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呼吸内科

突然呼吸困难

我有时候会突然心脏这里像抽经一样,不敢呼吸,一呼吸就很痛.也不敢直腰因为一挺直腰更痛.不能躺下来,只能是是半躺.然后是心跳得厉害,呼吸也很困难.可以说不敢呼吸,因为一呼吸就痛.这样子持续了几年,但不是经常这样.也不会是因为生气会这样.而是会突然这样子.我去医院检查,医院里照了片,但是说没事.请问哪位医生跟我说说为什么这样/和心脏有关吗?
R*** | 2009-01-09 12:35:01

好评回答

2009-01-09 13:05:30
海*** |2009-01-09 13:05:30 308 168 评论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或有家族史等,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来属于老年人的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是一个令人可怕的事实...

查看全部>>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或有家族史等,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来属于老年人的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是一个令人可怕的事实。.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心悸胸闷头晕甚至心前区痛心律不齐”等情况,到医院心脏科就诊,在检查心电图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表现。但是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这些年轻人表现出的症状,往往是因为生活或工作中压力大引发的心理紊乱,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也就是说:不是真正的心脏病,只是属于出现“心脏病前期的一些表现”。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西医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是检查客观指标,当客观指标没有改变的时候,他就说没有病。 
西医看“病” , 治疗疾病喜欢看指标,反复检查找原因,检查费花了不少,人已经折腾半死。 

其实,在真正的器质性改变之前,有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积累过程中,当检查客观指标有一些改变,西医就告诉有“病”了。当真正把“帽子”给你戴上了,你要再想去掉这个“帽子”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专家建议,到医院看病只是注意健康的一个方面,自己随时注意身体感觉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只相信医生,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请有经验的中医来调整。 


如何找出潜在背后的病因,并且加以治疗才是重点。身体不正常都有其不同的病因及处理方式。 
中医怎么看待疾病的呢?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临床表现出的“心悸胸闷头晕”症状,中医会分析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肝阳上亢的话,就得用育阴潜阳的办法,就是让你的阴阳平衡起来,让往上走的阳气能够降下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生用中药进行调理,你的情况马上会得到好转。 
总之,在中医这儿就要因人施治了。中医会根据人不同的发病、不同的状态,把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起来,加以调整。中医不把“心悸胸闷头晕”做为一个病症来治疗,认为它是一种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的,找对了根源,中医治疗疾病更有效 。 
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 “尽管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抗心血管疾病,但这些先进技术成本很高,无法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即使发达国家,在用先进医学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和药品都并没有减少发病死亡率,都是一种结果的延缓,对患者是痛苦,对社会是负担。”
    胡教授指出: “10个心肌梗死,有9个是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是可被预防的。” 而日益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简易可行、价廉和有效的措施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我们必须早日有的放矢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尽早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少疾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我国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花一快钱预防,可以节约8.59元的治疗费用,可以节约100元的抢救费用。” 
    预防心血管病,是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现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心血管疾病还要夺取多少人的生命,缩短多少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反应和行动,改变心血管疾病这一灾难性的全球流行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的维护和基本的预防作为自己的责任。”

祝你健康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呼吸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