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求医

我母亲60岁了,前两天一边脸歪了做了磁共振诊断说桥脑,双侧额叶及左侧顶叶皮质下,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左侧脑室体旁软化灶。做了脸部肌电图结论是左侧面神经传导障碍。左半边脸面摊几天没好请问吃什么药好。请问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如何治疗,应注意什么。

x*** | 2011-11-13 08:32:11

好评回答

2011-11-14 23:33:48
|2011-11-14 23:33:48 69 18 评论
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症”。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病因不明,特征为一侧面表情肌发生急性麻痹.
1 . 簇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
[方  剂] 蔟蓼草(又名丛枝蓼、火红辣蓼、辣蓼)、鳝鱼血各适童。
[制用法] 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涂左侧),待鳝鱼血干后,即...

查看全部>>

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症”。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病因不明,特征为一侧面表情肌发生急性麻痹.
1 . 簇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
[方  剂] 蔟蓼草(又名丛枝蓼、火红辣蓼、辣蓼)、鳝鱼血各适童。
[制用法] 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涂左侧),待鳝鱼血干后,即将炒过与未炒过的蔟蓼草混合拌匀敷在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l次,直到痊愈:一般在敷药10--20 分钟后,患侧面部即有牵拉感,用药一天症状即有所减轻。治疗短的3天,长的7--8天,一般为5天。
[疗  效]治疗25例,除1例因用药第2天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24例全部治愈。
[验  证] 林、,女,56岁。口眼歪斜已7天,经中药大秦艽汤、牵正散及西药治疗无效。诊见:口眼右斜,左眼不能闭合,眼泪外溢,口涎淋漓不断,语言失利,前额皱纹消失。用上方治疗,首次敷药20分钟,患侧面部即出现强烈牵拉感,连用5天,病愈。随访6年,无复发。
2 .小续命汤加味和外敷巴豆治面神经麻痹
[方  剂] 肉桂末2--6 克(冲服),附子、麻黄各4克,川芎6克,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克,甘草5克,细辛3克,蜈蚣3条,地龙15克,陈巴豆(1--2 年内药效最好)10--13克。
[制用法] 内服药水煎服。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敷熨患处,凉后加热再熨,反复多次。用药后最好睡觉,以利发挥药效。外敷药巴豆去壳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大小捏成饼状,置于患侧手心外,外盖敷料后绷带固定。24小时后将巴豆饼翻转再敷24 小时,48 小时后将巴豆饼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再敷24小时,共3昼夜。敷药处一般有发痒、发热、起.泡,甚至沿手臂到颈项、面部胀痛,眼睑浮肿等反应,均属正‘常,无须处理。反应太大可将敷药取下,反应很快减轻消失。若过后病未好转,可按原法再敷1次,治疗期适当休息。
[疗  效] 治疗500例,痊愈443例,显效34例,好转8例,无效15例。
[验  证] 李xx ,男,58岁,1983年4月27日诊。4天前发现口眼歪斜,服中药3 剂未效。检查:口眼鼻嘴唇等明显左侧歪斜,右眼睑裂变大,右口角下垂。诊为周围性右侧而神经麻痹。照以上方法,服药5剂后痊愈。
3 .蒲氏番蜜膏治面瘫
[方  剂] 番木鳖(即马钱子)500克,白蜜适量。
[制用法] 将番木鳖加水36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为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㖞斜涂右侧,向右边㖞斜涂左侧),厚约0.2 厘米(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药处3--5 天发生奇痒,6 --8 天出现粒疹,9--14 日若疼痛剧烈,则为病愈先兆,即可停药。
[疗  效] 治疗224例,痊愈199例,好转18例,无效7例。
[验  证] 任xx ,女,3 岁,1977年10月3日诊。患者于半年前高热后,次日发现口眼㖞斜,迭经治疗无效。观右眼闭合不全,口向左㖞斜,苔淡白,指纹淡红微沉。用蒲氏番蜜膏外涂,每天更药l次,7次痊愈。随访6年,一直正常。
