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坐月子的一些问题?

1.可否吹空调?
2.什么时候可以洗头?
3.什么时候可以洗澡?
4.宝宝应该注意些什么?
面*** | 2008-07-29 15:56:58

好评回答

2008-07-29 16:01:48
1*** |2008-07-29 16:01:48 51 6 评论
 夏天坐月子 几点注意事项 

指导专家: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黄晓林 

夏日炎炎,在夏天生孩子、坐月子对于产妇和其家属来说都是比较辛苦的事情。有的老习俗说月子里要熬着不洗澡,不能开窗通风,要捂着才会母婴健康……专家提醒在夏天里坐月子的产妇,要注意居室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健康饮食,摈弃一些传统观念。 

黄晓林主任提醒,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出汗,产妇尤其要注意产后的卫生。首先...

查看全部>>

 夏天坐月子 几点注意事项 

指导专家: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黄晓林 

夏日炎炎,在夏天生孩子、坐月子对于产妇和其家属来说都是比较辛苦的事情。有的老习俗说月子里要熬着不洗澡,不能开窗通风,要捂着才会母婴健康……专家提醒在夏天里坐月子的产妇,要注意居室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健康饮食,摈弃一些传统观念。 

黄晓林主任提醒,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出汗,产妇尤其要注意产后的卫生。首先在环境方面,要保证产妇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明亮、清洁的环境里,房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至24℃,湿度保持在55%左右。房间一定要注意通风,夏天天气比较热,最好选择在上下午或早晚各通风20、30分钟,但要注意的是通风时产妇和宝宝最好换个房间。另外,夏天家庭里普遍使用空调或风扇,一定不能直接对着产妇和宝宝吹。 

在产妇的个人卫生方面,产妇一般在产后3天可以淋浴,前提是体力允许,但如果是剖腹产一定要等到刀口完全愈合、拆线后才能淋浴;此前可以用温水擦洗身体。产妇淋浴的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在5到10分钟之内,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最好在45℃左右,夏天再热产妇也千万不能洗冷水澡。要注意产妇不能盆浴。有的老人认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不对的,要知道产妇的牙齿更容易受到细菌伤害。建议产妇每天早晚都要用温水刷牙漱口。另外,产妇的衣服尤其是内衣一定要勤换,月经垫也要勤换。 

另外,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产妇一定要保证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要清爽,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吃冰镇的食品和冷饮。产妇坐月子时可以适当活动,但不能久站或久蹲。 

夏天出生的婴儿虽然有利于生长发育,但赤日炎炎,给这些“嫩芽”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那么,夏季出生的婴儿怎样抚育呢?

  一、坚持母乳喂养:

  现代医学证实,被人们誉为“白色血液”的母乳是新生儿的宝贵天然营养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质和量可随婴儿生长的需要而相应的改变,更为可贵的是,它还含有多种抗病物质,能够帮助婴儿抵抗许多常见疾病,是任何代乳品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孩子生下后,要坚持母乳喂养。另外,母乳有足够的水分,只要频频喂哺,孩子是不会缺水的。不要喂糖水,糖水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二、合理的穿衣:

  天气炎热,不能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不然的话,散热不良,会引起体温升高或胸背部出现白色透明的疱疹,俗称“白痱子”。给孩子穿薄薄的单衣裤就行了,不必穿袜子。也不要让婴儿全裸身子,以防婴儿稚嫩的皮肤受损伤。

  三、充足的睡眠:

  出生不久的婴儿,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睡眠,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小儿体格及神经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让孩子睡在房间最凉爽的地方,但注意不要让孩子直接吹风或吹电扇。不太热时,要盖一条枕巾,太热的话,穿薄衣裤睡就行了;还要挂上小蚊帐,以免蚊虫的侵袭;常给孩子变换睡的姿势,以免婴儿身体某一部位因长时间贴在床上不通风而生痱子,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将有益于孩子以后的生长发育。

  四、勤洗澡:

