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谁知道汉代的鼎吗?

首页

有谁知道汉代的鼎吗?

领导要一个汉代鼎的资料,包括汉代的鼎的特征,代表作,鼎文化等等这方面的问题,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哪位高人,帮帮忙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09 09:53:35
    汉代鼎湖延寿宫遗址于1958年发现,位于蓝田县焦岱镇西南,面积为东西1500×1000米,文化层厚1~4米。出土有泥质红、灰陶绳纹布板瓦、筒瓦、条砖、方砖、字母砖等文物。 
        《汉代长安词典》说,鼎湖宫,西汉离宫。汉武帝时营造,位于上林苑东南边界……天上有龙降临,迎黄帝升仙。黄帝的随从小臣攀龙髯而上者有72人。汉武帝即因黄帝故事命名该宫。 
    

    李***

    2019-03-09 09:53:35

其他答案

    2019-03-09 10:17:42
  •   一,世纪宝鼎(网友来稿) 
    类型:免费资源      加入时间:2006年4月27日13:14 
    为了让学生表达这种情感,课外作业设计为:
    1、代表江泽民主席为赠鼎仪式写一份《赠鼎辞》;
    (附学生的《赠鼎辞》2份)
    2、设计2008奥运会吉祥物(或奖杯、奖品等)
    设计人: 2005年 月 日
    设计说明及寓意:
    徐家栋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一言九鼎、钟鸣鼎食、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鼎的知识,设计2008奥运会吉祥物。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鼎” 1、(展示司母戊鼎的动画)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展示的是什么?商代最大的。 请看老师写“鼎”字。先写一个“目”,在古代代表的是肉。
      再写“竖折折”。齐说其他笔画名称。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的形状特点。 3、今天准备学习世纪宝鼎,我们先从鼎谈起。对于鼎,你了解了多少。你知道哪些带鼎的成语。 4、我们来欣赏一些鼎(播放流动的图片)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一半是由青铜器制造出来的。
      世界各国都经历过青铜器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3000年来,在它的身上演绎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啊!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 4、小结:通过同学刚才的讨论和欣赏,我们了解到,鼎在远古的时候,是我们祖先使用的一种炊具,逐渐演变成一种重要的礼器。
       (小结板书:礼器) 5、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有何象征意义?又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象征团结、统一、权威和代表和平、发展、昌盛) 二、谈“世纪宝鼎” 1、1995年,联合国在他成立五十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打出图片,转身板书:世纪宝) 2、在举行隆重的仪式后,世纪宝鼎被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纪宝鼎是什么样子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鼎的样子(选一名好学生说)。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它的艺术造型的?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具体描写世纪宝鼎艺术造型的句子。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三位同学)。 出示练习题 鼎座高( ),象征( );鼎身高( ),象征( )。 鼎重15吨, 三足两耳,腹( ), 底 ( ), 四周( ), 浮雕( ),( )填底。 底座上饰 ( ), 象征华夏的( )。 齐读 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数字说明,有层次地说明(整体到部分到整体从外到内) 7、小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世纪宝鼎,从整体入手,到各个部分的深刻寓意,再回到整体。
      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激情。假如把铸造鼎的过程看作画龙的话,给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应当是点睛之笔。 8、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请一位同学介绍,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上的词句) 9、我们国家为什么送世纪宝鼎? 读第四自然段。
       历史与文化,祝愿与期望 三、说自己设计的吉祥物。 2008年的奥运会,将成为中华文明的舞台。吉祥物,无疑将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吉祥物,你准备怎样设计?把自己画的拿出来讲一讲。 板书设计 23世纪宝鼎 鼎——象征团结、统一、权威 三足鼎立 礼器 一言九鼎 代表和平、发展、昌盛 钟铭鼎食 历史与文化 祝愿与希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审视传统文化意义 ——谈《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世纪宝鼎》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开头介绍了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礼品——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接着具体说明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文饰配制。然后概括说明宝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最后,说明中国人民铸赠宝鼎的深刻寓意。。课文表现了这个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提升传统文化的审美意义 随着国门的开放,外来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传统文化的遗失,应该引起我们的觉醒。教育者在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世纪宝鼎”的创意正是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小学生对此接触很少。在本课教学实际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鼎文化的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应当是首要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这个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逐步实现的。即 (1)了解“鼎文化”——利用网络查资料; (2)考察“鼎文化”——到宝利集团参观; (3)交流“鼎文化”——办电子小报; (4)演讲“鼎文化”——代表江泽民主席为赠鼎仪式写一份《赠鼎辞》; (5)升华“鼎文化”——设计2008奥运会吉祥物(或奖杯、奖品等)。
       (6)拓展“鼎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中国的“茶文化”、“笔文化”、“纸文化”、“墨文化”、“饮食文化”等。 二、教学进程的预设,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设计本课时,首先布置学生从了解鼎文化开始,课前运用网络查阅资料,了解鼎的知识、图片、成语等,并制作成电子小报,要求学生的制作要有古典韵味。
      老师将查到的图片和资料做成动画课件。 上课时,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报,充分交流对鼎的了解和认识,并在交流后集中了解关于鼎的成语。然后,观看老师的动画课件,增加认识,陶冶情感。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对照图片说世纪宝鼎的样子。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朗读的部分,先得过于牵强。 三、课外作业的拓展,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在学习了《世纪宝鼎》之后,学生已经在一定层次上了解了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作者邮箱: jiadong69@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 作者:会员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 二,鼎资料 2007-05-14 20:28 世纪宝鼎 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内铸(zhù)有铭(míng)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
      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
      它的整体结构(gòu)、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yù)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
      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
      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
      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
      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二。 鼎文化概说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 夏传九鼎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
      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
       。

    我***

    2019-03-09 10:17:42

  • 2019-03-09 09:49:02
  • “汉鼎” 
    顾名思义就是汉朝的王位政权。
    图片地址 
    

    只***

    2019-03-09 09:49: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