[备  注] 患者慎勿受风感寒,停止搽药2天后再洗脸,黑垢处每日擦鲜人乳3次,3--7天后肤色复原。据《中药大辞典》载:“马钱子苦寒有毒… … 并治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本药有通络止痛,治麻痹瘫痪之功,白蜜外用有解毒之效,故本方对面瘫有卓效。
4 .面瘫方治疗面瘫
[方  剂]  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甘草各6克,鲜地龙10条(焙干酒炒同煎),乌附片(先煎30分钟)、防风、钩藤、僵蚕各13克
[制用法] 上药加水煎3次,分3次温服,每天1剂,饭后服。
[疗  效] 均单服上方治疗24例,治愈20例,无效4例。无效4例中,1例脑瘤患者除口眼喝斜外,伴有同侧视力减退,头痛有跳痛感,呈阵发性发作,时有呕吐,服本方18剂无效,后经某医院X 线摄片检查确诊为颅内恶性肿瘤,施行手术治疗无效而死亡;2例由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来我处求治,服本方5剂无好转,后中断治疗;另1例病程己达3年之久,来我处诊治1次,服药3剂无效。治愈20例中,1例因表虚自汗加黄茂一味,另1例由于中风偏瘫口眼㖞斜用本方合用补阳还五汤加茯芩外,其余均未作加减,服本方治愈者最多12剂,最少3剂。
[验  证] 郭xx ,男,58岁,农民,1977年8月3日就诊。当天下午觉头晕,突然扑倒在地,扶起后先觉右侧手足不能动,随即面部肌肉有跳动感,口眼向右侧歪斜,神识清楚。检查能合作,语言稍有不利,尚能少量饮食,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滑。观其脉症,病位仍在经络,未见闭脱之象,证属风痰闭阻经脉,痰浊上扰清空。治用面瘫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茯芩、乌附片、防风、僵蚕、钩藤各13克,桃仁、赤芍、当归、川芎各10克,红花、蝉蜕、甘草各6克,地龙10条。共服12剂,口眼㖞斜恢复正常,右侧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轻体力劳动,生活能自理。
5 .马蓖散贴穴治面瘫
[方  剂] 马钱子5粒,蓖麻子10粒。
[制用法] 将两药去壳取仁,粉碎为末,均匀混合后,用0.2克涂在小块伤湿止痛膏中央,贴在患侧。第1次贴翳风、颊车穴;隔日贴听宫穴、地仓穴,就此4 穴轮换。
[疗  效] 治面瘫有奇效。
[验  证] 贾xx ,女,15岁,1983年10月3日诊。面部疼痛,瞪目不闭,露齿流泪4 余;眼、口角左斜。用“马蓖散”贴穴,4次痊愈。
6 .强肌熄风汤治疗面神经麻痹
[方  剂] 炙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怀山药30克,当归30克,桂枝6克,大青叶30克,牛蒡子10克,制胆星6克,制半夏10克,全蝎1克,娱蛤l克,僵蚕??0克,水蛭3克,虫3 克,广地龙10克,蜂房3克,白芷10克,粉甘草30克,制马钱子0.3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周为1个疗程。后期可配丸服。
[功  效] 强肌通络,熄风化痰。
[验  证] 郑x ,男,39岁,干部。两个月前某日晨起洗漱时,突觉右侧:脸部麻木,口角下垂,面部斜向左侧。经服药、针灸治疗不见好转,进食时右侧齿颊间隙常滞留残渣,口水频流而来就诊。检查口眼向左侧㖞斜,前额皱纹消失,右眼裂变大,鼻唇沟平坦。诱其发笑,口眼㖞斜尤为明显,鼓腮吹气,右侧口角漏气,脉弱,苔少舌红,血压12.0/8.00kPa ( 90/60mmHg )。诊为面神经麻痹。证属气虚风袭,痰癖阻络。拟用强肌熄风汤:炙黄芪、炒白术、怀山药、当归、大青叶、粉甘草各30克,川桂枝、制胆星各6克,牛芬子、制半夏、似蚕、广地龙,白芷各10克,水蛭、蜂房、庶(下面加个虫字)虫各3克,蜈蚣(研末分3次冲服)。上方服10剂后,病侧面肌瘫痪好转。再服10剂,口眼及面部基本正常,唯发笑时仍有轻微㖞斜。续以原方配丸剂内服以善后。1年后随访,诸症悉除,未留遗患。
[备  注] 治疗本病,余认为当以补为主,以攻为辅,补以益气养血,意在强肌,攻以通络祛风,要在舒筋。但止痉药应当慎用,向以白附子、防风之类治疗本病,然此二药止痉作用强,故余以桂枝温经通阳代之防风,牛劳子祛风解毒消肿代之白附子。从吹’冷风而发病,桂枝温经通阳不可少,从病理见有面神经水肿,牛蒡子等可消肿、解毒、燥湿化疾之品亦不可少,方中用了其• 它消肿解毒、化痰通癣药,也正是围烧此病机;至于外教药,余以为仅能作为辅助治疗之用,而且较为烦琐,若方便,可选其一辅以用之,不便则弃而不用。但汤方依然为本病的主用疗法,故本病患者,全凭汤剂坚持守方服药,终获满意疗效。
7 .相反药方治面瘫
[方  剂] 半夏、全瓜篓、川贝母、白蔹、白及、川乌各10克,白附子9克、白芥子12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细末,加陈米醋湿炒热,装人用2层纱布做的袋内“即可。取上药袋敷于面部健侧(左歪敷右侧、右歪敷左侧),.绷带包扎固定。待药凉后,再炒再敷。
[功  效] 祛风、湿经、通络。
