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11个月大的孩子饮食应当注意哪方面

孩子缺钙缺锌有什么表现,应当怎样补充
q*** | 2018-10-26 01:28:58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10-26 01:32:45
  • 关于婴儿补钙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300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2、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

    查看全部>>

    关于婴儿补钙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300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2、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

    3、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贝补钙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400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

    4、早产儿及双胞胎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补充VD,正常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婴儿每天补充400-600国际单位。

    5、补充VD和钙剂应持续到2岁至2岁半。幼儿在2岁半后户外活动增加,饮食种类逐渐多样化,这时就不需要补充VD和钙剂了。

    6、多晒太阳是婴幼儿补钙的重要途径。因为,引起他们缺钙的主要原因是VD摄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婴幼儿食谱单调,所以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到很少的VD。晒太阳可促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化为VD,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
    当婴幼儿体内血钙不足时(常低于7.5毫克/分升),可发生手足抽搐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症状。早期可见多汗、睡眠不安及易惊、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及枕秃等,严重者,则出现手足抽搐。这时应及时补充钙剂,而且要与含维生素D的药物如鱼肝油等配合应用。因为它们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减少尿磷排出,提高枸橼酸盐的血浓度。枸橼酸盐同钙结合成高浓度的复合物,有利于新骨的钙化。但应注意,不要把钙剂当成营养品,多多益善。如果食人过量的钙,可因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减少钙的吸收,并在肠道形成钙锌磷酸盐化合物。钙锌磷酸盐化合物不但难以吸收,还可能降低对蛋白质与脂肪的吸收。故钙过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由于小儿生长迅速,并且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常引起钙的吸收不足而导致各种缺钙表现。小儿是否缺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①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父母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③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④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⑤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缺钙的表现各种各样,父母应学会根据表现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钙,以便在缺钙时及时给孩子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皮、海带、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情况下,缺钙较轻的患儿在食补后即可改善缺钙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建议给孩子正常补钙和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可每天上午下午各晒半小时。
    紫外线可将皮下T-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维生素D3可帮助钙的吸收。
    南京市儿童医院儿保康复科主任医师田国英介绍,天气转冷以后,前来就诊的1岁以内的婴儿中,伴有缺钙症状的不断增多。孩子的症状主要是烦躁、易哭闹、睡不沉,有的患儿还出现了前囟门大、枕秃、肋缘外翻、出牙迟等症状。
    据介绍,近期婴儿频频出现缺钙,一方面是因为冬日小儿特别是婴儿外出较少,没有什么机会晒太阳,造成婴儿缺钙;另一方面是由于1岁以内的小儿生长发育较快,需要的钙较多,有些家长认为母乳营养好,即使母乳的奶量不足也不能及时给孩子添加婴儿配方奶粉以及其他辅食,造成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不足,而出现缺钙症状。
    田国英提醒家长,冬季除了要注意给婴儿补充足够的营养外,还要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4点带孩子到户外晒晒太阳,因为此时阳光中紫外线的A光最为丰富,能促进钙磷吸收。如果孩子出现缺钙症状,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确治疗,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钙制剂和维生素D制剂,因为补充过多的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同样可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张星)
