8:1。
      由于女性比男性少三分之一分解酒精的酶,女性患“酒精肝”的可能性更大。 四、喝酒也得讲科学 有的人喝酒豪爽,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而美餐尚未开始,已是满脸通红;有的“宁伤身体,勿伤感情”,酒情并发,义气大作,快人快酒,尽显“英雄海量”,正是没有酒量有胆量,以成“醉人”;有的明知喝酒过敏引发宿疾而全然不顾,美曰:“朋友要紧,工作需要”,结果乙醇过敏,瘙痒难忍;有的嗜好成酒癖,夜老酒,空腹饮却不以为然,面色铁青,肢软头昏,常大醉酣睡而浑然不知;有的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图一时痛快,喜食冰酒,体热如火,汗水淋漓,猝然内收,寒气入体。
      喝酒不讲科学,暴饮违背医理,肝胃大伤,肠鸣泣,大脑轰鸣,植下病根。然而善酒者不是这样:他们慢慢品饮,喝酒前饭菜打底,减少酒对胃肠刺激,同时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为主,酒后多食水果及有“醒酒和解酒”作用的食品;秋冬天凉,喝酒要以“温酒”为宜,同时白酒不宜和果酒等混合饮用,以防化学作用损害身体;酒后不宜喝过量浓茶,因为喝酒同时喝浓茶会影响人体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刺激大脑神经,加重乙醇大脑细胞的损害,应以淡茶为宜,它能减缓酒精的抑制作用,要多喝水,来通过利尿的作用,加快乙醇排出体外。
      一般饮酒避免同时吸烟,酒后不宜饮用咖啡,否则会加重酒精对人体损害,如患有肺心病,高血压,过敏体质者等更要慎酒。 五、常有的解酒方法 酒量过度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饮用温开水来稀释乙醇,使体内乙醇通过排尿排出体外,或者饮用果汁类饮料西瓜汁,藕汁等;民间用糖盐水,米醋解酒,效果不错;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1、B6等对解酒多有一定益处;有些中药如:泽兰根,山茶花等可以拦截酒精,在酒精吸收血液前,将之导入消化系统;其它如枳具子、葛花,赤豆花,绿豆花,咸卤等都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酒文化犹如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喝酒和抽烟一样已是融合在人们生活之中。喝酒对人体的利弊文中已探讨,但任何事物的“极”必将产生“变”,这不可不知,嗜酒者须遵循前人“少饮为佳”的金玉良言,牢牢把握喝酒的适度,从预防保健的角度,防止暴饮醉酒,以免伤体滋病,贻害根本。
       。

    强***

    2004-12-30 13:24:11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