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慢性中耳炎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
1*** | 2009-03-20 14:38:38

好评回答

2009-04-01 00:57:12
1*** |2009-04-01 00:57:12 69 8 评论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临床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一些家长对耳内会有脓液流出大惑不解,常以为是水灌入耳中所致,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

查看全部>>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临床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一些家长对耳内会有脓液流出大惑不解,常以为是水灌入耳中所致,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相连。一般情况下,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所以婴儿洗澡时耳孔不慎进了水,只要用脱脂棉小心吸出就行了,但应该注意手势切莫太重。 

  那么,小儿怎么会得中耳炎呢?原来,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加上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或由于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此外,给小儿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当中耳炎没有脓液流出时,稍年长的儿童能自行诉述病情,但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应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以及保持大小便通畅外,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同时应加强中耳局部的消炎处理,另外应特别注意去除致病因素,以保持咽鼓管的通畅。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流脓会逐渐减少至痊愈,穿孔的鼓膜也可能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小儿中耳炎的饮食宜忌 

1.急性期肝胆散热,饮食宜清淡,宜多食清凉之品,如新鲜蔬菜、雪梨等,其中芥菜、芹菜、蕹菜、荠菜等泻肝胆之火最好。遇脾虚、肾虚的慢性患者,可多用健脾补肾之品,如淮山、扁豆、苡米、党参、杞子、杜仲、芡实、核桃、栗子、黑豆、猪羊肾、狗脊骨、甲鱼等。 

2.急性患者忌食葱、蒜、虾、蟹,少食蛋类及其它引发毒邪的食物。慢性患者不能过食肥腻、寒凉生冷之品。 
小儿中耳炎的食疗方 

肝胆郁热型 

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下降,或耳道流黄稠脓,可有发热,怕冷,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利肝胆,泻火解毒。 

(1)夏桑菊茶:夏枯草15克,桑叶12克,野菊花15克,水煎去渣加红糖适量,代茶饮用。 

(2)苦瓜汁:生苦瓜一条,捣烂如泥,加红糖30克,捣匀,1小时后将汁滤出饮服。 

(3)银花苡米粥:银花15克,柴胡9克,鳖甲15克,苡米20克,红糖适量。前三味煎汤后去渣,入苡米、红糖煮粥服用。 

(4)外治: 

①猪胆一个,白矾9克,将白矾捣碎放入猪胆内,阴干或烘干,研成细末。用时先将耳用3%双氧水洗净拭干脓液,然后将药粉吹入耳内,每天一次。 

②石榴花,晒干,加冰片少许,共研细末,用法同上,每天3次。 

③鲜虎耳草适量洗净捣汁,或用入地金牛根加醋磨,滴患耳,每次3~5滴,每日4~6次。 

④鲜鲤鱼胆汁滴患耳,每次3~5滴,每日2次。 

⑤泥鳅鱼2条,红糖适量共捣烂,贴敷患耳周围,每天更换一次。 

脾虚湿困型 

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轻时重,无明显臭味,面色萎黄无华,疲乏,纳少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苔白润,脉缓细弱。 

治法:健脾化湿排脓。 

(1)茯苓淮山苡米粥:茯苓、淮山各15~20克,共研成粉,苡米20克,红枣5~10枚,大米适量,合在一起煮粥服食。 

(2)白术淮山煲扁豆:白术15克,淮山18克,扁豆20克,红糖适量。白术煎汤后去渣,加入其它三味煲烂服。 

(3)外治: 

①韭菜洗净,捣烂取汁,每日滴耳3次。 

②鸡蛋黄2个,冰片粉1克,将熟蛋黄放入铁锅内,以文火煎熬令蛋黄出油,用蛋黄油与冰片粉和匀,拭干耳内浓水,滴入油,每日3~4次。 

③头发置于新瓦上煅成灰,加冰片少许研末,吹入耳内。 

肾气亏虚型 

耳内流脓清稀,日久不愈,或有耳鸣、耳聋,或有头昏花、夜多小便、腰膝酸软、舌淡苔润,脉细弱。 

治法:补肾去湿化浊。 

(1)黑豆煲猪肾:黑豆60克,猪肾2个,洗净切块,加适量水煲熟,用盐调味服食。 

(2)杞子黄芪炖乳鸽:杞子15克,黄芪15克,乳鸽一只(去毛和内脏),水适量,沸水炖熟,用盐调味,饮汤食鸽肉。 

(3)核桃仁炖龟肉:核桃仁15~20克,龟肉150克,水适量,沸水炖熟,用盐调味服食。 

(4)外治: 

①核桃肉捣油,加入冰片少许,滴患耳,日1~2次。 

②可选用“脾虚湿困”之外治方。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