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阴道出汗

为什么夏天我比别人更容易出汗,出汗更多?


      		
杨*** | 2018-06-15 03:13:04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6-15 05:08:02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

    查看全部>>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陈*** | 2018-06-15 05:08:02 4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人体常识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