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鉴赏苏轼的《题西林壁》?

首页

如何鉴赏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25 13:45:39
  •   这首诗是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的感受。诗人不仅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风貌,而且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艺术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诗中所提到的“西林”即“西林寺”,在庐山的北麓。
    诗的开头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实景。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指诗人由眼前景物所阐发的事理。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景观,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看方式,因此看到的景致各不相同。
      若要从整体上把握庐山的面貌,就必须站在山外观看。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非常深邃,可以从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中加以理解和把握:譬如说人们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如果固执地坚持“眼见为实”的观点,就会产生天如同穹庐一样,日月星辰绕着地球旋转的错误认识。
      推而广之,当人们研究复杂事物的时候,因为人们的身份地位不同,利益点不一样,分析研究事物的习惯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待事物的理解便会产生分歧和偏见;要客观地认识事物和问题的全貌,就必须站在所研究的事物外面,以非功利的态度看待事物和问题,这样才能把握真相和全貌。

    A***

    2016-06-25 13:45: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