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骨科

胆囊炎背部疼吗?

医生说胆囊炎有背痛的临床表现,背痛主要表现在以右侧为主,但背痛不单纯是由于胆囊炎引起的。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文章,说患有胆囊炎的病人要以中药为主,不知道什么药好啊,医生给我开的叫胆安茶,说效果好,我不了解啊,有没有病友知道啊,拜托啊.....
1*** | 2011-03-31 15:45:16

好评回答

2011-03-31 17:56:29
2*** |2011-03-31 17:56:29 841 490 评论
胆囊炎
胆囊炎是由于胆道系统受到细菌、结石、化学因子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种病理改变的胆囊炎性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以右胁下疼痛及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2类。中医古代文献归属于“胁痛”、“结胸”、“黄疸”范畴。
一、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系由细菌感染,浓缩的胆汁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查看全部>>

胆囊炎
胆囊炎是由于胆道系统受到细菌、结石、化学因子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种病理改变的胆囊炎性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以右胁下疼痛及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2类。中医古代文献归属于“胁痛”、“结胸”、“黄疸”范畴。
一、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系由细菌感染,浓缩的胆汁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胆囊炎性疾病。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以发热、右胁下疼痛及压痛、呕吐、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患者,常有慢性胆囊炎伴多次胆绞痛发作史。可因情志郁怒,中焦湿热,过食油腻,虫积等而诱发。典型症状是右胁下剧烈的绞痛,常突然发作。疼痛可先在右胁下,并可放射至右肩胛部和背部,吸气时可使疼痛加重。胆囊区疼痛拒按、有压痛。同时可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黄疸等症状。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滑数。
【诊断要点】①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常突然发作。②有右胁下绞痛、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既往常有类似发作的病史。③胆囊触痛征阳性。少数病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伴有明显压痛。④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⑤胆囊区X线平片有时可见不透光的结石或炎性肿块阴影。⑥B超检查胆囊液性暗区增大,胆囊壁增厚,有时胆囊内可见结石反射光团。
【病机分析】胆为中清之腑,以通为用。急性胆囊炎多系湿热之邪侵袭肝胆,肝胆失疏,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则右胁下剧烈绞痛。湿热熏蒸,气血凝滞,故右胁下痛呈阵发性加重,拒按,有压痛。肝胆经脉循胁肋,肝胆气滞,疼痛可先在右胁下,并可放射至右肩胛部和背部。湿热蕴结不解,可出现寒战、发热、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等。湿热留恋胆腑,热结阳明,则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及黄疸等。脉弦滑乃湿热内蕴之故。凡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中焦湿热、虫积等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使肝脏疏泄和胆腑通降功能失权。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邪实。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多表现虚实夹杂的证候。总括急性胆囊炎的病机,乃为湿热内蕴,肝胆失疏,气血瘀滞,热结阳明,不通则痛。
【辩证论治】根据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是“右胁下疼痛”。主要的病理因素是“湿热”、“气滞”、“结聚”。治疗当着眼于清利、疏泄、通滞。可用大柴胡汤加减图治。这样才能使剧痛减、湿热祛、结聚散,从而减轻病人的疾苦。常用基本方:柴胡、郁金枳实、黄芩、生大黄(后下)、炒山栀、法半夏各10克,虎杖、赤白芍各15克,金钱草30克,蒲公英20克,生甘草6克。方义: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行气止痛,黄芩、山栀、金钱草、蒲公英、虎杖清胆化湿,大黄、枳实通腑攻下,泻下实热,又有行气活血导滞之功。实验证明,大黄不但能增加肝胆汗分泌,又能弛缓狄氏括约肌,且抗菌谱广、副作用小,被推荐为胆道疾病的首选药物。赤芍、虎杖活血通络利胆。半夏虽辛温而燥,但与苦寒之药配伍,辛开苦降、开痞散结,有助清化湿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防苦寒太过而伤正。
加减:右胁下痛剧加青皮、川楝子、延胡索;热盛加银花、连翘;右胁下触及包块,压痛拒按加丹皮、丹参、桃仁;恶心呕吐甚者加黄连、竹茹;湿热重者加厚朴、苍术;有黄疸者加茵陈;蛔虫梗塞者加川椒、乌梅;伴有胆石者加海金沙、鸡内金。
