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古代世外高人为什么不出门交流智慧还这么高

首页

中国古代世外高人为什么不出门交流智慧还这么高

在中国的古代有过很多智慧超群的世外高人 如鬼谷子 黄石公 孔明 张三丰。。。。 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隐居在深山老林里 天赋高 学识丰富 很少抛头露面 自己自足 专心写书 可是我不明白这些世外高人的隐士们就算他们天赋再高 也要出门跟人交流长见识学新的东西 我的一个亲人说这些都是人精 到我听别人说如果人长期呆在家不出门和人交流就会呆傻 而且这些隐士高人有的在深山老林隐居好几年不出门 鬼谷子 黄石公写的著作让凡人不停的研究尤其是《易经》《奇门遁甲》《本经阴符七术》《太公兵法》张三丰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武功张氏太极拳 好多人学了它在家修炼多年 人们用一句话形容太极十年不出门 请问这些世外高人为什么长期不出门跟许多人交流 依然有这么高超的智慧还写出这么深奥的著作?是不是他们都是高智慧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用易容术把自己弄成地球人模样写出深奥的著作为地球人做贡献?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1-05-12 10:43:55
  • 因为他们彻底明白了,这个世间,无论什么事,无论你怎么搞,都不可能搞出个什么名堂来!

    2***

    2011-05-12 10:43:55

  • 2011-05-12 10:29:23
  • 朋友们说的其实都是后人编篡的夸张的艺术形象,而非真实之人的真实情况.就像今天的超人.
    

    1***

    2011-05-12 10:29:23

  • 2011-05-12 10:10:33
  •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古人还是注重交流的。

    龙***

    2011-05-12 10:10:33

  • 2011-05-12 10:02:59
  • 读古书,加天赋得的

    1***

    2011-05-12 10:02:59

  • 2011-05-12 09:43:54
  • 古代生活节骤慢,没有现在这么快.信息更新很慢

    古***

    2011-05-12 09:43:54

  • 2011-05-12 09:41:29
  • 世外高人必然也是“室外高人”,阅历加思考

    1***

    2011-05-12 09:41:29

  • 2011-05-12 09:35:00
  • 用脑者大智若愚
    用电脑者大愚若智

    1***

    2011-05-12 09:35:00

  • 2011-05-12 09:26:59
  • 因为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最大化使得其强大,人最大的敌人终归还是自己。出外也不会少了酒肉朋友,真朋友真的知识很多吗?

    冷***

    2011-05-12 09:26:59

  • 2011-05-12 09:26:58
  • 知识来源于生活。
    无可否认过去的整个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是人也是得生活啊,而且更贴近于生活、更能懂得人性。更不需要被现在这么多的商品、资讯所诱惑或干扰。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或许应该理解为: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说到交流,古时候的人不会比所谓的现代文明人差。你能确定你的交流能力、你的口才、你的办事能力比那时的人强?你家的桌椅、床柜、碗筷比那时的人做得好?现代人的手艺恐怕是无法与那时的人比的。

    1***

    2011-05-12 09:26:58

  • 2011-05-12 09:24:23
  • 诸葛亮:“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还有鬼谷子纵横捭阖,阴谋阳事。有本书《鬼谷子智慧》常万里编。很高深哦~~~

    刘***

    2011-05-12 09:24:23

  • 2011-05-12 08:54:04
  • 古人不是不出门,是出门咱不知道吧。古人年少都喜欢游学,不然也不会有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且古代易学都比较发达,他们说不定真能观天象,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呢。

    2***

    2011-05-12 08:54:04

  • 2011-05-12 08:52:15
  • 好多高人的著作都是附会名人的伪作哦

    多***

    2011-05-12 08:52:15

  • 2011-05-12 08:50:46
  • 无畏的回答,请去参考资料寻找答案

    2***

    2011-05-12 08:50:46

  • 2011-05-12 08:34:27
  • 无情的娃娃轻武器我期待 

    2***

    2011-05-12 08:34:27

  • 2011-05-12 08:02:24
  • 首先他们是和别人交流的,不是孤家寡人。
    其次交人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也不行,还有和你交往的人的素质。
    再有就是他们的天赋过人,悟性极高,同样经历的人或事,他们比一般人看得更深。
    还有就是这些人确实是高人,但好多成份也是传说,本人不会比传说更高明。
    最后就是往往是多人或者是群体的智慧都加到一个人身上,所以光辉耀眼。

    悟***

    2011-05-12 08:02:24

  • 2011-05-12 07:16:59
  • 1、古时知识量有限,据说,所谓“学富五车”的文字量只相当于一本新华字典;
    2、古时没有媒体网络,这些老先生们青少年时游学经历,他们自己不说,没多少人知道;如果足够长寿,鉴于那个时代人口寿命状况,知道的人也都死了
    3、我们文化传统喜欢为贤者晦,喜欢神话和神秘化一个人——尤其是受益者,更是如此
    4、孔明相对入世,而且成名较早,政治地位较高,因此其游学交往经历有明确记载——恰恰说明交流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那些隐士们的隐秘交流体系是存在的
    

