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生孩子哪里好

生孩子要注意什么?

生孩子要注意什么?
小*** | 2005-11-14 15:59:21

好评回答

2005-11-14 16:03:33
高*** |2005-11-14 16:03:33 61 29 评论
要注意饮食,要胎教,怀孕3个月后.最好不要过性生活!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5-11-14 16:07:34
  •  子宫颈开口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产妇或放松,或配合阵痛用力,都有诀窍。
      整个生产的过程称为“产程”,包括从规则的阵痛开始,到胎儿娩出、胎盘娩出为止。
      医学上将产程分成3个时期,分别是:
      第一期:又称子宫颈开口期,是指子宫开始规则收缩造成规则腹痛,到子宫颈口完全张开(开至10厘米或5指幅)为止(图①、图②)。
      第二期: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全开至胎儿娩出为止(图③...

    查看全部>>

     子宫颈开口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产妇或放松,或配合阵痛用力,都有诀窍。
      整个生产的过程称为“产程”,包括从规则的阵痛开始,到胎儿娩出、胎盘娩出为止。
      医学上将产程分成3个时期,分别是:
      第一期:又称子宫颈开口期,是指子宫开始规则收缩造成规则腹痛,到子宫颈口完全张开(开至10厘米或5指幅)为止(图①、图②)。
      第二期: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全开至胎儿娩出为止(图③、图④)。
      第三期: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为止(图⑤)。
    图①:子宫颈口逐渐张开
    图②:子宫颈口完全张开
    图③:胎头娩出
    图④:胎儿娩出
    图⑤:胎盘娩出
    产程第一期
      子宫收缩造成规则阵痛,表示开始进入生产的阶段,刚开始时,阵痛时间较短,阵痛程度较轻微,阵痛间隔较长。可能从10分钟、15分钟的阵痛开始,随着生产的进行,阵痛的间隔会愈来愈短,阵痛的时间愈来愈长,阵痛的强度则愈来愈强烈。
      子宫收缩造成的阵痛是一阵跟着一阵的,中间有休息的时刻,可以让产妇喘口气。这种规则的收缩可以将胎儿向下推挤,使子宫颈口由完全封闭而逐渐张开,最后全张开至10厘米,以使胎儿能顺利通过。
      子宫不断收缩时,子宫内的羊膜可能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于是羊水就会经由阴道大量流出,这种情形称为“破水”。流出的羊水是否有胎儿的大便,可以让医护人员判断胎儿情况是否良好。大部分羊水囊的破裂都发生在第一期。产妇尚未开始阵痛,羊膜就先破裂,羊水大量流出,就称为“早期破水”。
      一般来说,生产的过程中,第一期所花的时间最长。第一胎产妇(初产妇)需要8~16小时,第二胎以上的产妇(经产妇)需4~10小时,生产的次数愈多,所需时间愈短。一些在计程车上发生的快速生产,多半是第二胎以上的生产,第一胎的生产不太容易碰到这种“特殊情况”。
      在这个阶段,产妇必须尽可能放松身体,不可用力。
    产程第二期
      生产进入第二期时,阵痛的间隔愈来愈短,可能每分钟都在阵痛,阵痛的程度也更强,可以说是最痛、最艰苦的阶段。
      胎儿的先露部位(朝下的部位,通常是胎头)通过子宫颈口进入阴道。随着生产的进行,胎儿逐渐通过阴道、阴道口而被排出母体。
      在本阶段中,产妇须配合阵痛用力。用力的方法是:
      ·阵痛即将开始前,深深吸一口气,嘴巴闭住、憋气,阵痛开始时像解硬大便一般,腹部往下用力,尽可能用力长久些。
      ·大腿和肛门附近的肌肉尽可能放松,使胎儿能顺利娩出,同时可减少母体受伤的程度。
      胎儿的先露部分即将从阴道口分娩出时,医师多半会将产妇的会阴切开以利胎儿的娩出(图⑥、图⑦)。这种做法可减少胎儿和母体受伤的几率。
      生产完后,医师再将伤口缝合,伤口很快就会痊愈。
      产程第二期所需的时间,第一胎产妇需1~2小时,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的产妇需0.5~1小时。
       图⑥:会阴切开的部位
    图⑦:会阴切开术
    产程第三期
      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完全娩出的阶段,称为“产程第三期”。
      正常情况下,胎盘粘着在子宫壁上,等到胎儿娩出后,就会接着娩出。间隔在10~30分钟之间。少数妇女怀孕时,胎盘可能植入子宫壁内,这种少见的情形称为“植入性胎盘”。可能在胎儿娩出后,胎盘因无法自行排出而造成产后大出血,通常需要手术,甚至切除子宫才能止住出血、保住生命,是一个可怕的怀孕并发症,幸好发生的几率不高。
      胎盘娩出时,同样会因子宫收缩而造成疼痛,但程度较轻。
      胎盘娩出后,常伴随有200~300毫升的出血,是正常现象。
    发
    
    知*** | 2005-11-14 16:07:34 79 2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