  夏天洗澡,可以帮助孩子调节体温,还可以使皮肤上汗腺开口不被上皮细胞阻塞,有利散热。还能减少和减轻很多婴儿皮肤疾病,如新生儿皮炎、新生儿湿疹、尿布皮炎、臀红等,更能增加孩子的食欲,促进生长。因此,一日洗澡2—3次是必要的。洗澡水的温度应在37℃左右。

  五、适宜的温、湿度:

  婴儿离开母体呱呱坠地,温度和湿度都相应随之改变。必须让孩子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不要关闭门窗。有空调的家庭,可将婴儿房间温度控制在22℃,如果是早产儿,室温要提高到24—26℃。室内最佳湿度应为55—70%。

  六、注意体温的变化:

  新生儿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没有排汗机能,皮肤调节机能不足,婴儿体温往往随外界气温高而升高,有时高达40℃。此时要让孩子频繁吸母乳,以增加水分的摄入(喂其他代乳品的婴儿不要频繁喂代乳品)。体温过高时,可适量喂点白开水,通过多排小便来降低体温。

  只要注意以上几方面的抚育,您的孩子就一定能安然度夏,健康而活泼地成长。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8-07-31 15:34:22
  • 几个月了,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你现在体质怎么样?体质好的话,可以扇空调,温度不能过低,注意通风,满月可以洗头洗澡。宝宝特别注意护好肚子,不要受凉。
    j*** | 2008-07-31 15:34:22 30 11 评论
    0/300
  • 2008-07-30 23:51:16
  • 现代医学中只有产假之说,没有坐月子之说。别看我学了这么多年,真要我把这坐月子翻译成洋文,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译,因为这是中国特色。翻译之后得附一串长长的说明。月子指产褥期,这个不难,关键是个“坐”字,如何处理,如何把握,我自己都不是很准确。 
    
      以前医学不发达,产后很容易感染。 人在生产后,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下生殖道内的细菌很容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发生炎症,临床上叫子...

    查看全部>>

    现代医学中只有产假之说,没有坐月子之说。别看我学了这么多年,真要我把这坐月子翻译成洋文,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译,因为这是中国特色。翻译之后得附一串长长的说明。月子指产褥期,这个不难,关键是个“坐”字,如何处理,如何把握,我自己都不是很准确。 
    
      以前医学不发达,产后很容易感染。 人在生产后,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下生殖道内的细菌很容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发生炎症,临床上叫子宫内膜子宫肌炎,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常常简称为子宫内膜炎。实际上这炎症是会侵犯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感染发炎后,人就会发热。以前把所有产妇产后发热都称为产褥热,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乳腺炎、肺炎等其它原因也会引起发热。现在正规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已经废除了产褥热这个名 
    词。 
    
      子宫内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感染灶还会继续向上蔓延,通过输卵管到达盆腔,引起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脓肿甚至全腹腔-盆腔腹膜炎,最后出现败血症,导致病人死亡。以前孕产妇死亡率在1500/10万,其中,感染占了很大的比例。现在,抗生素广泛使用之后,因产褥感染而死亡的产妇已很少见。但是产褥 
    感染还是时有所见。由于产褥感染时,产妇会有发热、高热、寒战,所以中医认为产后容易“伤风”。既然会伤风,所以坐月子时不仅要头裹毛巾、身穿棉袄,而且要紧闭门窗、密不透风。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还常常听老师提起,说有的产妇即使三伏天坐月子,也要如此,结果搞得人中暑。中暑的产妇我没有见过,但 
    前几年查房时发现有患者家属把病房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屋子内空气污浊,加上产后都有点恶露,屋内的血腥味非常难闻。因此,我查房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把新鲜空气给患者送进屋。这个动作常常受到一些老婆婆老奶奶的阻挠和干扰,但年轻人似乎更愿意接受医生们的意见。检验产妇是相信中医,还是相信现代医学,脸上有无痱子,是个小小的窍门。 
    