    三***

    2011-05-12 07:16:59

  • 2011-05-12 03:06:53
  • 古今中外都尊首创,后人的平均智慧不比前人的平均低。只不过前人已经修了千百条路,后人再想另辟蹊径实属难上加难——行为艺术搞得那么火爆,那么多争议,原因正在此。
    再一个就是由尊重变夸张的以讹传讹。实际上你想想,古代的世外高人有多少,而从人类出现起到现在又总共有多少人——所以以我们这样庞大分母中的一员去看小小分子中的一员,自然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了。
    在一个是理解问题,有些时候我们把不易理解的话语记得牢牢地,整天都在琢磨,实际上只是古文中缺少了上下文造成语境缺失或是书籍传抄中有错讹颠倒遗漏。
    我们现代人才是伟大的,牛顿千辛万苦创立的三大力学定律和微积分,我们不是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吗,而且我们不只是学牛顿一个人的创建,我们学了一大堆高人的高见。尊重古人,更要看重自己。

    1***

    2011-05-12 03:06:53

  • 2011-05-12 01:11:42
  • 在隐居之前,已经游遍明川大山,见过各地风土人情,生灵万物,日月星辰,对宇宙苍生了然与胸之后才去隐居的。

    开***

    2011-05-12 01:11:42

  • 2011-05-12 01:09:24
  • 肯定要出门的啦,不一定是自己,徒弟出去也一样的嘛

    2***

    2011-05-12 01:09:24

  • 2011-05-12 00:54:31
  • 据我所知。室外高人也没怎么高,最高的也没能超过2米。另外,室外高人一般都在室外。偶尔有几个在传说有三四层楼那么高的,其实大多都是谣言。室外高人,之所以是室外高人,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所造就,缺一不可,当然也少不了有那么一点天赋与本事。真正一身本事,浑身是胆的,少之又少。

    清***

    2011-05-12 00:54:31

  • 2011-05-12 00:13:18
  • 成为高手的前提往往是家藏万卷书或发现了某某秘籍。。。。
    所以通过书他们不出门也了解了外面的情况。。。

    西***

    2011-05-12 00:13:18

  • 2011-05-12 00:10:39
  • 1:有道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书里有很多知识 。
    2:谁说他们不出门 又没人监视他们 他们再干什么你知道吗?
    3:以讹传讹会神话他们 不见得说有的都是真实的 。
    4:隐居的时候你发现 他们都垂垂老矣年轻的再干什么?
    5:他们还有很多朋友 一般都是牛人 或者和他一样都是隐士这些都不是普通人。
    6:古代中国的的知识体系 更接近哲学 不像现代科学。
    7:师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当以一个人 到一定境界 任何事 物 大自然存在的 都是可以学习 书本里总有局限性 文字不能表达的东西。
    8:古代  士农工商 士里边有隐士 这些人都是有师承关系的 和朋友圈子的。
    这就是我对你问题的 质疑 和回答。

    墨***

    2011-05-12 00:10:39

  • 2011-05-11 23:58:53
  • 把一些传奇,演义当作历史来理解,觉得古代的人都深不可测。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这是在世界上认可了的,发明这些东西也是生产活动中顺其自然产生。
    如果看演义,孔明还发明了神奇的牛头木马车。演义演义,只不过把一辆独轮木车变成是神车而已。
    还有,“中国古代人还有轻功呢!没有失传,现在还有人会轻功,隐藏在深山老林里,因为是高人,所以不露”。你信吗?
    有些古典名著,故事包含有天文地理历史,作者搜集史记,唱本,传说加以整理再根据自已想法编成的。大多数作品花掉一生精力。

    1***

    2011-05-11 23:58:53

  • 2011-05-11 23:08:43
  •   那要看是哪个方面的人了,比如说“邋遢道人张半仙”(张真人这么自称)这样的,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内生性的高人,那几乎完全不需要与人有多少交流。道理很简单,自省比交流对道德、思想境界的提升更有效。事实上不只是中国,西方很多哲学、文学方面的大家也都是几乎终身半隐居的,比如康德,比如奥斯汀。
       然而如果是经纶国务,或者做出了很多对社会有影响的大事的人的,那一定是跟外界人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仅凭个人天赋就可以治国安邦的绝对是极少数。就拿诸葛亮来说吧,他躬耕陇亩的同时可是也在观察天下大势的,他的哥哥诸葛瑾(不怎么出名,但是有个儿子诸葛恪很有名)是孙权的谋臣,他的两个姐姐嫁的对象也都不是一般人。
      再加上他所交结的朋友可都是名士,你想,他这算是长期不出门、不与人交流么? 再提一句,其实有才的人很多,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人知道。所以民间总会有些非常优秀的人。很多时候,与这些人交流,甚至只是接受他们的某些想法,都会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再加上成为高人的人,多少都是些天资不凡的人。
      一旦有机会,他们当然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

    海***

    2011-05-11 23:08:43

  • 2011-05-11 22:55:53
  • 古人云,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从已知记载中名人都是经常云游天下的,老子出函谷关,孔子游六国等等!所以古人空有智慧做宅男是没有道理的

