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关语文虚词

首页

有关语文虚词

“而”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个连词,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修饰、因果等多种关系。
那应如何判断句中的“而”表示的是哪种关系?有没有什么判断依据和方法?请赐教。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05 18:48:42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

    l***

    2006-01-05 18:48:42

其他答案

    2006-01-05 19:53:17
  •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一、连词  在古代汉语的连词中,“而”字的使用范围最光,用副最活。它一般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此外,它可以把修饰语连接在谓语上,也可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
    1。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
      “而”字可译为“又。。。。。。又”,或不必译出。 例:性贪而狠,党豺为虐。(《中山狼传》)——(狼)本性又贪婪又狠毒,和豺结伙害人。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 2。
      连接有修饰关系的前后两项。“而”字不必译出。 掩口胡卢而笑。(《促织》)——捂着嘴小声地笑。 以上几例中,“而”字岁连接的前项是状语,因此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加上状语的“语尾”——“地”字。 进诚梯而下之。(《李?逖┮谷氩讨荨罚嫌锰葑影阉酉吕础? 驰而前。
      (《冯婉贞》)——骑着马往前奔。 以上两条,“而”字连接的两厢都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后项表示主要动作。前项表示动作的方式,不单纯是一先一后的关系。翻译时要把它译为现代汉语的连动式。 3。连接有相承关系的前后两项通称为“顺接”。 顺接大致有四种情况: (1)表示递进,“而”字可以译为“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天天用学习所得对照和反省自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现在您老人家让长安君的地位显贵起来,而且把肥沃的田地分封给他。 (2)表示因果,“而”字可译为“因而”、“便”。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刘表嫉妒他的才能,因而不能任用他。 (3)表示前后相随的两个动作。“而”字不必译。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劝学》)——用羽毛为巢,用发丝来编织它。 (4)表示目的,“而”字可译为“来”。 虎求百兽而事之。
      (《狐假虎威》)——老虎搜寻各种野兽来吃。 4。连接前后有转折关系的两项,通称为“逆接”。“而”字可译为“却”、“可是”等。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杀有功之人。(《鸿门宴》)——没有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小人的话,想要杀害有功的人。 5。
      连接主语与谓语。表示假设时,“而”字可译为“如果”。表示转折是,“而”可译为“却”。 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大家无意就算了,大家如果有意,随我行动就可以了。 上句“而”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假设。 6。
      附在副词“既”、“已”等的后面。“既而”、“而已”,可译为“过后”、“不久”等。 既行敌行益迩。(《冯婉贞》)——过一会儿,敌人来得更近了。 既而儿醒。(《口技》)——过了不久,小孩子醒了。 以上可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g***

    2006-01-05 19:53: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