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制?

首页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8-07 14:43:02
  •   正确性检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来保证制度的正确实施,并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常用的方法有:帐户控制、复式记帐控制、分批控制、定额备用制。 
      使用控制帐户是检验正确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如果材料的控制帐户是根据一种资料进行登记的,而客户明细帐是别的资料进行登记的,控制帐户与明细帐户一致,就可以用来证明这些资料是相互符合的。
      当然,不轨行为依然可能存在,因为在两种资料来源之间,还可能被串通舞弊。   应用复式记帐,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用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这样能全面地反映资产的来龙去脉和试算平衡。如在生产过程中,一项资产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采用借贷记帐,便可记录一方承担了经济责任,另一方解除了经济责任。
         建立分批控制,是特别适用于电子数据控制系统的一种程序,同时也能有效地应用于许多其他方面。一批经济业务不论在任何时候进行记录,或者一堆数据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处理,都应对之建立控制数额。在经济业务已经过帐或数据已经处理之后,反映其结果的帐户和文件的合计数所发生的变动数,应与控制数额相同。
      如果产生的结果与分批控制数额不一致,必须确立差异原因,并作必要的改进。   定额备用制是用来建立正确性控制的另一种方式。常用的例子是由保管人经常负责一定数额的备用现金,这个数额可用货币或已付款的发票来表示。这种备用金只有提出并注销了所附发票和收据,才能再补足到规定的数额。
      这种制度同样可以用于企业对分支机构或各部门的现金控制。差旅费预支也经常按定额备用制进行处理。   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作业,企业的成就主要还是要依靠职工的素质。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的人员的贯彻执行。
      为此,公司要对未来的职员进行认真审查,选出有经验和才能去完成所任职务的人。但是一个身体十分健康的人,如果没有充分的专业技能训练,很可能是难以胜任其工作的。为此,对各种业务实施全面的训练项目,同时经常检查和评价每个职工的工作成绩,会大大地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
         对于那些能接近现金、可转让资产、或其他易于发生挪用资产的每一个职工可以实行信用保险。因为即使是企业精心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被个别人钻空子。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不应认为有了制度就能使资产不被侵占盗用而毋需实行职工信用保险。实行职工信用保险不仅在财产一旦遭受损失时可取得赔偿,而且还具有一种心理上制止人们犯罪的作用。
      同时对职工实行休假和工作轮换,对大多数工作来说,每项职务都需要有一个以上受过训练的职工去担任。当固定职员休假时,总得有人去接替其具体工作,这样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容易暴露。如果每项工作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职工受过训练,那么进行工作轮换就可清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打算。
      因为他们知道,不久会有人接替这个工作岗位,其诡计将很可能被揭穿。
      职工进行轮换,也许不能最有效地利用职工的专长,这种轮换的成本,必须与因加强会计控制所可能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职工因休假而由别人替代其工作所花的成本,与采用较为有效的会计控制所获得的效益是基本相当的,替代人不仅有机会揭露固定职工在其工作中发生的差错和弊端,而且还有可能提出改进工作的新设想。

    谁***

    2017-08-07 14:43:02

  • 2017-08-07 14:43:02
  •   个人观点,谨供参考中小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从以下原则:灵活性原则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各有特点,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照般其他企业的做法,而应当根据本企业业务、规模等特点,灵活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控制制度。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判断一项控制的成本效益,并非易事,而往往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需要指出的是,判断一项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如尽管一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该项控制,则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
      重要性原则 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根据企业的能力限制,简单控制或不控制。时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其效果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主(或相关人员)应当适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相互牵制原则 相互牵制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人员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应避免一个人对某一项业务可以单独处理,或有绝对控制权,而必须经过其他人或部门的审查、核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
      当然,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有限,不可能象大企业那样实行严格的相互牵制制度。但是仍应当避免一个人包揽一项业务的整个过程,可以采取相互交叉复核,定期检查或指定专人审核的办法,使各人都无法方便地进行舞弊行为。领导(业主)重视原则 中小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居多,家族式企业居多,这样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领导或企业主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如果领导或企业主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或自身置于内部控制之外,随便变更、存废控制制度,将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由于小企业人员、资源有限,无法像大公司那样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但小企业仍然应当建立最基本的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应建立以下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1。明确职责划分,做到既不留死角又使各个岗位和人员之间不交叉、冲突。
      应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要求。应当明确授权部门和人员的权限,禁止越权。并制定有明确的奖惩办法,对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员工按规定进行处罚。在不能做到职责划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事后的检查监督。 2。对于记账、出纳、保管等不相容业务,应尽量由不同人员担任。
      如人员有限,也应保证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同时应建立复核制度。 3。建立实物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存货等实物资产,并将其与记录相比较,看是否存在缺损现象,并查明原因。 4。制定明确的预算管理办法,进行预算控制,或起码对重要的项目编有预算。在季末或年末,应将实际业绩与预算相对比,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或修订预算。
       5。建立成本控制制度。企业应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并经常对成本进行分析,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企业可以制定标准成本,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实行完全的标准成本制度,可以只制定重要成本项目的标准。

    高***

    2017-08-07 14:43: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