    2***

    2011-05-11 22:55:53

  • 2011-05-11 22:54:30
  •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x***

    2011-05-11 22:54:30

  • 2011-05-11 22:39:18
  • 不出门吧我觉得是一种自闭修习法!让自己安静的读书。领悟自己所读的 。你现在能安心的读很多书你也是高人

    l***

    2011-05-11 22:39:18

  • 2011-05-11 20:56:26
  • 古代一些东西留到现代毫无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
    《易经》《奇门遁甲》《本经阴符七术》《太公兵法》这些都是我国“文化遗产”,好好研究吧。研究好了,等美国人发明个时间机器,把你传送到古代发挥去吧。

    c***

    2011-05-11 20:56:26

  • 2011-05-11 20:45:28
  • 不出门就没有交流么?

    i***

    2011-05-11 20:45:28

  • 2011-05-11 20:12:41
  • 世外高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自然不同,外人不了解罢了。

    b***

    2011-05-11 20:12:41

  • 2011-05-11 19:02:37
  • 有一种力量叫想像………………

    半***

    2011-05-11 19:02:37

  • 2011-05-11 18:59:47
  •     黄石公原在庄襄王中担任股肱大臣,辅佐幼帝有功。后在帝国皇宫中被收为门客谋臣,是专门研究兵法的大学士,曾用名“方衍”。宰相吕不韦主编的古代百科全书式著作《吕氏春秋》中“论威”、“决策”、“三略”等诸篇兵法,都是黄石公撰写。后受吕不韦与秦皇逼交《太公兵法》之害,又看透他们狼狈为奸的暴政手段,才弃仕与另三位大臣一道归隐商山,这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山四皓”之称呼。

    老***

    2011-05-11 18:59:47

  • 2011-05-11 18:37:49
  • 我想,古代高人隐居深山,并不是不出门,不与人交流,而是不在政府里任职,不追求在政府里任职。其实,这些高人在民间还是有很大的活动范围的,他们交往的大多数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朋友也很多,有充足的信息来源。否则,也不会让后人都知道他们这些高人的存在。

    1***

    2011-05-11 18:37:49

  • 2011-05-11 18:00:15
  •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儒家的。
    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这是道家的。
    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这是佛家的。
    古圣人的境界,不是现代人所了解的

    极***

    2011-05-11 18:00:15

  • 2011-05-11 17:39:16
  • 现在社会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我国古人虽然读了很多古书,却没有对此有多少建树,可见其局限性。

    雾***

    2011-05-11 17:39:16

  • 2011-05-11 17:27:07
  • 我看是他们年轻云游四方后,学有所得老了才隐居在深山老林里写书。再说古人可不象现代人贪嗔痴这么重。所以看问题才这么深邃!道法自然啊!呵呵

    1***

    2011-05-11 17:27:07

  • 2011-05-11 17:26:43
  •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世外高人,心合于道,而道生万物。故不出门,知天下。

    虚***

    2011-05-11 17:26:43

  • 2011-05-11 10:50:43
  •   你搞错了,古代的世外高人,不是你说的那种情况。一个所说的高人,哪高啊?如果一个人,没有交流的通道,他去哪里,了解一些情况和事实呢?说明,这些世外高人,一定有那种信息来源。要么,和宗教有关,要么和所说的那种儒家,还有什么什么家的有很密切的来往,可以得到很详细的资料用于分析事实。
      最后,达到成书立传的。否则,如这样想,这些世外高人,和边远山区的山民有什么区别呢?当然,不排除有那种人。可是,这种人一定要有很深的分析和那种动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古代的事,是有规律可考的。呵呵,你可以试试去找找看。古代的发展历程,是有规律的。
      所以,呵呵,他们不用出门,就能根据这个规律来推测历史的发展动向的。这点,确实存在。但是,这个脉络,要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心血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就好像一个高超的医者给数名病危的人治病一样,这个人要不休息,要密切关注病情。用那种做法去处理这个事情,才可能有大的收获。
      那些有名的将帅指挥作战,也是用同样的思路。

    1***

    2011-05-11 10:50:43

  • 2011-04-27 20:41:58
  • 不是有神游太虚吗?

    2***

    2011-04-27 20:41:58

  • 2011-04-27 19:45:41
  • 怎见得,他们不出门交流呢?
    以孔明为例,三国演义上就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可不是躲在家里不见刘备,而是出门云游去了。还去了很长时间。并且,诸葛亮朋友很多,什么徐庶、崔州平、等等。孔明,卧龙的称号,就是朋友们送的。黄石公授张良太公兵法,几次三番试探,可见此人阅世甚深,必然与人多有交往。另外,张氏太极拳,并非张三丰所创。易经,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羑里时,编纂推演。周文王可不是隐士。隐士也不等于是不与人交流,不学习。

    大***

    2011-04-27 19:45:41

  • 2011-04-27 18:01:00
  • 战国时期农民怎么种田到清朝农民依然怎么种田。战国时怎么打仗到清朝还怎么打仗。没多少新知识。你所说的世外高人的“超能力”很多是是被后人神化夸张的。

    h***

    2011-04-27 18:01: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