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传染科

小儿与黄胆肝炎病人接触

我儿子现在28个月,在1月24日时,与黄胆肝炎病人一起吃过饭(当时还不知道),到了1月29日发现黄胆数偏高入院,不知道,对我家儿子是否有影响,还有什么补救措施?关于疫苗要到2月15日,才能打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已打过,现不知道如何处理?
蓝*** | 2009-02-04 11:51:25

好评回答

2009-02-09 09:22:40
忠*** |2009-02-09 09:22:40 50 4 评论
你说的黄疸型肝炎应该就是甲肝;甲肝是糞口途径传播,甲肝患者在潜伏期后期(就是已带病毒还没有发病的时期),大约感染甲肝病毒25天以后和起病后1周,粪便中有大量甲肝病毒排出,这种病毒生存能力很强,传染性强,这些病毒在经过有些途径被吃进消化道就会发病,如:便后未洗手给你的儿子剥虾就很危险,他的粪便浇菜,特别是生吃的菜,如果洗不干净就会传染给吃的人,这就是糞口途径,只要是便后洗手,卫生做得好一般就没事的,...

查看全部>>

你说的黄疸型肝炎应该就是甲肝;甲肝是糞口途径传播,甲肝患者在潜伏期后期(就是已带病毒还没有发病的时期),大约感染甲肝病毒25天以后和起病后1周,粪便中有大量甲肝病毒排出,这种病毒生存能力很强,传染性强,这些病毒在经过有些途径被吃进消化道就会发病,如:便后未洗手给你的儿子剥虾就很危险,他的粪便浇菜,特别是生吃的菜,如果洗不干净就会传染给吃的人,这就是糞口途径,只要是便后洗手,卫生做得好一般就没事的,它的潜伏期15-45天,平均是30天。你的情况是已经超过15天了,现在卫生条件比较好,我觉得不会有问题的;如果你的朋友是乙肝的话,第一你的儿子已注射疫苗,第二乙肝是血液传播,只要不接触乙肝病人的血,或接触的皮肤无破损,感染机会是很少的。我建议你今后孩子太小尽量少带到公共场合,外出尽量不要让他吃凉菜,祝你的儿子健康快乐!
0/300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2009-02-05 16:58:44
  • 如不可避免的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甲肝)有比较亲密的接触,应尽早进行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注射,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是可以避免发病的,同时也应注意孩子的身体的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
    Y*** | 2009-02-05 16:58:44 29 9 评论
    0/300
  • 2009-02-04 23:52:22
  • 急性黄疸型肝炎也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患病后,可在体内产生抗体,...

    查看全部>>

    急性黄疸型肝炎也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患病后,可在体内产生抗体,以后一般不会再患此病。 
    此病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在黄疸前期,由于这时病人的大便和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而且患者常呕吐,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你孩子接触的黄疸病人可能就是这一时期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关察你家孩子最近有没有出现以上介绍的症状,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
    接触到这样的病人并不一定都发病,这与本人的抵抗力、感染病毒的多少有关。现在可服用中药单方茵陈栀子汤预防,或板兰根冲剂。最好是大人孩子一起服用。
    祝全家好运!!
    大*** | 2009-02-04 23:52:22 47 6 评论
    0/300
  • 2009-02-04 13:50:26
  • 你首先要弄清这个“黄疸型肝炎”,是乙肝,还是甲肝?
    如果是“乙肝”,它不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且你已注射过乙肝疫苗,因此没有影响;
    如果是“甲肝”,可经消化道传播,也不一定一次共餐就感染上,只有密切观察,甲肝发病急,将其症状扼要介绍如下:
    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

    查看全部>>

    你首先要弄清这个“黄疸型肝炎”,是乙肝,还是甲肝?
    如果是“乙肝”,它不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且你已注射过乙肝疫苗,因此没有影响;
    如果是“甲肝”,可经消化道传播,也不一定一次共餐就感染上,只有密切观察,甲肝发病急,将其症状扼要介绍如下:
    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j*** | 2009-02-04 13:50:26 46 6 评论
    0/300
  • 2009-02-04 13:10:59
  • 只要你不与病人同用毛巾、餐具就可以,同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就行了! 
    毒性肝炎 
    
    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湿热病"、"胁痛"、 "积聚"等范畴。远在两千年前《内经》即有"湿热相交,民病疸"的记载,晋代《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清代形成了"肝病"的概念,近年中医中药防治本病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外最初将本病称"卡他性黄...

