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请问血压正常的人.....

请问血压正常的人,会得糖尿病吗?
y*** | 2011-01-01 19:17:48

好评回答

2011-01-01 19:20:26
1*** |2011-01-01 19:20:26 200 107 评论
血压的高低一般与糖尿病的病因无明确的关系。
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高糖、高热量、高脂、不良精神刺激、缺少运动等)。 
因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高血压与糖尿病常可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但糖尿病并非是由高血压引起。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18-11-17 15:57:25
  • 血压正常也可以患糖尿病。可以说血压和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的疾病,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胰岛素作用缺陷有关。血压正常的人,如果血糖浓度升高,也可以确定是糖尿病,也需要科学治疗,控制血糖浓度。
    最*** | 2018-11-17 15:57:25 0 0 评论
    0/300
  • 2011-01-01 20:49:22
  • 血压与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得不得糖尿病,并不取决于血压的高低。
    王*** | 2011-01-01 20:49:22 165 115 评论
    0/300
  • 2011-01-01 20:36:11
  • 怎么会得糖尿病 ?
    
    因为遗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4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2型糖尿病:第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这样的胰岛素分子功能很差,就象工厂生产的次品一样。第...

    查看全部>>

    怎么会得糖尿病 ?
    
    因为遗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4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2型糖尿病:第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这样的胰岛素分子功能很差,就象工厂生产的次品一样。第二种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因此在细胞膜上没有胰岛素作用的位点,也就发挥不了降糖作用。第三种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该基因20余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这种病人的细胞不能对葡萄糖进行有效代谢,因而在体内聚集。第四种是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第二类是非孟德尔遗传。目前认为,大多数2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疾病。
    第三类是线粒体基因突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早几年,我国就已经在上海和广东等大城市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糖尿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2型糖尿病亚型,并且已经推广到基层医院开展诊断工作。
    因为环境和习惯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外,还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你的体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水平血糖,你的胰岛素很可能会不够用,或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是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0的肥胖。因为这种肥胖是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生,这种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还有一种逐渐流行的都市化生活方式,使你更易患糖尿病。比如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偏高,而碳水化合物(米、面等)和纤维(蔬菜、水果等)含量偏低,以及体力活动太少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有些人出生时及婴儿期体重偏低,反映了生命早期的营养不量,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器官胰腺的发育而使胰岛素体积较小,或数量较少,易发生糖尿病。
    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1.    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腺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腺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    肥胖    大多数2型糖尿病体形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    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减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4.    妊娠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
    5.    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竞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中国目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2000万,另外还有将近同样数目的人已经有了糖尿病,但却没有发现和诊断。只因这部分人的糖尿病表现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忽略和延误了诊断。了解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患者及早地发现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检查并发现糖尿病。
    不典型症状:经常感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
    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极易饥饿。
    恶心、呕吐。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往往在其它非糖尿病的情况下也可出现,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忽略而不往糖尿病上考虑,使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常是以这些不典型症状而开始的。有研究表明,在众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己患有糖尿病,等到他们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其实他们已经得上糖尿病数年了。 
    
    沉*** | 2011-01-01 20:36:11 193 10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