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关于血管瘤

刚刚出生时没大注意,可能很不明显,一周后有明显浅红色一块,现在满月了,鲜红一块,看上去比皮肤高一些
请大家体谅下准爸爸的心情。。谢谢
刚刚出生时没大注意,……
2*** | 2012-03-30 20:21:34

好评回答

2012-03-30 21:12:21
1*** |2012-03-30 21:12:21 46 10 评论
血管瘤,可以吃昆布,这个效果不错,但是是小孩子的话,还是去医院看看。让医生给你一些好点,安全的建议与治疗。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2-03-30 21:08:09
  • 头皮血管瘤还是应及早手术治疗为好,如果长大了手术困难可能会更大。
    Y*** | 2012-03-30 21:08:09 24 18 评论
    0/300
  • 2012-03-30 21:07:46
  • 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按其结构分为四种,临床过程和预后各不相同—。此外,血管瘤还常是某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Sturge-Weber综合征即葡萄酒色素斑和同侧软脑膜瘤、Klippel Trenaunna三联综合征即葡萄酒色素斑加静脉畸形和肢体长度差异;Parkes-We...

    查看全部>>

    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按其结构分为四种,临床过程和预后各不相同—。此外,血管瘤还常是某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Sturge-Weber综合征即葡萄酒色素斑和同侧软脑膜瘤、Klippel Trenaunna三联综合征即葡萄酒色素斑加静脉畸形和肢体长度差异;Parkes-Weber’综合征与Klippel Trenaunay三联综合征表现相近,后者常伴动-静脉瘘等。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
    一、按血管瘤的发病部位分: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1、毛细血管瘤:为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曲折、迂回而成。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颌骨内的学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药光疗法、新一代光动力等方法治疗。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毛细血管瘤的增大速度常比婴儿发育更快。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橙色斑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2、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它的形态和质地均象海绵,故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清楚。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取超声微介导术、高频电凝术或行手术切除。草莓状血管瘤在出生时往往看不到有病变,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因其形如草莓,故名草莓状血管瘤。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婴儿的部分组织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组织,这些组织错构瘤样生长即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血管瘤的数量、分布与形态和正常有别。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3、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角化性血管瘤少见,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但也可见于高龄者。有的表现为趾(指)伸侧红色或暗红色圆形丘疹,表面呈疣状增殖,粗糙而质硬。强力压之可褪色,中央可见毛细血管网,这一型多见于女性。另一种为男性患者,多见于中、老年,表现为全阴囊皮肤的红色或暗红色圆形斑丘疹,表面为疣过度角化,粗糙而质硬。病变可多发,常并发精索静脉曲张。   二、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   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体表血管瘤和体内血管瘤。体表血管瘤分为口腔血管瘤、面部血管瘤、四肢血管瘤、躯干血管瘤、头部血管瘤、颈部血管瘤。   1、体表血管瘤   (1)影响美观:体表血管瘤可发生于人体表面各部位,但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为常见,因其颜色多为红、黑、青且形状不规则或外凸,或曲张,或蜿蜒等,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2)受外力撞击、压迫影响,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   (3)破坏周围的组织,引起畸形,影响功能。   (4)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异常。   (5)瘤体发生溃疡。   (6)肢体严重畸形。   2、内血管瘤   肝内血管瘤实际上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   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右肝时均可发生,肿瘤大小不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大者可重达20余公斤,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之久。   主要危害有:   (1)当肿瘤逐渐增大或压迫胃肠时,引起上腹部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内脾胃等正常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形态。   (2)位于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3)可转变恶性血管瘤。   (4)肝区疼痛和心理压力。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的,一般出生时就有。它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普遍被认可的原因的还分为两类如下:  血管瘤
