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失眠的症状都有些什么?

妈妈晚上不睡觉起来打扫卫生,织毛衣影响全家人休息。她这种是不是很严重?
1*** | 2011-01-29 10:18:08

好评回答

2011-01-29 19:32:34
沉*** |2011-01-29 19:32:34 44 2 评论
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它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益,具体归纳如下: 

(1)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

查看全部>>

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它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益,具体归纳如下: 

(1)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2)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不能认为:失眠不过是小问题,算不了病而延误治疗。 

(3)身心松驰,有益睡眠。睡前到户外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沐浴,或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诱导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有许多具体方法,例如:放松功,已在民间流传,可以借助。此外,再介绍两种简而易行之法: 

①闭目入静法。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然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胧状态。 

②鸣天鼓法。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4)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例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沥淅沥声音的磁带,或音乐催眠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5)饮热牛奶法。睡前饮一杯加糖的热牛奶,据研究表明,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氨酸进入脑细胞,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样式物质,具有镇定安神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6)合适的睡姿。睡眠姿势当然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但睡眠以侧卧为佳,养生家曹慈山在《睡诀》中指出:“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 

(7)若疲劳而难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因为,这类水果的芳香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而易进入睡眠状态。 

(8)若因出差在外,不适应环境而致失眠时,应先有思想准备,主动调适,有备无患,不致因紧张担心睡不好。同时还可采用以上助眠之法,则可避免失眠。 

采用上述诸法,做到寝时不言谈,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过度用脑,上床后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安静;另外,注意卧室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床铺硬软适宜,则能提高睡眠质量。睡得好,起床后精力自然充沛。 
祝你早日摆脱失眠困扰,一觉睡到大天亮!!! 

现代医学家证实,食疗对于失眠来说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优于安眠药,无副作用。下面介绍数则以供试用: 

(1)食醋一汤匙,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可以催眠入睡并睡得香甜。 

(2)经常失眠者,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有令人入睡的疗效。 

(3)血虚失眠者,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也可用龙眼肉10g,红枣5个去核,蒸鸡蛋一个食用,每日一次。 

(4)心虚、多汗、失眠者,用猪心一个切开,装入党参、当归各25g,同蒸熟,去药,吃猪心并喝汤,有良效。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取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帮助入睡。 

(9)洋葱适量捣烂,装入瓶内盖好,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一般在片刻之后便可入睡。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11-02-07 21:33:10
  • 就是睡不着了。
    h*** | 2011-02-07 21:33:10 10 10 评论
    0/300
  • 2011-02-07 09:40:25
  • 第二次更年期
    b*** | 2011-02-07 09:40:25 13 10 评论
    0/300
  • 2011-02-06 12:45:54
  • 睡眠的质或(和)量的不足,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时,称为失眠。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多恶梦;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 6小时;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类: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

    查看全部>>

    睡眠的质或(和)量的不足,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时,称为失眠。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多恶梦;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 6小时;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类: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 3~6个月;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按严重程度分类: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失眠的诊断】
    
      1.入睡困难、多醒(睡眠片段)、表浅、早醒或(和)全夜睡眠不足,在半年以上。
    
      2.由于睡眠的质或(和)量的不足,白天产生嗜睡和一系列神经症状。但对睡眠的期望过高和对失眠的焦虑恐惧,与症状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3.几乎所有慢性失眠患者,由于分辨不清入睡与清醒的界限,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个别甚至是“假性失眠”)。因此,应该使用全夜睡眠脑电图(s一 eeg)或多导睡眠图(psg)进行监测(详见“多导睡眠图”一节),以了解失眠的真实情况。两者对失眠的量化指标是:①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30分钟。②睡眠多醒不实。>5分钟的觉醒在2次以上,总觉醒时间>40分钟。③睡眠表浅。3~4期深睡或快速眼动(rem)睡眠<20%.④早醒。醒起时间>30分钟。⑤睡眠不足。一般成人可以每天7小时计,睡眠不足通常以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记录时间)<80%为标准(老年人可按<65%计算)。
    
      【失眠的治疗】
    
      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解决失眠的病因问题,常见的如:
    
      (1)脑器质性疾病:因累及与睡眠的发生与调控有关的脑部结构如前脑基底部、丘脑、脑桥等引起,见于包括供血不足在内的各种脑病变。s一eeg常见rem潜伏期延长,次数减少(≤3次),比例下降(<20%)。
    
      (2)躯体疾病:见于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和感染中毒性疾患和睡眠呼吸障碍等,以及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心悸、气短、咳嗽、尿频等不适症状的干扰。主要表现为睡眠表浅片断。
    
      (3)心理因素:因负性生活事件或工作过度紧张等,引起精神焦虑、紧张、思虑过度所致,最为多见,大多伴有各种神经症状。
    
      (4)清醒-睡眠节律失调:主要见于长期生活不规律,夜班或倒班工作等情况。
    
      (5)药物性失眠:与药物本身的兴奋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撤药反应以及白日镇静剂引起的清醒-睡眠节律失调有关。
    
      (6)老年性失眠:除系躯体功能老化的表现外,也与老年期各种颅脑-躯体疾患增加、用药增多、各种精神因素增加以及体力活动减少等有关。
    
      2.认知-行为疗法适用于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可有较持久疗效。
    
      (1)认知疗法:消除或纠正患者对失眠产生的不正确认识,和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每周2~3次,每次1小时,连续2~3个月。例如纠正患者对睡眠时间的过高期望;指出白天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失眠的焦虑恐惧有关;指明作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分析既往疗效欠佳的原因等。
    
      (2)行为疗法:教授患者一套“睡眠卫生”,如上床前后如何保持精神躯体的松弛;一旦不能入睡,即行起床进行一些轻松的文体活动,避免失眠与卧床形成条件刺激等。
    
      3.药物疗法:主要应用一过性或短期失眠,且不宜连续应用5~7天以上,对慢性失眠,应该仅在过度疲劳紧张、疼痛不适或次日有重要活动等情况下,偶尔采用,并根据失眠特点使用时效长短不一的安眠药物。应警惕药物的副作用、禁忌证和长效安眠药次日的延续作用。
    
      4.其他治疗理疗、针灸、耳针、中药等均可酌情应用。
    W*** | 2011-02-06 12:45:54 39 4 评论
    0/300
  • 2011-01-29 15:34:00
  • 建议去中医院  看看中医大夫  对症的开些治疗的药 
    调养一段时间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美*** | 2011-01-29 15:34:00 12 1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