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

首页

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0-26 17:53:07
      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
    答案:台湾
      夷洲,系陈寿所著之《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所提到的一个地名,大部分的中国大陆学者和部分台湾学者认为就是今天的台湾,但是也有一些台湾学者对于这一说法提出质疑。
      现存史料中的相关记载
      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有以下这样的一段叙述:
      [黄龙]二年1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
      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洲。??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洲者。
      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引自陈寿 nd;重点是加上的)   由于该段叙述语焉不详,我们从这段文字描述当中,并无法确知文中所指的“夷洲”和“??洲”是在那里。不过,沈莹(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在其所著的《临海水土志》(约完成于西元268年至280年之间),对于“夷州”(并非“夷洲”),2又提供了以下的线索:   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
      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作斑文。
      布刻画,其内有文章,好以为饰也。…… (引自戴天昭 1996,3)   史明对于该段记载有以下的诠释:   从“夷州”这个名词,可以想像乃是夷人所住之异地,并且距离位于长江河口的临海郡有二千里之远,气候风土都比长江一带温暖,所以也能看出比东吴更位于南方、所住的夷人。
      从种族上看来,当然与汉人不同,风俗习惯也有不同于汉人的记载。因此,根据这些记载的内容来说,往往会使后代的学者轻易的断定夷州就是指现在的台湾。(引自史明 1980,24-5)   值得注意的是,沈莹所著该书,本是已散失不全,只因为在宋代的《太平御览》卷780《东夷传》引用其一部份,所以才流传下来。
         认为夷洲是台湾的说法   最早引用该段史料,并论证夷州就是台湾的,似乎是日治时期对台湾历史研究贡献卓著的日本学者伊能嘉矩。在他的成名著作《台湾文化志》中,他正是引用沈莹的该段文字,以此来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应该是现今的台湾(见伊能嘉矩 1985,25-6)。
      3以后,又有日本学者市村?次郎、和田清等人,利用〈临海水土志〉中之记事,和《隋书》〈流求传〉的记载相互比较,而同意依能嘉矩这样的解释方式(引自曹永和 1979,3)。在195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人类学者凌纯声,也是继续从沈莹的这段叙述中著手,另外再配合民族志的资料,而论证夷州应该是台湾才对(引自曹永和 1979,3-4;戴天昭 1996,8,注释2)。
         在这些比较属于学术研究范畴的考证出版以后,就逐渐有大量比较属于政治宣传性质的著作,开始“引用这个结论”,而直接宣称夷州就是台湾。比如说,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郭廷以的《台湾史事概说》(1954),以及中国学者陈碧笙的《台湾人民历史》(1993) 4中,他们也都引用沈莹的该段叙述,而宣称夷州就是台湾。
      这种具政治目的的引用,在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提出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中,达到了最高峰。该白皮书宣称“台湾古称夷洲”(这和上引学界人士的说法并不一致),而有以下这样的说明: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3;重点是加上去的)   认为夷洲不一定是台湾的说法   然而,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以目前所知的而言,只能推断“夷洲‘可能’就是台湾”,但是,并无法确实肯定这个陈述。
      对这个陈述质疑的相关理由,至少有以下几点:   史明(1980,25)指出,如果就《三国志》中的记载而言,“夷洲”这个名称,正和“??洲”一样,“从古时代就是属于那种不能确定到底是指何处的一种传说地名之类”。我们可以再看一次陈寿(nd)关于??洲的记载:“??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重点是加上的)”。
         若把“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这一段记载与今日的台湾联系起来,在历史上或地理上、更是找不出可以凭信的任何痕迹(史明 1980,25)。   如果把中国古籍中有关夷人的记载整理一下,同时也参考《山海经》的“瓯在海中闽在海中”这样的叙述,就可知昔古时代从长江流域要到福建地方,也是要依靠海上交通来完成的。
      “所以夷州极可能是对散居于华南沿海各岛”(郭弘斌 2003) 。   史明(1980,26)对于“夷洲到底是不是台湾”的这个问题,提出了以下的结论,即这个名称“只能当做研究古代台湾的一种参考而已。若想进一步予以论断,必得重新觅取明确的资料才有可能”。
      或者用Wen-hsiung Hsu(1980, 5)的看法来讲,“夷洲”(I-chou)这个名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台湾”。类似的看法,还可以见之于戴天昭(1996,3);郭弘斌(2003);林柏维(2003);以及梁嘉彬(1965)。   注释   西元230年。
         到底沈莹的原文是写成“夷州”还是“夷洲”,现在既存的文献极为不一致。在引文时写成“夷州”的,有戴天昭(1996,3)、史明(1980,24-5)、郭弘斌(2003)。至于写成后者的,则有曹永和(1979,3-4)、中国台湾网(2002)、中国网(nd)、依能嘉矩(1985)。
      
         这本书是在他过世以后,其门人整辑其遗稿而成的,最早的版本出版于1928年,出版者是东京的刀江书院。这里引用的系中文版。   这里引用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字版,本书最早是由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台湾地方史》的名称在1982年出版的。

    1***

    2008-10-26 17:53: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民俗传统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