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结肠炎怎么治疗,结肠炎饮食

结肠炎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没,在治疗结肠炎的同时该注意哪些问题,结肠炎饮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希望哪位专家可以认真的给我解答一下,被结肠炎困扰了很长时间,再也承受不住结肠炎的病痛了,该用的药也用过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也试过了,该注意的问题也注意了,就是没能治愈结肠炎,反而结肠炎越来越厉害,好像对各种治疗方法都产生了免疫,害得我是苦不堪言。真的是再也承受不住了,就想能够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彻底解决结肠炎问题,彻底摆脱结肠炎的病害,可以安心的生活,安心的享受一下不被结肠炎困扰的感觉。
2*** | 2012-02-23 13:01:58

好评回答

2012-02-24 09:20:49
2*** |2012-02-24 09:20:49 198 91 评论
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灌肠治疗等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是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又有中药和西药之分,选择哪一种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像苗药结肠方等中药,治疗效果好,见效快,能够有效地遏制结肠炎的反复复发。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习惯性结肠炎患者可采用中药苗药结肠方来治疗。但是,像恶性结肠炎,爆发性结肠炎等突发性结肠炎患者,建议先采用西药来治疗,因为西药的...

查看全部>>

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灌肠治疗等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是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又有中药和西药之分,选择哪一种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像苗药结肠方等中药,治疗效果好,见效快,能够有效地遏制结肠炎的反复复发。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习惯性结肠炎患者可采用中药苗药结肠方来治疗。但是,像恶性结肠炎,爆发性结肠炎等突发性结肠炎患者,建议先采用西药来治疗,因为西药的化学成分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将结肠炎控制在突发阶段。等病情稳定之后在采用中药苗药结肠方来治疗,双管齐下,直至痊愈。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12-02-23 13:50:22
  • 以下资料,仅供你参考.
    建议去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挂个专家号,向专家咨询.
    结肠炎患者吃什么好
      对急性肠炎患者,除注意休息和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外,在饮食方面应采取易消化、少刺激、温热适度、营养丰富、少食多餐和适时补充水分的原则。   肠炎初期: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

    查看全部>>

    以下资料,仅供你参考.
    建议去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挂个专家号,向专家咨询.
    结肠炎患者吃什么好
      对急性肠炎患者,除注意休息和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外,在饮食方面应采取易消化、少刺激、温热适度、营养丰富、少食多餐和适时补充水分的原则。   肠炎初期: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细挂面等。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肠炎好转期: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肠炎恢复期:由于胃肠道尤其是肠道病理生理的改变,此时肠道对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饮食上宜吃些清淡、软烂、温热的食物,避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等。恢复期后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饮食进餐。
    肠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1.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   2.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   3.慢性肠炎如有脱水低钠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淡盐水,食用菜叶汤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的丢失。   4.排气、腹泻过强时,应少食糖及易产生发酵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   5.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6.慢性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7.慢性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
    
    治疗
    基本治疗方法
      慢性结肠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某些病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及精神因素有关,大多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大便带粘液和脓血,患者十分痛苦,这些症状不是通过调理脾胃、健脾益肠就能解决的,而应寒热通补、健脾和中、燮理阴阳。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自身免疫力低下。根除办法应当增强人体的营卫能力。平时要多食富含营养素的绿色素菜水果,肉类食物少吃。也可另食营养补充品。如:花粉。   二、病原体感染。病原体感染也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的。根除方法两部,一部是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加白细胞。二部是人体淋巴排毒。淋巴排毒可以排出病原体分泌的毒素,抑制病原体的生存环境,减缓病原体繁殖,在白细胞与病原体数量上此消彼长下,在结肠炎上的病原体必然会被消灭。   三、遗传基因和精神因素。生活压力不要太大,心情保持愉快,只要不产生有利于遗传基因和精神因素复发的环境,加上一和二的方法,结肠炎通过身体自然恢复必然会慢慢康复的。   建议:对结肠炎长期患者或反反复复的患者,建议可以用中药例如:诃苓止泻胶囊。   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饮食调理治疗。
    利用穴位治疗结肠炎
      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疗法的效果。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出”的句子。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穴道就是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径路”,穴道的正常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径路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保健的功效,这就是穴道保健治疗的目的了。   穴道保健治疗法对疾病的治疗,的确有极高的效果,而且,最近也逐渐借科学的方法剖析其效果。   其结论是:穴道疗法之效能是借刺激穴道而调整自律神经达到健体强身为目的的运动。中医认为体内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就会生病,而这所谓能量紊乱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自律神经平衡失调的状态。
    治疗用药原则
      排泄系统
      (1) 饮食: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给刺激性少的容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尽量避免含粗糙纤维食物,暂时不吃牛奶和乳制品。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补充维生素乙和钙。服铁制剂和叶酸治疗贫血。病情严重,腹泻频繁,营养严重不良的病人,可给一时期胃肠要素饮食或胃肠外营养。   (2) 抗感染药: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对治疗各部结肠炎,防止并发症有较好疗效。有的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肝功能不良。如不见效和有不良反应,可改用甲硝哒唑。新霉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3) 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可的松和强的松可改进全身状况,使病程缓解,排粪次数减少,复发症状减轻和食欲增加。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并可使溃疡穿孔,出血和愈合缓慢。现在认为应用范围较小,对于急性暴发性或早期发作严重的病人可使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好转;对于长期反复发作的效果并不满意;促皮质激素单位溶于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症状改进后改用肌肉注射。氢可的松静脉注射,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可给药。皮质激素对缓解症状比可的松效用较好,但维持缓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这种治疗如症状无改进,不应继续超过2周。   (4) 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变病的进程,抑制临床表现,但不能改变基础病,常用于静止期减少复发,也可能中毒,应加注意。6硫基嘌呤(6-MP)与激素合用可减轻症状。   (5) 止泻药:可减少排粪次数,减轻腹痛,常用复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止泻药物对急性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应慎重使用。也可给镇静药物和解痉药物。   (6) 保留灌肠:常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炎,可减轻症状,促使溃疡愈合。
    其他治疗
      一、休息:休息对疾病有很大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避免重体力活动。   二、饮食和营养: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又要适当减少饮食中的纤维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苔等,要用少渣饮食,以减轻高纤维素成份可能给结肠粘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关于结肠炎患者喝牛奶的问题,要看喝牛奶后有无腹泻加重,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可能对牛乳蛋白过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肠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泻。在我国,患有乳糖酶缺乏症的人要比西方为多,因此,对腹泻期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应仔细询问有无对牛乳过敏史,限制乳制品的摄入,有时会起到止泻的效果。   由于腹泻便血、长期摄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辨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以及镁、锌等微量元素。
    j*** | 2012-02-23 13:50:22 191 9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