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颅咽管瘤术后多长时间发病率高?

颅咽管瘤术后多长时间发病率高
D*** | 2014-10-14 03:17:02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4-10-14 17:10:25
  • 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发病率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70%是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
    广*** | 2014-10-14 17:10:25 323 198 评论
    0/300
  • 2014-10-14 10:10:15
  •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概述】 1.原发性肿瘤:起源于头颅、椎管内各种组织结构,如颅骨、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脉络丛、颅内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脊膜、脊神经、脊髓、脊髓血管及脂肪组织等;胶质瘤最多、脑膜瘤次之,再次为垂体腺瘤、神经纤维瘤、脑血管畸形等. 2.继发性肿瘤:转移瘤或侵入瘤等. 【发病率】 10~12/100000人口/年,仅次于胃、肺、子宫、乳腺、食道肿瘤,约占全...

    查看全部>>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概述】 1.原发性肿瘤:起源于头颅、椎管内各种组织结构,如颅骨、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脑垂体、松果体、脉络丛、颅内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脊膜、脊神经、脊髓、脊髓血管及脂肪组织等;胶质瘤最多、脑膜瘤次之,再次为垂体腺瘤、神经纤维瘤、脑血管畸形等. 2.继发性肿瘤:转移瘤或侵入瘤等. 【发病率】 10~12/100000人口/年,仅次于胃、肺、子宫、乳腺、食道肿瘤,约占全身肿瘤2.5%.儿童期为7.5%. 1.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 2.性别:一般发病与性别无多大差异,但松果体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颅咽管瘤、转移瘤、神经鞘瘤和畸胎瘤等,男性稍高于女性(男:女=3.2:1),而脑膜瘤则以女性发病率占优势(女:男=1.2~1.5:1). 3.发病年龄与肿瘤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理性质有一定关系: ①儿童:小脑幕下中线部位,常见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瘤等; ②成年:多发生于幕上,少数位于幕下,常见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等; ③老年:多位于大脑半球,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或转移瘤等居多. 【分类】 1.按生长部位分类:依肿瘤生长在颅内结构的不同部位而定,如额、顶、枕、颞叶,小脑、脑干、丘脑、鞍区、脑室内、小脑脑桥角区等. 2.按病理学性质分:WHO(1995) 类型各自的类别 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癌)、松果体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脑膜瘤内皮细胞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混合型、砂粒型、血管瘤型、乳头型、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垂体腺瘤a.无分泌性腺瘤;b.分泌性腺瘤: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c.垂体腺癌;d.垂体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含神经鞘瘤)听神经(鞘)瘤、3叉神经纤维瘤、舌咽神经瘤、副神经瘤等 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畸胎瘤、皮样或上皮样囊肿、拉赛克裂囊肿、胶样囊肿等 血管性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与侵入瘤a.来自肺、胃肠道、乳腺、泌尿生殖系等癌瘤的脑转移;b.由鼻咽癌、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等向颅内侵入 其他肿瘤浆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细胞瘤、肉瘤或不能分类的肿瘤等 胶质细胞瘤,临床上仍延用克诺汉(Kernohan)4级分类法:Ⅰ级: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均匀一致,分化良好,属于良性,但临床病理发展趋于向恶性发展;Ⅱ级:部分瘤细胞大小不一,偶见瘤细胞分裂相,属低级别恶性肿瘤;Ⅲ级与Ⅳ级:瘤细胞分化不良,大小及形态不一,深染,核分裂相多,并可见瘤巨细胞,属高级别恶性肿瘤. 【病因】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1.先天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2.遗传因素: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最具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单发性病灶占3/4,具有体细胞的突变,约有12%~17%可传给子代;多灶性病变则有细胞的染色体改变,家庭中的其他子代成员很有可能易感,约50%~65%能传给子代. 3.物理因素: (1)创伤:一般认为,创伤可引起脑、脑膜瘢痕组织间变而成为肿瘤. (2)射线:研究发现,放射区域的细胞突变是肿瘤形成的基础.此类肿瘤以恶性为多. 4.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可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肉瘤、垂体腺瘤和松果体瘤等. 5.生物学因素: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松果体瘤、肉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机制是它们进入细胞后,在胞核内合成DNA时(即细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变染色体的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与分裂功能发生畸变而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 取决于脑瘤的部位、性质和肿瘤生长的速度,并与颅脑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相关. 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躯体麻木、癫痫等.于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 急性发病者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加重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多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瘤并发急性弥漫性脑水肿,或因瘤体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颅内压增高:85%. (一)原因: 1.肿瘤的占位作用:肿瘤在颅内呈扩张性或浸润性生长,超过颅腔代偿限度(约达到颅腔容积的8%~10%),即出现颅内压增高. 2.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肿瘤压迫或因肿瘤妨碍了脑脊液的吸收. 3.肿瘤压迫脑组织、脑血管,影响血运导致脑的代谢障碍,或因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细胞瘤与转移瘤的异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刺激反应与毒性作用,使瘤周脑组织发生局限或广泛性脑水肿. 