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红楼梦之妙玉

首页

红楼梦之妙玉

你从哪看到妙玉这个版本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02 01:42:14
  •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高,不合时宜”。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
      她的师父临寂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劫持受辱。这是她预言不灵呢,还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据高鹗之“伪”续)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
      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高鹗续书),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
      邢岫烟幼时妙玉曾教其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
      这样看来,宝玉对妙玉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周围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下面,我着重谈一下妙玉对宝玉的感情。
       妙玉对宝玉的情之所以值得谈一谈,因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一种理解。一方面说后四十回把妙玉描写成:一看到宝玉就脸红,一想起宝玉就害相思病,以至于到走火入魔这么个地步。把妙玉写得那么不堪。这是曲解丑化了妙玉。妙玉这么高级的一个女性形象,被搞得那么不堪,被歪曲了,丑化了。
      
    可同时呢,又说前八十回,妙玉对宝玉是有爱情的。要不然她的一些举动就解释不了,对宝玉很特殊。栊翠庵品茶的时候,她招待宝玉、宝钗、黛玉,当然都是高级古董了。但是她给宝玉的茶杯,是妙玉自己日常喝茶的绿玉斗。妙玉这个人是有洁癖的。
      她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碰了她就不要了。尤其在当时,男女之间,你自己的茶杯,你让给宝玉用,那这个关系就不一样,是毫无关碍这么一种关系,而且当着宝钗和黛玉的面。
    还有要红梅的时候,只有宝玉去,妙玉才会给他红梅,你跟一个人去,妙玉都不会给。
      按照李纨的意思,大雪天,公子哥取要红梅,得有人撑着伞,得有人扛着红梅回来,这都不是公子哥干的事,所以说,跟一个人去。黛玉就很知心,说不必,你跟了人去,反而不得红梅了。非得宝玉一个人去,妙玉才给那枝红梅。
    尤其是宝玉生日的时候,很热闹,“群芳开夜宴”。
      妙玉就让人悄悄的送一个生日帖子给宝玉,宝玉都感到很意外。这都是非常特殊的,很不同寻常的。
    这怎么解释呢?有一种理解,妙玉对宝玉至少有一种朦胧的爱,至少有一种潜意识的爱。那这么一来,就自相矛盾了:前八十回,妙玉就对宝玉有一种潜意识的爱,发展到后四十回,她还不变成显意识的爱?她还不脸红、害相思病、走火入魔?这个发展就合乎逻辑了?妙玉又是尼姑,不是很容易谈恋爱。
      所以,这两种理解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将后四十回的妙玉写得太不堪了,糟踏了这个形象;另一方面,又说前八十回,这些举动确实是对宝玉有爱的,至少是朦胧的,潜意识的爱。这就自相矛盾了。
    关键在于前八十回,妙玉对宝玉的情是什么情?确实是很特殊,连邢岫烟也觉得很奇怪,说,她竟然送给你一个生日帖子,还落款槛外人,很奇怪。