    现实生活中,不少母亲对婴儿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婴儿受到太阳照射。余医生指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阳光照射可以促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必须要有维生素D参与,钙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没有维生素D参与钙的代谢,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将达不到10%。余医生主张尽可能让婴儿露出最多的皮肤,充分照射全身,6个月内的婴儿每天半小时,1岁以上则是1小时至2小时,但要注意不能受烈日直接照射,特别是眼睛不能直接面对阳光。
    除此之外,高脂肪膳食会使钙与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而影响吸收,而一些含草酸高的蔬菜,如茭白、竹笋、菠菜、苋菜可将钙结合为难溶解的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因而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也应多加注意
    常喝牛奶:是补钙首选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钙补充品已达200多种,许多妈妈心存疑问,该如何选择钙制品,何时给孩子补钙,补到何种程度才算合适?据介绍,处于生长发育 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对钙的吸收能力很强,年龄增加,钙的吸收率就下降,婴幼儿可高达50%至60%,儿童青少年30%至40%,成年人20%至30%,中 年人10%至20%,60岁以上低于10%,所以从婴幼时开始摄入足够的钙是最合适的,对个人的成长发育直至老年时的健康,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余医生说,市场上钙制品种类繁多,因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幼儿服食准字号钙制品。而根据现行的儿童保健常规,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钙制品,最好通过食物 来满足孩子所需要的钙质,才是正确的补钙方法。牛奶则是钙的最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毫克到130毫克的钙,每日需要500毫升牛奶。 如果孩子不喜欢喝牛奶,或喝牛奶容易出现腹涨、闹肚子、过敏等,可选择酸奶或低乳糖乳制品,也可将牛奶多煮几次。
    此外,广东有煲汤的习惯,认为每天给孩子喝“精汤”是最好的照顾,其实,仅靠“精汤”并不能养出健康的孩子,真正有营养的是汤中的剩渣,所以在给孩子喝汤的同时,最好将煮烂的成分给孩子同时吃下。
    缺钙根源:准妈妈的责任
    据介绍,人的营养结构十分复杂、细化,包括有脂肪、糖、水、微量元素等各种成分组成。由于中国人饮食习惯中,粮谷类、肉禽类、瓜茄类以及水果类食品占了日 常生活消费的重要部分,这些食物的钙元素的含量普遍偏低。例如一个成年人一餐吃了4两米饭、一个西红柿炒蛋、一个青椒肉丝,饭后又来了一个苹果,他自己可 能认为摄入的营养已经比较均衡了,但是实际上他的钙摄入量只有200毫克左右。如此一日三餐,与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10月制定的4岁以上每天摄入 800毫克至1000毫克钙的标准相差很多。因此尽管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确高于以前,但传统的饮食习惯客观上造成如今国人普遍缺钙的现状。余医生特别指 出,由于大多数的准妈妈本身钙元素可能就不足,怀孕期间也没有加强含钙食物的摄入,造成婴儿在母亲体中未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从而导致婴儿出生后钙元素不足的情况。因此,余医生建议,孕妇应当注意均衡饮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服食一些含钙较高的物质如钙片等,从根源上做好钙质储备。
    调查,我国一般儿童每日摄入钙量为0.3~0.4克。如果每日保证摄入牛奶400毫升可增加0.4克。然而幼儿肠道吸收钙要有恰当的钙、磷比例,否则肠道中的钙与磷会互相结合而排出。由于粮食中含磷甚高,所以要提高食物中钙的含量,不然会出现佝偻病。食物的合理烹调可以增加钙的摄入。如将鱼制成酥鱼,即用葱、姜铺底,将鱼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炖烂,至鱼刺和鱼头都酥了,能完全吃下。鱼的刺、鱼头、鱼鳞都成为可食用的钙剂。又如醋泡蛋,使蛋壳中的钙溶解到醋中,将醋和蛋全都服用,可溶解的钙就能被利用。又如调肉馅时将虾米皮剁碎调入,虾皮的钙随之吞入而被利用。用压力锅炖肉鸡或肋软骨时,经常能将肉鸡的骨头炖酥了,鼓励孩子将骨头咬碎咽下,可以增加钙的摄入。家长经常注意烹调,提高钙的摄入量,尽量利用食物,实在不足时可用钙剂补充。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是成人的2倍多,每天大约有18-22小时是在熟睡之中。新生儿睡眠不安的原因很多,家长应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果是白天睡觉时间很长,而夜晚哭闹不安,即所谓的“夜哭郎”。那么应尽量设法让他白天少睡些,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别外应看看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包被裹得太多、太紧,孩子因太热而睡不安稳。这时孩子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会是潮呼呼的。这就需要降低室温,减少或松开包被,解除过热感,舒适了就能入睡。如果摸摸小脚发凉,则表示孩子是由于保暖不足而不眠,可加厚盖被或用热水袋在包被外保温,另外尿布湿了,或没有吃饱等也会影响睡眠,应当及时更换尿布,并勤喂奶,让孩子吃饱。
    如果逐一检查这些情况都不存在,而母亲在孕期就有维生素D和钙剂摄入不足的情况,则可能孩子有低血钙症。低血钙症的早期也有睡觉不安稳的表现,但一般在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后即可好转。
    如果除睡眠不安外还有发热、不吃奶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我*** | 2018-10-26 01:32:45 0 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