二、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可与胆石症同时存在,亦可因胆汁郁积而致。但就国内所见,非结石的慢性相当常见。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而就医时即为慢性。临床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性钝痛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发作时的症状可与胆囊结石的发作相似。患者右胁下隐痛或压痛,痛涉肩背,脘腹胀满,胸闷嗳气,食欲减退,面色无华,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细弦。上述症状虽不严重,却顽固不愈,往往进油煎或多脂食物后加剧。在有胆总管结石时多伴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若反复发作,可出现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象细弦而数等症状。
【诊断要点】①有肿胁下隐痛、压痛及叩击痛体征,部分患者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②超声波检查可探查出膨大或缩小的胆囊、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较大的胆石等情况,有诊断价值。③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胆石、膨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或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④胆囊造影术可用以发现胆石及胆囊缩小变形、胆囊浓缩、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等慢性慢性胆囊炎征象。⑤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有助于探查胆囊内结石、胆总管大小及有否胆石存在。
【病机分析】该证病位在胆,而涉及肝与脾胃。在生理上,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健旺。在病理上,胆囊为病,肝气郁滞,肝失疏泄,郁滞不通,则右胁下隐痛,痛涉肩背。肝郁气滞,气机失于条达,而胸闷嗳气。肝胆气滞,由气及血,气血不畅,瘀结胆囊,故右胁下有压痛。肝胆疏泄正常,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一旦肝胆失其疏泄之职,继则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见脘腹胀满、食欲减退之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可致面色无华、乏力等。脾胃虚弱,又可助生湿邪,湿邪既可困脾,又可侵犯肝胆。湿邪常见寒湿与湿热2类,寒湿可见舌淡苔白腻,湿热可见舌红苔黄腻。就临床所见,还以湿热之邪为多。若湿热之邪久羁,或素体阳虚,或出现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右胁下隐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的肝阴亏虚、气机郁滞的证候。总括其病机:乃肝郁气滞、胆失疏泄、气血郁滞、湿热(寒湿)内蕴、脾胃虚弱。若久延不己,可出现阴虚气滞的证候。
【辩证论治】就临床所见,此证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虽然症状不严重,但缠绵难愈。此类病人,有的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有的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而就医时即为慢性,有的胆石病同时存在。临床突出的表现是右胁下隐痛及脘腹胀满等胃肠道症状。治宜疏肝利胆、行气活血、清利湿热、健脾和胃法。常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基本方:柴胡、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赤白芍、虎杖、金钱草、白术、茯苓、鸡内金、甘草。加减:右胁痛甚加延胡索;右胁下压痛明显加川芎、丹参;泛恶作呕加竹茹;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脾胃虚弱去金钱草加党参、山药;中焦气滞去虎杖、金钱草加佛手、川厚朴、广皮;寒湿困脾去赤白芍、虎杖、金钱草,加苍术、厚朴、姜半夏、广皮。脾阳虚去当归、赤白芍、虎杖、金钱草,加制附子、干姜;湿热偏甚者去白术、茯苓、加黄黄芩、炒山栀、茵陈;有胆石者加海金沙。慢性胆囊炎的湿热内蕴与急性胆囊炎的湿热壅盛,在症状和病理程度上有轻重之分,慢性者湿热较轻,急性者湿热较重,所以临症用药应有侧重。慢性胆囊炎有时可无明显的湿热、寒湿之象,仅见右胁下隐痛、脘腹胀满、饮食减退、舌苔薄白、脉弦细之肝郁脾虚的证候,治疗当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可以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即六君子汤加柴胡、白芍)为主方,随症加减,缓收其功。
慢性胆囊炎,病程较长,若治疗不及时,湿热久羁,耗劫肝阴,可见右胁下隐痛,其痛绵绵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的阴虚气滞的证候。治宜养阴柔肝理气法。常用加味一贯煎,药如生地、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金钱草。若口干、烦热甚者加生白芍、杭菊花、女贞子;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在治疗阴虚气滞证之慢性胆囊炎时,用药当补中寓通,刚柔相济,润燥配伍,时时顾护阴血。疏肝时宜加用当归、白芍、生地等养阴柔肝之品,以监制行气走窜药物之燥性。阴虚便秘不可峻猛攻下,以润下为好,以防伤阴劫液,使阴虚更甚。
(《郑钦安医书阐释》:现代用小柴胡汤以治疗具有本方主症的多种疾病,如感冒、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各型肝炎、胆囊炎、胸膜炎、肾炎及产后发热、长期潮热等,只要加减适宜,均能收到良效。)
总之,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治胆勿忘肝与脾胃,通利兼顾气血阴液,从而使补而不滞,利而不伤,刚柔并举,此乃治疗之关键。
--详见“爱问知识人-共享资料”上的《现代中医内科学-何绍奇》。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11-04-06 16:58:55
  • 有这种症状的,一定别生气,要慢慢调养,是病七分养这是常识,多喝水,我姑姑当时喝的是胆安茶,坚持半年才好的,不要乱用西药
    圆*** | 2011-04-06 16:58:55 818 49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骨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