      宝玉对邢岫烟有一个解释,这段话特别重要,放过了这几句话,那么整个前八十回,妙玉对宝玉的情就理解歪了。宝玉怎么解释的呢?他说妙玉:“她原不在我们这些人中算”。她原不像我们大观园这些女孩子当中的一个,是我们这些人之外的一个,“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她原本是一般世人“意外”,不理解,世人不理解的人,在世人意料之外的人。
      这两句话,是对妙玉这个人的评价。她不一样,别拿我们大观园的黛玉、宝钗这些人来衡量她,跟我们这批人不一样,不能跟我们这批人当中论,她是“世人意外之人”。她对我呢?他为什么对我这样?“只因取我是个微有知识的,方送我这个帖子。”这里的关键的关键就是“微有知识”的“知识”两字。
      这个“知识”不是现在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知多识广,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知识”是佛家语,《华严经》《妙法莲花经》《坛经》等等佛经里都有“知识”这个词。在佛家里,“知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知人之心识,就是知人识人,知人识心,然后就引申为知己、知心、知音、朋友、知心朋友、知己朋友。
      就是说,妙玉之所以送我帖子,对我比较特殊,就因为我还稍微能知她的心识,能够了解她、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内在人格。在妙玉看来,谁都不理解她,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只有宝玉才稍微的能够理解她。所以,她把我当知心朋友看,当作很难得的知心朋友看。这段话就把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情,讲得很清楚了。
      所以对这段话,清朝的陈其泰这个红学家,有一句评语,说宝玉的这句话:“是妙玉定评,安得以世人意中之事揣度之”。宝玉的这句话,对妙玉这个人物是确定的一个评论,本质性的一个评论,怎么能拿世人意中之事,世人意中之事就是男女之事,一般人想,他们男女之间肯定有什么了。
      哪能拿世人以为的男女之事来揣摩她呢?不能。所以说,宝玉的这段话和陈其泰的这段评语把妙玉对宝玉的情和那种特殊的关系点的很清楚。确实有情,但绝不是男女之情,是一种很知心、很难得的友情。
    黛玉对宝玉跟女孩子打交道的关系是很敏感的,她是很留心的,甚至有时候有点小心眼。
      但唯独宝玉和妙玉这么亲密的关系,她很放心。刚才不是讲了么:要红梅,李纨说派一个人跟着去,恰恰是黛玉说不必,跟了人去反而得不了红梅。你看,这话是黛玉讲的,黛玉很放心。喝茶品茶的时候也是当着黛玉的面,绿玉斗就给宝玉喝了。这也说明妙玉心里很坦然,如果真有男女之事,我的茶杯给你喝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或别别扭扭。
      她当着宝钗和黛玉的面很大方的就给宝玉用了,心里没有什么疙瘩。黛玉也是对他们俩特别放心。黛玉对史湘云都不放心,但对妙玉就这么放心。是不是因为妙玉是尼姑的原因,黛玉就用不着担心呢?反正尼姑嘛,也谈不了恋爱,也嫁不了人,你要红梅就要红梅吧,所以她放心呢?不是这样的。
      尼姑不谈恋爱么?自古以来,尼姑和尚谈恋爱的多了。我们都看到过京剧《思凡》,《思凡》就是一个小尼姑和一个小和尚,两个人谈恋爱,要思凡嘛,要还俗嘛。还有一个有名的古典戏剧叫《玉簪记》,讲的就是尼姑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的恋爱。而且《玉簪记》中《琴挑》这一折正好是贾母元宵夜点戏的剧目,在那些戏曲里点的就是《琴挑》。
      《琴挑》就是陈妙常和潘必正通过琴声互相传情的。那时黛玉就在场呀,就在宴会上,所以黛玉应该知道陈妙常这个尼姑是会谈恋爱的。所以黛玉之所以放心,并不是因为妙玉是尼姑,还是她最了解妙玉和宝玉这两个人。如果说对妙玉最了解的是宝玉的话,那么第二个了解的应该是黛玉,非常理解他们两人的关系。
      