    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二、 也有学者认为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每位患者是不同的,虽都为先天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只有到正规的整形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方可得知。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射与同位素治疗;硬化剂治疗;介入治疗;中医辨证治疗   1. 手术治疗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  血管瘤
    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   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   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专家们认为治疗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放射疗法。   4. 硬化剂注射治疗   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治疗血管瘤有一定效果,但剂量如果掌握不准很容易溃烂和留疤。   5. 介入治疗   是指在“X”导引下将动静脉导管导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将栓塞剂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对于躯干及肢体深部血管瘤,往往因为注入剂量、剂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6.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治法:凉血行瘀,祛火滋阴。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好。
    婴儿患者
      刚出生的婴儿很有可能患有血管瘤,在这里主要阐述一下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有: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详细分析如下:  血管瘤
    鲜红斑痣也叫红胎记:生长在真皮内,不会自己消退,但是也不会生长很快,只会随着身体的生长而成比例的扩大,这种疾病也叫微静脉血管畸形,属于毛细血管瘤中的一种。一般这种鲜红斑痣目前的治疗只能采用新一代光动力,如果孩子有这种症状要早早的带着孩子到专门治疗血管瘤的医院诊断治疗,以免给孩子留下什么遗憾,如果发展不快,可等孩子一周后治疗,满一周后越早越好。   草莓状血管瘤:属于毛细血管瘤的一种,生长在皮下脂肪层,在浅筋膜外,容易凸出皮肤,红色不是皮肤的颜色,而是将皮肤撑薄了透出的红色,也有可能是混合型,因为皮下的组织比较疏松,容易长大。一般草莓状血管瘤会在出生或者出生后一个月内可见,开始发现时可能是一个小红点,逐渐长大,高出皮肤,形状如草莓,故称之为草莓状血管瘤。这类型草莓状血管瘤需要及早治疗,孩子满月后即可进行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也叫静脉血管畸形,在浅静默下面,因生长得比较深,透不出红色,也是容易逐渐长大的,我们通常看到的海绵状血管瘤为青紫色或者是皮肤的颜色,这种症状在初发期间不疼不痒,只是患处逐渐异常于周围的组织,并且如果长期不治疗,会影响患处的功能以及容貌,对于这类血管瘤建议采用高频电极术治疗配合微创介导术治疗,疗效更明显。   混合型血管瘤:微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和静脉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表面看起来是红色,但是红色的周围会有青紫色或者是肉色的包块(隆起),触之比较柔软,这种混合型血管瘤好发于婴幼儿,一般是逐渐越来越大的,早发现早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   婴幼儿血管瘤的观察护理主要是能做到:能详细记录血管瘤形状或类型、发生部位、表面颜色、形态大小、病变累及范围,是否高出皮肤等,按测量大小用平面图记录下来,一般每月进行一次记录,也可以增加记录次数。如血管瘤增长速度过快(有时毛细血管瘤每天可增长1~2毫米)应每周复查一次,并将结果与上次检查作对比,如发现血管瘤病变范围缩小,表面颜色变淡,皮肤隆起高度变平坦,说明血管瘤病变在稳定期或消退期,可以继续观察等待消退。   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的具体做法:   1.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表皮极薄,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另外洗澡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划破宝宝血管瘤。   2.给宝宝经常修剪指甲。婴幼儿喜欢用手乱抓挠,特别是面部。因此要经常修剪婴儿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3.发现宝宝有血管瘤要及时向专业医生询诊,确定血管瘤类型,做好日常观察。   4.大龄人毛细血管瘤患者不可食用辛辣等刺激??食物。   5.不可吸烟饮酒。   如果婴幼儿血管瘤病变范围扩大,表面颜色呈深紫色或深红色,表面皮肤隆起加重,说明婴幼儿血管瘤病变在增生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若婴幼儿血管瘤病变部位在头面部或手脚部位且增长迅速,需特别注意,应及时治疗,以免增长过大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婴幼儿面部畸形或肢体残疾。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
      外治压迫法:长期用棉花垫或橡胶海绵直接放在患处的外面。   注射法:以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1∶1注射于瘤体内,剂量视瘤体的大小而定,一般是在3cm的范围内注射4—5ml。
    n*** | 2012-03-30 21:07:46 56 1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