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如何看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风险与效益?

如何看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风险与效益?
下*** | 2016-10-19 20:36:5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0-19 22:14:57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目的,是为控制心悸、头晕等症状,或者更重要的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防止昏厥与猝死。在对某一病例的药物应用作出决定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可能得 到的效益和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的风险的程度比,权衡其利弊。药物的副作用有不同程度,轻的非心脏性副作用如口干、胃肠不适等可无严重性,但有时也不耐受。严重的副作用 有两类:①对器官的毒性,如粒细胞缺乏症、胺碘酮可能引起的肺泡炎或肺纤维化;②心脏方...

    查看全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目的,是为控制心悸、头晕等症状,或者更重要的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防止昏厥与猝死。在对某一病例的药物应用作出决定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可能得 到的效益和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的风险的程度比,权衡其利弊。药物的副作用有不同程度,轻的非心脏性副作用如口干、胃肠不适等可无严重性,但有时也不耐受。严重的副作用 有两类:①对器官的毒性,如粒细胞缺乏症、胺碘酮可能引起的肺泡炎或肺纤维化;②心脏方面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加重或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及加重或引起心力衰竭。 几乎所有I类药物及胺碘酮都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对于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企图防止心脏性猝死,特别是心室颤动。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是由美国心肺血管研究所经过预试验选择了英卡胺、氯卡胺、莫 雷西嗪(乙吗噻嗪)等3个药物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究竟室性期前收缩的抑制能 否减少猝死?至1989年4月,经1498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英卡胺、氯卡胺虽然能 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却反而使死亡比安慰剂组增多,于是,中断了这两个药的试用。莫雷西嗪则显示了可能有益。在继续试验中,CAST的这一阶段性研究结果说明,对室性期前收缩 用药后即使能有抑制作用,也未必有益,实际上在这类研究对象中反而增加了猝死和其他心脏原因的死亡率。这一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情况下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尚难明确,但至少对 心脏原因死亡率的影响是明确的。这一结果是适用于类似药物的应用,尤其是在正特别需要治疗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用药应当谨慎。这一结果提示人们,对整个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必 要给予重新估价,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用Ic类药治疗心肌病 变较轻的房颤、房扑或室上速,则认为发生严重副作用的风险较小。
    慢*** | 2016-10-19 22:14:57 46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心血管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