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是和孩子多动有关吗

首页

是和孩子多动有关吗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儿子今天才四岁多,但和别的小朋友不同,已经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家里的东西只是他能够得到的地方的东西几乎都被他打碎,要不就是都给丢到楼下,和他说道理他回嘴,打他如果轻点他不怕疼,打重了,他就求饶,说下次再也不敢了,但一转身不是东西又碎了,就是把家里弄的乒乒乓乓乱响,给他买的书,全给他撕了,如果家里大人稍微不注意,就玩火,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他总是挑衅,不是用砖头砸人就是抱着人家小女孩亲嘴,我怎么办啊,求大家帮帮我吧,都说小孩三岁看到老,我真不想让他这样啊,打他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我也知道老打他不行,可是我真的拿他没办法了,有时真想一狠心把他掐死算了,免得将来给社会造成祸害!!!!!!!!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9-14 14:12:55
  •   应该不是多动症,我有一份多动症的评定方法,你看一下。
    康纲氏儿童多动症评定量表,用它来进行评定和鉴别。
    项目 程度
                          无(0分) 有一点(1分) 较多(2分) 很多(3分) 
    1 动个不停     
    2 容易兴奋或冲动      
    3 打扰其他小孩     
    4 做事有头无尾     
    5 坐不住     
    6 注意力只能短暂集
     中,易随环境转移     
    7 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8 好大声叫喊     
    9 情绪改变快     
    10 脾气暴躁,有不可预
      料的行为     
    注:可按数字级别判定症状,逐次打钩,然后将每次得分累加成总分,总分在15分以上者,应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查明原因,以便及早治疗。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老实、听话的孩子就是“好乖乖”。因此,顽皮、淘气的孩子往往惹 人讨厌,认为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全面的。一个淘气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生龙活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一旦走上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个能干的人才。
      这是唯唯诺诺,缩手缩脚、胆小怕事的“好乖乖”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顽皮、淘气、贪玩的孩子不必大动干戈,更不必打骂,注意引导就是了。但是,淘气的孩子经常“闯祸”,怎么办?我有三点建议,供为人父母者参考:   第一,要宽严并济。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对待淘气的孩子也应该这样。该宽的时候,就应该宽一些。比如要给孩子安排足够的玩耍时间,家长也应抽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使孩子感到父母是通情达理的、可敬可爱的,就会逐渐养成“该玩就玩,该学就学”的习惯。当孩子玩“野”了的时候,又要及时提出严格要求,并使孩子感到这种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应该做到并能做到的。
      一旦对孩子提出了要求,就要督促、帮助孩子坚决做到,并严格检查其实际效果,使孩子意识到父母所坚持的原则和做法是不容违背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可是,常常见到有些家长随意对孩子提出过严、过多、过频的要求:一、三、五学钢琴,二、四、六学绘画,还要抽空学围棋、舞蹈等等,使孩子没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就疲塌了,甚至用一套虚假的办法来应付父母。
         第二,奖惩兼施。对孩子来说,奖励和惩罚都是说理教育的辅助手段,但奖励往往更为有效,因此应多奖少罚。尤其是顽皮、淘气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聪明,自尊心较强,父母切不可打击、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家长要更多地了解并尊重他们,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只要孩子说得对,做得正确,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孩子表现特别突出的时候,要及时表扬,还可以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如购买他们最喜爱的玩具和学习用品等。但奖励一定要恰到好处,过于频繁或雷同,反而会使孩子不感兴趣,失去奖励的意义。如果孩子特别淘气,屡次外出惹乱子,或者玩得太“野”,根本就无法静下来,或者打架骂人,做了错事等,家长就不要一味无原则地迁就。
      要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地提出批评,或者辅以适当的惩罚,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比如,限制孩子外出玩耍,就是惩罚的一种形式,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不能外出玩耍,比打他几下还难受,印象更深。但一定不要采取有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惩罚方式,如打骂、恐吓、不准吃饭、不准上床睡觉、当众训斥孩子等。
      因为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感到委屈和羞辱,产生反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最后还要提出一点,当有心要以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家庭成员的思想一定要统一,千万不要父母要“罚”,爷爷奶奶要“保”,结果让孩子吃了苦头,还没有起到惩罚的教育作用。
         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曾说:“对于难教育的孩子,我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无可救药,而是我们教育本身,沿着错误的途径在进行。”所以我们家长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发展孩子身上所有的好东西。如果好的品质得到发展,那些坏的习惯和调皮捣蛋的毛病就会受到排挤,在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消失。
       。

    j***

    2005-09-14 14:12: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龄期 相关知识

  • 宝宝教育
  • 育儿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