[验  证] 据多次临床验证,效果很好,一般3--7日即愈。
[备  注] 引自1982 年《 河南中医》(5)。本方不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和其它脑部疾患引起的面瘫。
8 .复方天牛膏治面瘫
[方  剂] 天牛虫286克、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黄丹360克。
[制用法] 将天牛虫研细过120目筛备用。再将川芎、当归、黄连与食用植物油2500ml ,同置锅内煎枯,除渣滤过,熬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加人油内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人天牛虫粉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每张药膏重2 克,含天牛虫粉:0.2 克,料可制1450张。同时取患侧听宫、下关、翳风为主穴,颊车、太阳、大椎穴为配穴。选定穴位后,将膏药加湿熔化,每个主穴贴1 张,配穴视病情加减。每5天更换l次,为1疗程。总疗程不超过35天。
[功  效] 疏风活血,通经活络。
[验  证] 治疗315例,痊愈率为78.41% ,有效率95.24%。无效15例,显效35例,好转18例。
[备  注] 引自1995年《 江西中医药》。
9 .治㖞膏治面瘫神效
[方  剂] 牙皂、潮脑各30克,麝香0.3克。
[制用法] 将牙皂研为细末,与潮脑、麝香同研和匀,加麻油适量,调和成糊状,装瓶备用。用时取上药膏适量,于临睡前涂敷。先用温肥皂水洗净患侧面部,再将上药敷于地仓至下关穴之间,宽约1横指,用纱布固定。次日清晨取下。每天l次,至愈为度。
[功  效] 祛风通络。
[验  证] 治疗3例,均痊愈。
[备  注] 引自1956年《 上海中医药杂志》(10)。
10 .附乌散治面瘫
[方  剂] 熟附子、制川乌各15克,乳香30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分成8 --10包,备用。用时每取上药末1 包,加生姜末3 克拌匀,用开水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先嘱患者用热生姜生擦患处,擦至局部充血为好,再将上药糊状敷患侧(上至太阳穴,下至地仓穴),宽约3公分。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并嘱患者用热水袋热敷。每天换药1次,至愈为度。
[功  效] 温经、散寒、通络。
[验  证] 治疗15例,病程2个月至半年以上。半年以内者,一般连续用药5--10,半年以上者,用药15天痊愈。
[备  注]引自1974 年《 新中医》(l)。
11 .天地膏治面瘫
[方  剂] 天麻、南星、钻地风、白僵蚕、白及各7.5克、巴豆5粒(去皮)、鲜生姜500克。
[制用法] 上药(前6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捣汁调和成膏,备用。用时取上药适最,贴于患者面部健侧(右歪贴左,左歪贴右),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7--8 小时即可取下,每天换药1次。
[功  效] 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验  证] 治疗450例,病程1周至5年。一般1剂即愈,有效率达90%以上。
[备  注] 引自1981年《 黑龙江中医药》(4)。敷药后皮肤发痒,局部教药处可能出现疮疹,不必用水洗。以防感染。注意防止药物流入口、耳、鼻、眼内。7天内需避风。
祝您母亲早日康复!
0/300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2011-11-16 07:26:10
  • 老人家这种情况,多为脑梗塞引起的面瘫。
    西医常用输液的方法,使用复方丹参及西药活血,但如果是虚寒性体质,则有可能把病治好了,却把病人体质治坏了。
    中医常用“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类的方剂治疗,可上网搜索相关内容。也可参见“爱问知识人-共享资料”上的《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临证录+血府逐瘀汤》一文中的相关章节。
    2*** | 2011-11-16 07:26:10 67 20 评论
    0/300
  • 2011-11-15 19:30:09
  • 一般都是通血管类药物,具体还是问问医生的好,不便回答,中医的话,最好找有经验的老中医,针灸毕竟有危险,效果还是有的
    | 2011-11-15 19:30:09 50 23 评论
    0/300
  • 2011-11-14 11:54:17
  • 丘脑腔隙性脑梗塞有很多种.比如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一样,都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多发性腔...

