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教各位:有关蓝田方面信息吗

首页

请教各位:有关蓝田方面信息吗

5000股蓝田不明不白就这样损失了谁来处理这个问题,要知道纯属是上市公司造假造成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09-16 17:18:59
      公司造假几时休 
    (2004-08-04 16:14:47)
     
    日前,江苏琼花因上市前故意隐瞒国债委托投资的事件被揭露后,在证券市场引起轩然大波,中小企业板的诚信问题因而受到拷问。而此前,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不规范而被交易所谴责的事情在主板市场并不罕见。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琼民源到近年的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作假事件,破坏了上市公司的声誉,使证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受到损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久治不愈的公司造假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造假的根源何在?面对证券市场的种种不良现象,投资者迫切希望还原市场一片澄明的天空。
         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违规手段越来越多,违规胆略也越来越大,这有公司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对于管理层的造假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公司外部许多方面的改革没有到位,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尚未形成,中介机构不能真正独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制度、保荐制度和发审委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不力,造假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都是公司造假的原因。
         公司造假与否还取决于行业的自律。行业的自律性强,就不愿依靠作假来提高收益,而行业的自律性差,就容易在会计上钻空子。例如一些信誉较好的老牌企业信息披露良好,新上市的公司却因为缺乏自律在信息披露上巧做手脚。   公司造假不是技术问题,造假的根本原因只能从造假主体去找,制度不完善不能成为造假的根源。
      由于信息失真可以获得造假收益,造假主体自律性不强,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又比较小,造假的现象就永远不可能杜绝。因此,通过上市公司内部各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建立发现造假的制度,使公司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提高,加强打击造假主体的力度,能从根本上抑制信息失真。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运作还不规范,外部监督乏力,行业内部也缺乏制约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矛盾和股权结构的缺陷明显暴露出来,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互相欺骗,同时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又作为一个整体欺骗中小投资者。
      所以通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来使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抑制就很有必要。   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通过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实现权利制衡,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股权结构,首先要解决股东是真正的股东这一问题,只有把政府股东变成真正市场化的股东,公司的主体地位才能确立,对股权结构的探讨才会更有成效。
      其次,应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形成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等各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避免某些利益集团合谋制造虚假的信息。最后,采取股权相对集中的方式,使公司拥有持股比例较高的相对控股股东以提高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动力和能力,但要避免股权过度集中。
         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对市场寄予厚望的投资者,但是随着证券市场不少违规操作的出现,投资者的热情在慢慢减退。我们希望通过上市公司自身的努力和中介机构监督制度的完善,使上市公司造假现象越来越少,重新燃起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热情。
       。

    1***

    2004-09-16 17:18:59

其他答案

    2004-09-20 10:45:17
  •   
      蓝田股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蓝田股份在公告中没有披露详情。看来,蓝田股份有没有在“鱼塘里放卫星”,还待监管部门的调查揭开真相。但有一点现在已很清楚,即蓝田股份的绩优很少有投资者相信,券商和基金从未大规模持有,就连恶庄也没兴趣借此炒作。事实上,蓝田股份在资本市场上至今未能走出欺诈上市的阴影。
      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10月公布的查处结果,蓝田股份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数额作相应缩减,隐瞒内部职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阳产权交易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事宜。
      与郑百文和红光实业欺诈上市的情节相比,蓝田股份的违法问题同样十分严重,只不过该公司在绩优的光环下未遭更多的谴责。对当时蓝田股份主要责任人仅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没有更多的社会舆论要求追究刑事责任和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蓝田股份被罚后股价从此一蹶不振,而公司老总一边把申请发行股票所犯的违规过失,归罪于“与当时的环境有关”,称是学法不够所致;另一边继续吹捧公司在鱼塘里创造的奇迹。
         问题还远不止于欺诈上市留下的阴影,蓝田股份直到2001年中期的业绩仍难以让投资者信服。首先,业绩有控股股东操纵之嫌。蓝田股份虽声称公司已与控股股东做到“三分开”,但其“三分开”是真是假难辨。蓝田股份的经营活动与中国蓝田总公司关系密切,该公司董事、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兆玉,同时任中国蓝田总公司法定代表人。
      中国蓝田总公司是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控股股东,两者间实际属“爷孙”关系。中国蓝田总公司作为蓝田股份的代销商,其代销数额虽不可观,但作用却惊人。据中报显示,2001年上半年,中国蓝田总公司代销759。47万元商品,占当期蓝田股份销货的0。
      93%。而蓝田股份生产的野藕汁、野莲汁、红心鸭蛋等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的广告,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均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支付费用,且公司也没有承诺在未来支付该广告费用。蓝田股份的广告费如此开支,让头脑清醒的投资者疑窦丛生。问题在于两点:其一,高额广告费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义务代付,蓝田股份的营业费用失真,净利润含大量水分。
      其二,中国蓝田总公司又有多大的能力继续负担这笔巨额费用而不需要任何回报?蓝田股份未来的业绩可能面临“缩水”。   其次,鱼塘里的业绩神话能维持多久。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增长令人惊叹,该公司1995年净利润2743。72万元,1996年上市当年翻番实现5927万元,1997年至1999年三年分别为14261。
      87万元、36472。34万元和54302。77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增长就似“放卫星”,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长,直到2000年后才出现萎缩,降至43162。86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主要来自“神奇”的鱼塘效益,原总经理瞿兆玉曾在去年3月称,几年来产品始终处于不愁销的状态。
      瞿兆玉继而介绍,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发,蓝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有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倍。据有关报道称,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术,每亩平均产成鱼由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加上养鸭收入,每亩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20%。
      另外,蓝田股份在洪湖饲养的红心野鸭蛋供不应求,实现原料自给后,每枚可增加毛利0。3元。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30倍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如今已越来越遭怀疑。
         再次,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该公司似乎在上市公司中又创一项奇迹,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钱货两清”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另外,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达5。
      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款吗?   第四,关联方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与其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资金,导致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数额巨大相反,蓝田股份倒是占用了中国蓝田总公司等关联方巨额资金。2001年中报显示,关联方其他应付款余额2。
      22亿元。其中,向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借款2884。4万元,其余均向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子公司借款,仅中国蓝田总公司直接借款达1。93亿元。如同代付广告费一样,中国蓝田总公司就似在为蓝田股份尽某种义务,就连1999年因上市造假被处以的行政罚款100万元,也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代为垫付。
      一家年盈利近五亿元、未分配利润多达10亿元的上市公司,如此资金运用捉襟见肘简直让人难以理解。   本周二,蓝田股份接受调查的消息公布,下午复牌后该股即跌停。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0。378元,如今股价只剩9。95元,蓝田股份究竟出了什么事?也许一切已尽在不言中。
       。

    1***

    2004-09-20 10:45: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