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骨科

足跟痛怎么治疗?

因长时间站立导致足跟又痛又麻木。
醉*** | 2018-10-19 01:40:13

全部答案(共8个回答)

    2018-10-19 02:15:56
  • 中医贴敷撒
    如*** | 2018-10-19 02:15:56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2:11:30
  • 去足疗按摩
    和*** | 2018-10-19 02:11:30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2:06:49
  • 到医院去拍片看看
    b*** | 2018-10-19 02:06:49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2:04:47
  • 可能有骨质增生了,要去医院看看了
    i*** | 2018-10-19 02:04:47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1:59:22
  • 那是脚跟负重太重了。避免长时间站立!
    小*** | 2018-10-19 01:59:22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1:54:21
  • 擦一点活络油,自己在按摩一下足跟,在放松休息一会,就没事了。
    我*** | 2018-10-19 01:54:21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1:49:32
  • 足跟痛的治疗 
    1、按摩法 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该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 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产后妇...

    查看全部>>

    足跟痛的治疗 
    1、按摩法 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该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 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 
    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 ,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 
    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以局部治疗为主,手法治疗为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局部热疗或理疗:按摩法 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压痛点及穴位针灸、按摩,并进行药物封闭。
    每*** | 2018-10-19 01:49:32 2 2 评论
    0/300
  • 2018-10-19 01:44:40
  •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表示说,以下几种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足跟痛: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

    查看全部>>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表示说,以下几种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足跟痛: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 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 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3、足底腱膜炎:足底腱膜有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的作用。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其部位常常集中于跟骨结节腱膜起点处。
      4、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 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5、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6、陈旧性跟骨骨折: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经常有人会有“脚跟疼”的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后脚跟一着地,就感到针刺样疼痛,有的人在步行一段时间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但继续活动后症状加重。还有一少部分人在活动后症状未见改善,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前者称为足底筋膜炎;后者称足跟骨刺。两者统称为“足跟痛”。“足底筋膜炎”与“足跟骨刺”是病因学的诊断,它们的主要症状相似,且发病多为中老年,有肌肉韧带的老化,同时这类病人有穿鞋鞋底薄且软的嗜好,如球鞋、练功鞋等。临床医生主要通过压迫疼痛点的位置及放射线来区别足跟痛的病因。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骨刺的发生与足跟痛并无绝对的关系。许多长骨刺的人,并没有任何症状的,以上病人过去经常经局部注射类固醇,口服非载体消炎药,症状均可缓解,但反复,且可能会有潜在副作用,目前治疗主要在改变走路姿势、调整鞋子、功能锻炼为主。其中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非常重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可以外敷贴剂赵 氏 养 生 膏 贴,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董*** | 2018-10-19 01:44:40 2 2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3)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骨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