    查看全部>>

    只要你不与病人同用毛巾、餐具就可以,同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就行了! 
    毒性肝炎 
    
    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湿热病"、"胁痛"、 "积聚"等范畴。远在两千年前《内经》即有"湿热相交,民病疸"的记载,晋代《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清代形成了"肝病"的概念,近年中医中药防治本病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外最初将本病称"卡他性黄疸",8世纪有"流行性黄疸"和"传染性肝炎"的记载,本世纪以来,认为仅有甲、乙两型,1974年提出还有非甲非乙型,1977年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1989年将非甲非乙型分为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与甲肝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起病相对较慢,潜伏期长。 
    ②急性期可有发热、腹泻、恶心、纳差等症状,但发生率低于甲肝。 
    ③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迁移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④慢性患者少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HCV),一般通过血液传播,其特点: 
    ①患者多有输血、输血制品史。 
    ②起病隐匿,病情相对较轻,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呈中度或轻度升高,很少患者出现黄疸。 
    ③慢性化率高,治疗效果差。 
    ④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慢性丙型肝炎20%将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20%将发展成肝癌。 
    4)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其特点: 
    ①缺陷性,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人,因此丁型肝炎严格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②感染性,一种是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 
    ③在乙肝病人中再感染了丁肝病毒,可使病毒加重,甚至于发展成重症肝炎,此型肝炎在几种肝炎中最少见,但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5)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导致慢性肝炎,但不同于甲肝的地方: 
    ①平均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比甲肝慢。 
    ②易发生胆汁淤阻,使黄胆不能顺利排出。 
    ③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患罹戊肝往往后果严重。 
    6) 己型肝炎:上述五型肝炎确定后,仍有一部分肝炎无法分类,说明尚有其他的病毒肝炎类型,有关己型肝炎病毒的特性和它引起的肝炎特点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7) 庚型肝炎:1995年初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一种输血后肝炎的致病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经研究我国HGV也有较高的感染率,但目前尚在研究中。 
    8) TTV肝炎:TTV是1997年底发现的一种新的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初步研究表明,TTV的许多特征与乙肝病毒相似,既可引起暴发。 
    本病因发病早期有发热、全身乏力、胃纳差等症状,很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 常见的肝炎症状有: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也可造成慢性病毒携带者,该型也在研究中。 
    甲型及戊型经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如处理病人粪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均可传染,水源和食品污染可引起大流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唾液、精液、初乳、汗液等,均有病毒的成分,可通过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共用外科器械,昆虫叮咬等传播,也可通过密切的生活接触及分娩过程中传染,丁型肝炎一般只与乙型肝炎同时存在,或继发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之中,它遵循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而传播。 
    本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有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厌食、或肝区痛及肝肿大,ALT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及血清胆红素>17.1umol/L,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即可建立。急性肝炎高黄疸并持续不退, 自觉症状相对轻,ALT升高不明显而AKP、r-GT明星增高,能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者,可诊断为瘀胆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 有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脾肿大、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或有肝外表现及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体征、化验改变较轻,可拟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确诊有赖于肝组织活检。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程中,黄疸进行性加深、肝缩小、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酶疸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可诊断为重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及特异性DNA或RNA。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比较复杂,国内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丁、丙、戊型,常被误诊为乙型,对此应持慎重态度。若急性期血中HBsAg · 121· 或HBV-DNA阳性,恢复期转阴;急性期抗一HBclgM高效价、抗-HBclgG低效价, 恢复期恰恰相反;急性期抗一HBc阳转或恢复期抗一HBs阳转等,均有利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本病的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保肝、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则通过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经20天的治疗,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0~60天的治疗,全部治愈。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369例,治愈287例,好转75例,无效7例。 
    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传染上的,实在不放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 
    峯*** | 2009-02-04 13:10:59 45 6 评论
    0/300
  • 2009-02-04 12:48:44
  • 没有大的问题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治好,治疗好后身体内会产生一种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甲肝疫苗也不用打了。饮食上最好是少食多餐,原则上是多糖多蛋白,低盐低脂肪。仅供参考
    啄*** | 2009-02-04 12:48:44 31 9 评论
    0/300
  • 2009-02-04 12:11:33
  •     所谓的黄疸肝炎,是我们所指的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类。注意的是其甲肝的传染性,常以食物、水源、体液等传播。因此除了针对性治疗外,只要注意食物卫生,一般传播也是不易的。
      治疗:护肝,抗病毒。中药以欷茜草、绵茵陈等为主的配方。
      鉴别诊断:肝细胞坏死性肝炎,是急重危病人,常伴有高热,应该作为急性病住院治疗。阻塞性肝炎,症状可有可无,一般不是很明显,主要是黄疸明显。要...

    查看全部>>

        所谓的黄疸肝炎,是我们所指的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类。注意的是其甲肝的传染性,常以食物、水源、体液等传播。因此除了针对性治疗外,只要注意食物卫生,一般传播也是不易的。
      治疗:护肝,抗病毒。中药以欷茜草、绵茵陈等为主的配方。
      鉴别诊断:肝细胞坏死性肝炎,是急重危病人,常伴有高热,应该作为急性病住院治疗。阻塞性肝炎,症状可有可无,一般不是很明显,主要是黄疸明显。要查原因。
      中医讲究阴黄和阳黄,后者是甲肝的常见现象,前者黄的颜色较深,是肝细胞慢性损伤的现象。
      如果是伴有高热的,应该到条件好的医院,因为坏死性的肝炎死亡率相当高,在90%以上。
      
    今*** | 2009-02-04 12:11:33 45 6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1)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