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吗?

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吗?
z*** | 2016-10-12 15:07:4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0-12 15:18:41
  • 
    Cochmne卒中研究组对涉及23427个患者的21个抗凝制剂的临床实验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普通的非分馏肝素、低分子肝素、肝素类物质、口服抗凝制剂及血栓抑制剂。结果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立即抗凝治疗并不能获得短期及长期的益处。1ST是唯一大组对照研究(19435人),皮下给予肝素(5000U及12500Ubid),发病48小时内应用,未获得临床有效的结果。Trial of Orgin Acu...

    查看全部>>

    
    Cochmne卒中研究组对涉及23427个患者的21个抗凝制剂的临床实验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普通的非分馏肝素、低分子肝素、肝素类物质、口服抗凝制剂及血栓抑制剂。结果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立即抗凝治疗并不能获得短期及长期的益处。1ST是唯一大组对照研究(19435人),皮下给予肝素(5000U及12500Ubid),发病48小时内应用,未获得临床有效的结果。Trial of Org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显示出血的并发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特别是在大的卒中(NIHSS评分>15)。因此,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大的梗死(超过MCA区域50%),未被控制的高血压,进展的微血管病变是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从理论上讲,肝素可能对预防栓塞的再发生及血栓的进展有益,但可导致出血的并发症包括脑出血,从而使作用抵消。肝素治疗开始的时间、剂量、持续时间均未获得一致的意见。急诊科医师应请教神经科主治医师有关特殊患者的肝素应用(Ⅱ级证据)。低分子抗凝制剂较传统肝素有很多优势,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尚待评价。
    
    两个大组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1ST)和Chinese Acute Stroke Trial(CAST)随机、非盲、干预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在急性梗死发作后48小时内给药可产生作用虽小但肯定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1ST应用300mg/d可使梗死后14天内的死亡率及梗死再发生率下降1.1%,而没有大的早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低-中等剂量(160mg〜300mg/d)可改善长期预后,可将梗死后3个月的致残率降低1%。阿司匹林早期应用的效果,是针对梗死自身还是预防卒中再发生的作用尚不清楚。有研究阿司匹林的NTN抗炎作用可能影响所有的结果。建议:
    
    (1)不推荐缺血性卒中后全部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或肝素类物质。(I级证据)。
    
    (2)有些情况可以使用肝素,如房颤、其他有高危再栓塞危险的心源性病因、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IV级证据)。
    
    (3)不能进行溶栓治疗者,在排除脑出血性疾病的前提下,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300mg/d)(A级推荐),推荐剂量范围(50〜325mg)。静脉溶栓24小时后,加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4)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是唯一经过证实的抗血小板制剂。一旦脑梗死诊断明确,若不能rt-PA或肝素治疗,应尽快给予(缺血性卒中发生后48小时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50〜325mg),持续至二级预防措施制定。可以减少早期再缺血的危险,而无早期出血并发症的大危险,并可改善长期预后。
    
    (5)阿司匹林能增加rt-PA的出血,并抑制rt-PA的溶栓效应。尽管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有一定的疗效,但最好还是在rt-PA结束后再应用。
    张*** | 2016-10-12 15:18:41 56 1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