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预防沥青毒性

沥青中毒: 

沥青一般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煤焦油沥青四种,以煤焦油沥青毒性最大。因直接接触受到阳光照射的沥青易产生过敏,接触了它的粉尘或烟雾易造成中毒。沥青中毒局部皮损主要表现为皮炎、毛囊口角化、黑头粉刺及痤疮样损害、色素沉着、赘生物等,也可出现咳嗽、胸闷、恶心等全身症状,还可见流泪、畏光、异物感及鼻咽部灼热干燥、咽炎等症。 

对沥青中毒者应撤离沥青现场,避免阳光照射,对出现皮炎者可内服抗组织胺药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及硫代硫酸钠等,局部视皮损程度对症处理,如皮炎平外搽。毛囊性损害可外搽5%硫磺炉甘石水粉剂或乳剂。有色素沉着者可外搽3%氢醌霜或5%白降汞软膏。对赘生物可不处理或手术切除。对全身及眼、鼻、咽部症状可对症适当处理。 

沥青的危害 

在受沥青污染的空气中生活,易致免疫力下降。 
沥青及其烟气中是主要成分酚类、化合物、蒽、萘、吡啶等对皮肤粘膜具刺激性,兔以30% 
煤焦油沥青甲苯溶液涂皮3次,局部继炎症之后呈现角化过度与皲裂 
沥青及其所含蒽、菲、吡啶等均系光毒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引起光生物效应。沥青所致光 
化学反应系沥青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能作用所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反映生成的自由基、过氧 
化物引起细胞损伤,故是一种非免疫性疾病。 
动物复制出沥青癌。我国用小鼠涂皮实验也见沥青可致皮肤癌。多为磷状上皮癌,少数为角 
化乳突瘤。一般认为煤油沥青致癌性最强,天然沥青不具致癌性,对石油沥青的致癌性则有 
意见尚不一致。 
煤焦沥青涂皮对动物体重增长的影响比石油沥青为明显,而煤焦沥青皮肤涂搽又比其烟雾吸 
入对动物的危害为大。提示煤焦沥青对动物有一定的全身作用,其作用程度与吸收途径有 
关。 
临床 

皮肤损害 

光毒性皮炎 本病常于接触沥青粉尘或烟气,并暴露于日光后发病。日晒后数分钟到 
1-2d(多数为数小时)即可发病。皮损限于面部、颈后等暴露部位,尤以眼睑与颧颊部为 
著。皮损呈晒斑型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红鲜红斑,常伴有水肿,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甚至 
糜烂、渗液。皮损于1-2d内达到高峰,一般停止接触3-5d迅速消退,局部附有轻度糠样鳞 
屑,常继发暂时性轻度色素沉着。自觉灼痛,个别轻度瘙痒。 

黑变病 极常见。本病常对称分布于面、颈部暴露部位,前臂也波及。特别好发于眼 
周、颞部、前额发际与内皆角,次诶鼻旁颊部与口周。皮损多呈片状,色泽偏深,呈褐-深 
褐-褐黑色,有时稍带褐红或淡紫色。其大小,形状不一,边缘多数模糊。前臂的色素沉着 
常以毛孔为中心,受累毛孔轻度角化;有时淡褐带灰紫色色素沉着斑与正常皮肤相间,交杂 
成云雾状。 

发病时常有沥青光毒性皮炎反复发作史,并常伴有沥青痤疮。 

本病呈慢性过程。日晒每使病情加重。脱离接触渴望好转,乃致痊愈。 

痤疮 

沥青所致职业性痤疮主要表现为黑头粉刺、毳毛折断与毛囊炎性丘诊。本病好发于直接接触 
部位,如面部、指背、手背和前臂,也常常波及被沥青污染的衣裤的部位,如大腿伸面,偶 
发于躯干。黑头粉刺为扩大的毛孔中的黑点,其下常有带白色的小硬结。沥青所致黑头一般 
比氯化物所致者粗大些,分布也散在些,主要位于面部,特别是颞间、眉部、鼻旁两侧,眼 
睑与耳廓也可波及。毛囊炎性红色丘疹为毛囊性丘疹,顶端可有黄白色脓疱,严重时演变为 
疖、硬结,可后遗疤痕;常散在分布于面部与前臂。毳毛折断、变粗,局部毛孔常见扩张, 
并有轻度角化,主要分布在首节指背与前臂桡伸面。本病发病不受年龄限制。自觉症状缺 
如,有时伴干燥感,出现毛囊炎、疖时有疼痛感。 

疣状赘生物 

好发于手背、腕部与面部,也可波及阴囊等处。类似扁平疣,表面为肤色--淡褐--褐色扁平 
丘疹,针帽或绿豆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或平滑,境界清楚。散在或密集分布。 
无自觉症状或微痒。一般工龄愈长,发病率愈高,皮损愈多。疣状赘生物可自然消退,也可 
能演变为上皮瘤。 

热烧伤 

多由泼溅、跌滑等事故引起。高热的液态沥青对皮肤造成热力烧伤。临床表现与一般热烧伤 
相似,唯受累肤表每覆以黑色沥青,与创面紧紧粘附,不易清除。 

眼、鼻、咽症状 

沥青粉尘与烟气对眼的损害以睑结膜炎为主,有时伴有浅表性斑点状角膜炎,工龄较长者翼 
状胬肉占有一定比例。鼻咽部常有干燥、灼热感,也可引起鼻炎、咽炎等。 

全身症状 

闻及沥青嗅味后,可出现头昏、头胀、头痛、胸闷、乏力、恶心或咳嗽、心悸、耳鸣等不 
适,以在烈日下操作时为甚。脱离接触(如下班后)症状常迅速缓解。严重时(如重症光毒 
性皮炎)可伴发热。 

圆*** | 2011-12-16 18:26:18

好评回答

2011-12-17 10:37:24
w*** |2011-12-17 10:37:24 108 61 评论
施工时,按照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可避免中毒。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11-12-16 21:39:41
  •     施工人员需要注意!
    天*** | 2011-12-16 21:39:41 100 6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