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古代村庄的规模有多大?

首页

中国古代村庄的规模有多大?

我想知道中国的村庄变迁,各个朝代的具体情况,与古代农业生产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等!请有能力的老师提供这方面的资料。感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12 20:57:36
      
        古代的农村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二十五史里没有被提及。再者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与融和的文化。而中国农村包含了诸多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所以探讨中国古代农村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具有相当的实际意义,也为我们在规划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参考。
       为此,笔者采用了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上的田野调查的方式配合当地文献和现存的清末及解放以前的建筑对该村进行了文化上的考查。本文将根据考察的建筑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方向对传统的中国村落结构作一个简单的描述。 杨海村位于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的东南部,距离祥城约二公里。
      有必要说明的是祥城是该县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祥城的城建的历史较早,至今我们已无法考证祥城的建城历史,但可以确定的是明代在云南的屯田较深刻的影响了当地的历史,因为根据村民的口述该村的历史就是从明代的屯田开始的。 杨海村隶属于祥城镇七百行政村,属于坝区。
      位于祥城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祥城镇2公里。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1976米,年平均气温14。94℃,年降水量805。7毫米,适宜种植烤烟、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531亩,其中人均耕地0。7亩;有林地91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4户,有乡村人口812人,其中农业人口757人,劳动力4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31人。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杨海村与当地的其它村落比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单一的姓氏。该村现有人口830人,汉族,均为杨姓。 二、祖祠。该村祖祠的建筑年代为明代,清末杜文秀起义平定后重修,但它保存了在此之前的建筑风格。
       三、锁水阁。锁水阁基本完整,锁水阁是祥云地方的汉族村落中必有的建筑。破损程度为50%,鉴于其文化上的意义,建议相关部门修缮之。 四、村庙。该村村庙为文昌宫,解放前和现在都有斋坛。春节和初一、十五及会期均有斋公、斋婆念经和献斋。
      该村于90年代重修村庙分别塑了释、儒、道三教圣人。约在2000处前后该村出现了基督信仰。 五、村落位置。《蛮书·云南城镇》谓该地:“田畴多废,闾里少人”。事实上就是到了今天,祥云县祥城镇的东南部和东北部一代的村落仍然保持了这种格局。
      以至于我们到了今天仍然相信《蛮书》的记载。杨海村的位置正是这样的特点,他东视飞凤山,东南面与七百庄相望,南面是土官村(土主簿),西面是小乘村,西北面是孔官营,东北面是该村的水塘。水塘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开凿的,同时它也是当地村落所特有的标志,这个标志反映了当地缺水的事实。
      杨海村人对本村地理位置的描述则是东有哑巴桥,西有双龙桥,南有祖祠,北有庙。 这四个特点代表了传统祥云地方汉族的文化倾向。 我们知道祖祠或宗祠,他是一个村落的中心建筑,整个村落的规划和布局都围绕着它展开。祥云地方的祖祠建筑一般为凸字形建筑。
      由大殿和两边的厢房及面房构成它的主体而大门则成为凸字的突出部分。大部分祖祠座向均为座北朝面,但也有些村落的祖祠座向为东西向(如飞凤山下双凤村的祖祠即座东向西),笔者认为这些座向通常是由风水所决定的,由于笔者对风水地舆学没有研究所以在此不做详细交待。
      大殿通常高于地面1米以上,大殿一般由主殿和两边的耳房组成,主殿均为一层,而耳房则为二层。台阶的层级则约为四层。总的说来祖祠的建筑式样均能符合明清两代对祖祠建筑的规定。主殿的主要作用是供奉宗祖牌位和祭祖及记述宗谱、议事等。而耳房则在村民聚会时具有厨房的作用。
      厢房通常是两层,其作用是放置公用器物(祭器除外),而面房建筑的高度则比大殿略底,两层,第一层分为三间,当中一间与大门相联成为大门通道,大门和面房的当中一间和大殿的中线重合。大门则是祖祠建筑中的建筑重点,也是目前考察祖祠的重点,因为大门的装饰在整体建筑中最为繁杂,同是也是一个村落形象代表。
      大门上通常挂族姓宗族匾而在大殿上挂“追终慎远”之类的匾。 祖祠外通常在大门前植树2棵或更多但都是双数。离祖祠不远的地方必然能找到水井,这反应了古人饮水思源的思想观念。而在祖祠右上角通常是水阁或称锁水阁。 根据笔者的理解锁水阁的作主要是昌盛永固,臻和五?拧H绻底骒舸砹硕韵热说淖纺畹幕埃敲此笤蚴窍M庵植⒛芗绦;谎灾骒羰嵌宰嫦裙σ档淖纺睿笤蚴瞧砬蟛⒎⒋锏某绨菸铩?杨海村村庙现存大殿主殿一间,两边的耳房均已倒塌。
      西厢房在解放后分给农户,东厢房曾改造为烤房进行烤烟生产。解放前这里被称为门忏宫?门忏宫是村民在传言过程中对文昌一词的传讹,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该村在文化教育上的落后。 通过对杨海村的及其它村落的考察笔者认为在解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段时间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为晚清及1950年以前。
      祖祠、锁水阁和村庙是一个村落的基本组成要素。在这里笔者还要补充说明的是的有些村落没有单独的村庙而是把宗祖牌位单独放在村庙的一个耳房里,把神位塑在大殿里,把神和宗祖在一个建筑物内分开供奉,我把这种方式称为“庙祠合一”,这种方式多见于杂姓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组织。
      而锁水阁则是 综上所述,古代村落的规划是以祖祠为中心,以锁水阁和水井附属于祖祠,如果是风水上的限制,甚至可能出现多村共用一个水阁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村民还会根据经济条件和风水来决定村庙的位置。这样一个以祖宗崇拜为中心的村落就开始了营建,并在以后的规划中以锁水阁来固定本村的风水,建筑村庙便于祭祀神灵,从而保证村寨的和平安宁与繁荣发达。
       太专业了 你问的问题。

    1***

    2009-05-12 20:57:36

其他答案

    2009-05-22 23:21:23
  • 可从施坚雅的文章中来找,但村庄规模的确变化很大,有一两户人家的,也有几千人家的。如古代就有三家的村名,实际就是三家人在那里居住(也有可能是驿卒,原是军人,后来则军转民了)。

    1***

    2009-05-22 23:21:23

  • 2009-05-11 12:58:05
  • 按《十六世纪中国民代之财政与税收》的说法,明朝时的小村庄大约按里甲制度组织,一个小村庄大约是一“里”,一“里”理论上有十“甲”/一百一十户。所以人口不太稀疏的地方,一个村庄得有四百人左右吧。
    其它的问题没学过,不清楚答案。

    j***

    2009-05-11 12:58: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