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分泌科
生殖器轻微水肿

老爸的糖尿病引起肾病

老爸的糖尿病引起肾病.轻微水肿.就医好转一年.但我还是不放心,这病会向那方向发展.谢谢
阳*** | 2006-02-13 00:09:37

好评回答

2006-02-13 00:20:34
1*** |2006-02-13 00:20:34 55 13 评论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患者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致感染。最常见的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部分患者水肿消退后,自以为病已经完全治好了,对盐的摄入不加任何控制,导致水肿反复。这些都是你们应该注意的。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02-13 21:12:57
  • 六、糖尿病肾病
    (一)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及分期
       Mongensen将1型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约每5年进展一期,该分期现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其实,2型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变,且多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相关。现将这5期的临床病理表现简述如下:
    1、	肾小球高滤过期
    ...

    查看全部>>

    六、糖尿病肾病
    (一)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及分期
       Mongensen将1型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约每5年进展一期,该分期现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其实,2型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变,且多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相关。现将这5期的临床病理表现简述如下:
    1、	肾小球高滤过期
                      此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如果及时纠正高血糖,GFR变化仍可逆转。此期病理检查除可见肾小球肥大外,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2、	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20μg/min或<30mg/d),应激时(如运动)增多,超过正常值。在此期内患者GFR可仍较高或降至正常,血压多正常。此期病理检查可发现(常需电镜检查确定)肾小球早期病变,即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及肾小球底膜(GBM)轻度增厚。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为此期标志,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此期患者GFR大致正常。血压常开始升高。病理检查肾小球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更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一般认为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即标志进入该期,此期病情进展迅速,三四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3.5g/d)及肾病综合征。严重肾病综合征病例常呈现大量腹水及胸腔积液,利尿治疗疗效差。此期患者GFR减低,血压明显升高。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已硬化,且伴随出现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5、肾衰竭期
      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加速恶化直至肾衰竭。患者出现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与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一样,患者虽已进入肾衰竭期,可是尿蛋白量却不减,可呈现肾病综合征。这将增加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困难,因为患者更难维持营养,更易出现并发症。此时若作病理检查,将只能见到晚期肾脏病变,即多数肾小球硬化、荒废,多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广泛纤维化。
      为此,糖尿病肾病可参考如下标准进行诊断:糖尿病病史(常在6~10年以上),出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UAER达20~200μg/min或30~300mg/d),即应拟诊“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即应考虑:“临床糖尿病肾病”诊断。不过,确诊糖尿病肾病前必须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如见肾小球无明显细胞增生,仅系膜基质弥漫增宽及GBM广泛增厚(早期需靠电镜检查证实),尤其出现Kimmelstiel-Wilson结节时,诊断即确立。糖尿病肾病及眼底病变均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两者常同时出现,因此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尤其是微血管瘤等)亦能提供支持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旁证。
    (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措施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下列治疗措施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
    1、控制高血糖
      从患糖尿病起即应积极治疗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餐后血糖<8.0mmol/L(144mg/dl),糖化血红蛋白<6.5%,不能达标将无法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控制高血糖的具体措施请参见本指南有关内容。
    2、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糖尿病患者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服用ACEI或ARB,因为此类药不仅能降低高血压,而且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
      具体用药时需注意:1)尽量选用长效、双通道(肾及肾外)排泄物;
    2)服药需从小量开始,无副作用时逐渐加量,为有效减少尿白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常需较大药量(比降血压剂量大),服药时间要久(常需数年);3)要密切观察副作用如咳嗽、高血钾及血清肌酐迅速增高(高于服药前30%~50%,常出现于肾缺血时)等,必要时停药。但是高血钾被纠正,肾缺血被解除且肌酐回复原有水平后,仍可重新用药;4)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及血清肌酐>265μmol/L(3mg/dl)的患者不宜用此类药物。
    3、控制高血压
      凡是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积极控制高血压,而且也要严格达标;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g/d的患者,血压应控制达<130/80mmHg,尿蛋白>1.0g/d的患者,血压应控制达<125/75mmHg。控制高血压的具体措施请参见本指南有关内容。
    4、控制高血脂
    凡是并发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进行调脂治疗,以将血脂控制达标:TC<4.5mmol/L,LDL-C<2.6mmol/L,HDL-C>1.1mmol/L,TG<1.5mmol/L.对保护靶器官而言,降低TC及LDL-C尤为重要。治疗高脂血症的具体治疗措施请参见本指南有关内容。
    (三)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1、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所致肾病综合征只能对症治疗,即利尿消肿,且治疗困难。常需先静脉滴注胶体液扩容,再静脉注射袢利尿剂(呋塞米或布美他尼等)才能获效。应用静脉胶体液时要注意:
    1)	宜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0~40kD)或羟乙基淀粉代血浆(706代血浆,分子量25~45kD),此分子量的胶体物质既能扩容又能渗透性利尿,两者兼顾。
    2)	要用含葡萄糖而不含氯化钠的胶体液,以免加重水钠潴留,不过此时必须加适量胰岛素入点滴瓶以帮助利用葡萄糖。
    3)	若尿量少于400ml/d时,要慎用或不用上述胶体液,以免造成渗透性肾损害。此外,患者必须严格采用低盐饮食(食盐3g/d)。
      如果患者水肿及体腔积液极重上述治疗无效时,还可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超滤脱水。若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超滤前宜适量补充胶体液,并控制好超滤速度及脱水量,以避免发生低血压。
      2、对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应采取如下综合治疗:
    (1)	延缓肾损害进展:除继续应用前述措施(服ACEI或ARB,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外,还应限制蛋白质入量。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质入量应限制到什么程度,认识尚未统一,可参考的方案是:每日进食蛋白质0.6g/kg,同时服用α酮酸-氨基酸制剂,并保证每日热量达125~146kJ/kg(30~35kcal/kg)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需密切监测患者营养指标)。
    (2)	排出体内代谢毒物:采用肠胃透析治疗,即服用含中药大黄的药物,或用含大黄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
    (3)	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并使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相关肾性骨病。
    (4)	对终末肾衰竭的:治疗:同其他肾脏病导致终末肾衰竭一样,只能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但是,对糖尿病肾病终末肾衰竭患者开始透析要早,因为糖尿病很易继发严重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透析过晚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糖尿病肾病开始透析的指征是:血清肌酐>530μmol/L(6mg/dl),肌酐清除率<15~20ml/min。
    (四)肾功能不全时糖尿病的治疗
      肾功能不全发生后,对应用糖尿病治疗药物有一些特殊要求,必须遵从。
    1、胰岛素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胰岛素用量,此时体内胰岛素可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遭破坏,体内胰岛素降解减少,胰岛素需减量;另一方面,肾功能不全患者又可能产生胰岛素抵抗,此时需加大胰岛素剂量才能有效控制血糖。不同患者情况不同,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来调节剂量。
    2、口服降糖药
       肾功能不全发生后,某些口服降糖药体内代谢发生变化,必须调节剂量或停用。
    1)	磺脲类药:这类药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体内药物蓄积易诱发低血糖,故应禁用。不过格列喹酮例外,其代谢产物仅5%经肾排泄,故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仅终末肾衰竭患者需适当减量。
    2)	格列奈类药:这类药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
    3)	双胍类药:这类药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体内药物蓄积易导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故应禁用。
    4)	噻唑烷二酮类药:这类药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
    5)	α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口服后仅约2%吸收入血,其余均从肠道排出,故肾功能不全时仍可服用。
    
    一*** | 2006-02-13 21:12:57 59 13 评论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