    妙玉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很不简单。但《红楼梦》前八十回对妙玉这个人的性格、思想活动、内心世界没怎么描写。《红楼梦》对于人物这方面的描写,不像一般小说那么描写,它通过诗词。如果你要了解黛玉的内心世界,你就要读透林黛玉的诗词。
      妙玉更是这样。妙玉在中秋的晚上,黛玉和史湘云到凹晶馆去联诗,联到了一个说“寒塘渡鹤影”,一个是“冷月葬花魂”。接下来妙玉出来了,她续了几句诗。黛玉对她非常尊敬,说“平时我们都不敢请教你”,称她是“诗仙”,“正好今天你难得有这个雅兴出来,你看看,我俩写的诗行不行?不行的地方你给我们改一改,实在不行就不要了,你给续几句”。
      黛玉、湘云、宝钗都是诗社里的魁首,轮流第一名,但黛玉在妙玉面前就表现的那么谦虚,尊称她为诗仙,那么客气的请她来指教。说“平时不敢唐突”,不敢请教你。接下来妙玉兴致很高,续了几句诗。这几句诗对理解妙玉这个人非常重要:“歧熟焉忘径”,就是说,我对歧路岔道太熟悉了,哪可能忘记人生的大道?“泉知不问源”是说,我对水泉的来龙去脉,是怎么流过来的,我非常清楚,所以它的源头在哪,我问都不用问。
      你说这造诣有多高,绝对不会迷路。她对人生的大道,人生的本源清楚得很,能辨歧途,能识本源,意思是说她绝对不会迷失方向。所以脂评说“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深,”站得很高。接下来她说“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她说,我有很高雅的兴致,悲愁怎么可能乘虚而入呢?我没有任何忧愁,哪里会心烦意乱?你说这么一个人,她怎么可能走火入魔?所以后四十回写她走火入魔当然就是丑化了她,歪曲了她。
      她人格那么高。但是:“芳情只自遣”,高洁的情怀我只能自我排遣,为什么呢?“雅趣向谁言?”我高雅的志趣,我向谁诉说?她没有朋友。她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丰富,而周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碰到宝玉微有知识的那么一个,她当然对他有特殊的一种情谊。
      所以这里也回答了她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比较好理解,因为她有洁癖,最后的结局是不能得到很高洁的结局,“终陷淖泥中”。“云空未必空”:有人把它理解成不空就是男女之情,其实不是。“云空未必空”,妙玉自己的诗已经把它回答了:她虽然是尼姑,但她内心有“芳情”,有“雅趣”,你说有芳情,有雅趣还谈得上四大皆空么?还真正谈得上尼姑的标准么?所以妙玉其实不是一个尼姑,你看,你从来没看见过作者写妙玉在念经,在念佛,这是在后四十回写的,前八十回没有写到。
      她最喜欢的是《庄子》,她是属于像庄子那一类的超尘脱俗的这么一种高士。所以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就是说,她虽然作尼姑,但她不是真正的尼姑。“俗不俗”是说她不是世俗的人,毕竟还是尼姑的身份。“男不男”,当然她不是男人。
      “女不女”,是说她不是一般的女人,没有一般女人的男女之事。所以,我们要看“云空未必空”并不是说她心里有爱情,在动那方面的脑筋。不是的。她这个尼姑,不是四大皆空,不是真正的尼姑,是一个大观园里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在精神上,在学问上,尤其在精神上,高过于宝黛钗这些大观园里的第一流知识分子。
      她的芳情、雅趣、内心世界是绝对不空的。
    妙玉的结局,后四十回和原著也是大有出入。后四十回写的是,她晚上在坐经,然后一帮贼寇,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然后把她抢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
      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叙述,她不是这样的。有一个脂本叫靖藏本,有一条脂批,由于有的字蛀了,失落了,不太好辨认,但总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它的大意是说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意思是说,贾府抄家之后,连大观园都没收,妙玉被赶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到瓜州渡口,就在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过去叫瓜州镇,是长江北岸很重要的一个渡口,是南北交通要冲,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
      她到了瓜州渡口,“红颜屈从枯骨”,那就是很悲惨的死了,“岂不哀哉?”。怎么样红颜就变成白骨了呢?当然没有详细地说,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恐怕是跟“王孙公子叹无缘”有关。估计就是到了瓜州渡口这个商业城市,有一批王孙公子追求过她,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她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因为她是权势不容,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么一个人。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此引起的进一步“权势不容”。最后是她“终陷淖泥中”,或者说 “无暇白玉遭泥陷”,就是被像淖泥那样肮脏污浊的世界给吞没害死了。“风尘肮脏违心愿”,她的曲子是这样讲的。风尘肮脏,“肮脏”在这里念“kang(上)zang(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终陷淖泥中”,很污浊,陷到污浊的世道里;另外一个是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意思,就是说她最终也是不屈不挠的。
      但是她权势不容,可能和王孙公子有关,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污浊的黑暗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剧,是“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她曲词的词牌叫《世难容》,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世道是肯本无法容她的。不只是妙玉,在明清以来,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就说过“世人无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样,世上的人,没有能理解我,知道我的,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和妙玉一样呢?一直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曹雪芹,到今天,我们也不太理解他,“谁解其中味”,我们还在解这个味还没解出来呢。
      所以当时这么高的人格的“世难容”的人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妙玉这个艺术世界的艺术人物,实际上是明清以来那些比较高尚的,人格比较高超的,跟浊世有冲突的,这样一些人才的悲剧。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现在的后四十回是有许多不一样的。 至于她的结局,一般存在这样两种说法:  1、关于妙玉的结局,靖本眉批有这样的提示,说她流落到“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
      现在后四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故事则为:第八十七回“走火入魔”,妙玉同惜春对弈,宝玉观局,又听得黛玉琴声忽变,回庵后神不守舍。第九十五回“扶乩请仙”,宝玉失玉,岫烟求妙玉扶乩寻问玉的下落。第一一二回“妙尼遭劫”,贾府被盗,众贼将妙玉劫持而去。
      2、由于《红楼梦》书中所写妙玉愤世嫉俗,为社会所不容,只能带发修道,而内心不正,在“四大家族”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
      又为世俗所不容。结果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判词)。而《红楼梦》中“世难容”词曲为妙玉最后流落烟花巷写下最大伏笔。

    张***

    2018-12-02 01:42: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