    查看全部>>

    丘脑腔隙性脑梗塞有很多种.比如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一样,都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辅助治疗:
    1、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2、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3、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
     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4、定期心脏检查
      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
       防治冠心病;
    5、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
     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
    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等
      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具体治疗请去医院(比如说上海的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的神经内科挂一专家号.
    公*** | 2011-11-14 11:54:17 65 20 评论
    0/300
  • 2011-11-13 15:22:23
  • 针灸+中药调理    大概一个月就能好
    e*** | 2011-11-13 15:22:23 36 26 评论
    0/300
  • 2011-11-13 14:28:46
  •    到医院做个详细的复检
    我*** | 2011-11-13 14:28:46 36 26 评论
    0/300
  • 2011-11-13 14:16:05
  • 此症为突发腔梗和面神经麻癖,在中医上称为中风,我给你提供以下中医调理方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因不能见到患者本人,以下方案仅供参考,最好请中医师辩证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一)一般治疗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时间的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涎壅盛者应吸痰,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以免引起窒息;出现吞咽困难或中脏腑昏迷者,视病情可给予鼻饲流质及药物;尿潴留或尿失禁时,宜留置尿...

    查看全部>>

    此症为突发腔梗和面神经麻癖,在中医上称为中风,我给你提供以下中医调理方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因不能见到患者本人,以下方案仅供参考,最好请中医师辩证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一)一般治疗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时间的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涎壅盛者应吸痰,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开,以免引起窒息;出现吞咽困难或中脏腑昏迷者,视病情可给予鼻饲流质及药物;尿潴留或尿失禁时,宜留置尿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液250ml冲洗膀胱,每日2次;保持大便通畅。
    
    (二)辨证论治  临床以分期为纲,分证为目。以分期、分证综合治疗为基本思路。分期主要根据发病时间与病情轻重。分证则以虚实为纲,邪气盛为实,精气不足属虚;邪实主要责之肝胃,正虚主要在脾肾。脑梗死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固脱、救阴固阳。所谓“内闭外脱”,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三)证治分类
    
    1、痰热内闭心窍证  脑梗死神昏、昏愦,鼻鼾痰鸣,项强身热,躁扰不宁,或频繁抽搐。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常用方剂:菖蒲郁金汤加减,配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鼻饲)基本处方:羚羊角粉(冲)2g、钩藤15g、黄芩15g、天竺黄12g、丹皮10g、石菖蒲12g、郁金15g、远志6g、姜竹茹12g、人工牛黄粉(冲)2g。水煎取400ml,鼻饲,每日2-3次。肢体强痉抽搐加全蝎9g、地龙12g;发热加金银花30g;便秘加大黄9g。可以配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2、风火上扰清窍证  神识恍惚,迷蒙,半身不遂。平素多有眩晕、麻木之症,情志相激病势突变,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治法:清肝泻火,熄风镇痉,开窍醒神。常用方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基本处方:羚羊角粉(冲)2g、钩藤15g、栀子15g、地龙12g、丹皮12g、大黄6g、郁金15g、石菖蒲12g、怀牛膝18g、珍珠粉(冲)3g。水煎取400ml,口服或鼻饲,每日2-3次。痰鸣加天竺黄12g、鲜竹沥30ml;呕吐加黄连6g、竹茹15g;发热加金银花30g、黄芩15g。可以配合醒脑静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3、痰湿蒙塞心窍证  脑梗死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治法:温阳益气,涤痰开窍醒神,佐以活血通脉。常用方剂:涤痰汤、参附汤。基本处方:半夏9g、天南星12g、桃仁9g、石菖蒲12g、白术30g、人参12g、茯苓18g。水煎取400ml,鼻饲,每日2-3次。肢体松懈瘫软加巴戟天18g、杜仲18g、淫羊藿15g;四肢厥冷加细辛6g、熟附子12g。可以鼻饲苏合香丸。
    