4.颅内静脉回流障碍:肿瘤压迫较大的静脉或静脉窦,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使脑组织淤血. 5.肿瘤卒中与变性:瘤内急性出血(瘤卒中)、瘤组织囊性变或坏死,使瘤体积迅速增大、脑水肿突然加重. 6.其它因素:摄入水分过多、反复呕吐、剧烈咳嗽或用力、不适当的腰椎穿刺及肺部感染或高热等引起的脑缺氧等,均可增高颅内压力. (2)症状: 1.头痛:多因颅内压变化和肿瘤直接影响等因素,使颅内敏感结构脑膜、脑血管、静脉窦和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为常见的早期症状,90%的脑肿瘤病人均有头痛. 多为搏动性胀痛或钝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生,时轻时重.一般于清晨或起床后出现,白天逐渐缓解,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每于呕吐后头痛多可减轻.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或用力,剧烈运动等,均可使头痛加重. 某些脑瘤所致头痛的部位可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脑膜瘤常引起相应部位头痛;垂体腺瘤多为两颞侧或额部头痛;幕下肿瘤头痛常位于枕颈及眶额部;脑室内肿瘤可因肿瘤位置移动、头位变化,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剧烈难忍的头痛,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恶心、呕吐:早期或首发症状,多伴以头痛、头昏.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典型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恶心或喷射性呕吐,且常于较剧烈的头痛、头昏之后发生,头位变动可诱发或加重.小儿颅后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而频繁,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成年人呕吐出现较晚.恶心、呕吐是因颅内压增高或肿瘤直接影响迷走神经核(呕吐中枢)所致. 3.视乳头水肿与视力障碍:与脑肿瘤的部位、性质、病程缓急有关.如颅后窝肿瘤出现较早且严重,大脑半球肿瘤较颅后窝者出现较晚而相对要轻,而恶性肿瘤一般出现较早,发展迅速并较严重. 可演变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逐渐下降.出现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向心性缩小,以及视乳头继发性萎缩.长期颅内压增高常致失明. 眼球外展麻痹亦常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可出现斜视和复视. 4.精神症状:因大脑皮质遭受损害引起,表现为淡漠、迟钝、思维与记忆力减退,性格与行为改变,进而发展为嗜睡、朦胧或意识不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较明显,额叶肿瘤经常引起精神症状,或表现有欣快、易激动及痴呆等. 5.癫痫:20%~30%,其中半数病人为首发症状. 6.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呈缓慢增高者,生命体征多无变化.颅内压显著增高或急剧增高可表现缓脉,常慢至50次/分钟左右,伴有呼吸深慢,血压代偿性升高等.这些已属脑疝前期或已有脑疝的表现.如继续恶化,则出现脉搏细速,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或潮式样呼吸,血压降低以致周身循环衰竭,最后呼吸停止.下丘脑及脑室内肿瘤或恶性肿瘤,可出现体温波动,体温常升高. 2、神经系统定位征象:是肿瘤所在部位脑、神经、血管等受损的表现,反映脑肿瘤部位所在. 3、内分泌与周身症状. 【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 2.头颅X线平片检查: 3.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细胞计数、蛋白及生化测定. 4.头颅超声波检查. 5.脑电图检查:约90%的脑肿瘤可出现异常脑电图.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耳蜗以短声刺激后,从双侧头皮上记录到的大脑皮质电位变化,其电位来源于脑干听觉通路,故称之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上可用来客观地评价脑干功能障碍的部位,依波峰情况能早期诊断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等. 7.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测定: 8.脑血管造影: 9.脑室造影:经颅骨钻孔、直接穿刺侧脑室将气体或造影剂(如碘油、碘苯葡胺等)注入脑室内,以显示脑室系统的方法.由于颅内肿瘤的占位效应,常压迫相应部位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使其变形、移位或梗阻.依据这些改变,常可对颅内肿瘤作出定位诊断. 10.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治疗】 1.手术治疗:为目前颅内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原则:a.生理上允许;b.解剖上可达;c.技术上可行;d.得多于失、利多于弊. (1)完全切除 (2)次全与部分切除 (3)减压性手术与脑脊液分流术 2.放射治疗:60钴、直线加速器或高能量X线. 原理:射线穿过组织时,在其轨迹上将能量传送至组织细胞,细胞核对辐射极为敏感,射线通过直接作用或自由基的间接作用,使DNA结构发生改变,产生DNA单链、双链的断裂,导致受照组织细胞的变性与死亡.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状态,是影响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越活跃的组织细胞,对射线越敏感.多数脑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增生活跃,因而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是构成辐射治疗脑肿瘤的重要基础.组织细胞受照后的损伤分为潜在性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和致死损伤,其中潜在性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修复. 3.化学治疗:人出生后神经细胞即不再分裂,胶质细胞也仅有低度再生,而脑肿瘤细胞却不断进行核分裂,这种细胞生长繁殖之间的差异,使抗代谢或阻断核分裂的药物起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脑肿瘤化疗要求具备几个条件: (1)肿瘤血管分布相对丰富,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大; (2)化疗药物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3)化疗药物具有对肿瘤细胞有效杀伤或抑制功能; (4)选择有效的途径,使肿瘤细胞处于高浓度化疗药物的环境中. 4.激素治疗: (1)以减退脑水肿为目的,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 (2)针对垂体腺瘤或颅咽管瘤等作为内分泌激素的补偿治疗; (3)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尿崩症,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长效尿崩停注射液的抗利尿作用进行治疗. 5.免疫治疗:主动或被动免疫手段.宜在治疗前对肿瘤行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先降低宿主的瘤负荷,以最大限度增加机体的相对免疫力. 6.中医药治疗.
    B*** | 2014-10-14 10:10:15 335 195 评论
    0/300
  • 肿瘤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