    4、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  突然神昏,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瘦,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常用方剂:参附汤,生脉散、独参汤。常用药物:人参12g、附子9g、麦冬30g、五味子12g、山茱萸30g、龙骨30g、牡蛎30g。水煎取400ml,鼻饲,每日2-3次。益气固脱:吉林参、五味子、麦冬、生龙齿。回阳救逆:熟附子。本型多为危重症候,多以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常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等救治。
    
    5、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脑梗死后症见眩晕头痛,面热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 脉弦有力。治法:清热泻火,平肝熄风,佐以活血通络。常用方剂:羚角钩藤汤或镇肝熄风汤等。基本处方:羚羊角粉(冲)2g、钩藤15g、栀子12g、菊花20g、白芍30g,丹皮10g、地龙12g、怀牛膝18g、鲜竹沥90ml(分3次兑入)。水煎取400ml,分2次温服或鼻饲。头痛、呕吐可用石决明30g,加龙胆草6g、绵茵陈15g、姜竹茹15g;咳嗽痰多加天竺黄12g;发热者加青蒿30g、黄芩15g。
    
    6、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脑梗死后症见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治法:熄风涤痰,活血通络。常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等。基本处方:天麻15g、白术30g、半夏9g、天南星6g、丹参20g、当归12g、桃仁12g、红花9g、桂枝9g、川芎9g。水煎取400ml,分2次温服或鼻饲。肢体拘急加全蝎9g或蜈蚣3条、白芍30g;言謇语涩或失语加石菖蒲12g、郁金12g;气虚加党参30g、黄芪30g。可以选用三七制剂等口服或静脉注射。
    
    7、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脑梗死后症见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治法:通腑泻热,涤痰醒神,熄风通络。常用方剂:大黄栝楼汤加减。基本处方:大黄9g、芒硝6g、栝楼30g、羚羊角粉(冲)2g、钩藤15g、地龙12g、天竺黄12g、鲜竹沥(兑)60ml、竹茹18g、胆南星6g。水煎取400ml,分2次温服,直至大便通畅,舌苔变薄;同时注意防止伤阴。便干舌燥,加生地、玄参;腹胀甚者加枳实、厚朴;可选用三七或银杏叶制剂。
    
    8、气虚血瘀证  脑梗死后症见面白或萎黄,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治法: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常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基本处方:黄芪45-90g、当归12g、川芎9g、丹参20g、地龙12g、红花12g、怀牛膝18g、葛根15g。水煎取400ml,水煎取400ml,分2次温服。患肢弛缓无力者加桂枝12g、炮附子6-9g、杜仲18g;言謇或失语加石菖蒲12g、远志9g;气短、纳差加人参9g。
    
    9、阴虚风动证  脑梗死后症见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法:育阴潜阳,养肝熄风,活血通络。常用方剂:滋营养液膏。基本处方:麦门冬30g、女贞子20g、旱莲草15g、黑芝麻30g、菊花15g、枸杞子20g、当归15g、石斛15g、白芍20g、熟地黄24g、沙苑子30g、阿胶(烊化)10g、太子参30g、丹参15g。水煎取400ml,分2次温服或鼻饲。烦躁失眠加酸枣仁20g;耳鸣加山茱萸15g;手足灼热加丹皮15g、麦冬30g。也可选用脉络宁注射液等。
    
    (四)其他治疗  可以选择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
    
    
    养*** | 2011-11-13 14:16:05 67 20 评论
    0/300
  • 2011-11-13 13:14:22
  • 建议最好是到医院征求医生的建议和意见
    1*** | 2011-11-13 13:14:22 37 26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2)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