      中医提出产后易伤风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过去生孩子断脐时,常常用的不是消毒剪刀,而是普通的剪刀,甚至是生锈的剪刀或切菜的刀,还有用口把脐带咬断的,所以新生儿很容易发生破伤风。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引起,会分泌外毒素,引起机体痉挛性抽搐,以前叫“脐风”。一旦发生,新生儿几乎没有存活的 
    可能。其实,这与风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感染所致。由于破伤风杆菌到处存在,所以以前的新生儿死亡率特高。新式接生时,破伤风感染不再存在。但在一些计生抓得紧的地方如湖广、贵州等地,有些人为了逃避计生,就偷偷地在家里生,结果还有新生儿患破伤风。我有个同学在内地做儿科,有次他说他一年内就接诊了100多例破伤风患儿,几乎全是第二胎,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生孩子叫分娩。分娩之后子宫创面会有少量渗液,加上红细胞、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等,从阴道内流出来,医学上叫恶露。恶露中含有少量的红细胞,所以颜色是淡红色的。加上分娩时出血,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失血”的表现,所以产后要“补血”。的确,有些产妇有贫血,需要补充制造血液的原料如铁、维生素B12,但中医建议产妇食补。所谓食补,就是通过饮食来补。比如说吃红糖、红枣,以及一些红色的中药等等。中医认为吃下这些红色的东西,就可以补血,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如果真有贫血,一般只需补充铁剂就行了。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含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需要,不必特别补充。所以常常有人问我,产后需要吃什么补什么?我的回答是什么都可以吃,补就没有必要。结果有的老婆婆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还有的老人在病房里故意大声教训儿媳说“生孩子要听医生的,吃什么还得听我的”。其实这话是说给我们医生听的。 
    
      说到吃,中医有很多忌讳,但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忌。比如,身上长了疖痈,中医说要忌食南瓜、鲤鱼等所谓的“发物”。否则这些疥痈就会更加严重,会化脓等,其实没有这回事。由于所有的水果我们都是生吃的,是冷的,所以在某些地方产妇也不能吃。经常有产妇问我水果能不能吃,我说都能吃,但有些人就是 
    不信,连某些地方的医生也不信,说他们那里的老一辈教下来的规矩就是忌食凉物。有次一位朋友的太太生孩子,我买了一些水果去看他们,朋友的岳母很不高兴,说医生怎么也不讲究忌口,连这个都不知道?我说什么都可以吃,水果也得吃。正当大家很尴尬时,我朋友出来圆场说我“是从瑞士回来的大博士”,才算平息了争论,但那位老人好像还有疑虑。我们身上生疖子、长痈,与吃什么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现在污染很重,在污染重的地区,是否还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蘑菇、吃鱼,的确值得商榷。但这只与环境污染程度相关,与产妇能不能吃无关。 
    
      中医除了忌风,忌口,还要忌凉水。因此,很多人坐月子的时候不洗澡。我还真不知道一周不洗澡,如何过得去。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澡也是要洗的,我们病房现在全部都装有淋浴,病人可以洗澡。但是,由于宫颈口在产后12天左右才闭合,所以建议在这之前不要坐浴。当然,洗澡用的水不可以很冷,水和环境的温度适宜就行。 
    
      我自己没有坐过坐月子,也没有看人坐过。小时候母亲生下我最小的弟弟妹妹时,我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我父亲有些科学知识,而且很痛恨中医。因为我奶奶30岁时拉肚子,郎中开的方子竟然是要她喝下自己的洗脚水,最后死于“赤痢”。我奶奶死于庸医之手,所以我父亲一辈子不吃中药,不像我还吃过几次。我母亲坐月子也因此没有吃过中药。我们那儿的人,在吃过中药之后,要把中药倒在外面的路上,据说这样人的病会早点好。这更没有道理。 
    
      我母亲坐月子时,父亲会煮很多鸡蛋放在床头,母亲饿了就吃。我们家穷,一般仅20来个。有时听说谁家的媳妇,生个孩子吃了60多个鸡蛋,估计一天得好几个。羡慕之情,溢于言表。那时候我们常吃不饱饭,所以鸡蛋对于产妇来说,对营养身体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那地方的鸡蛋的吃法也很怪,都是先煮好了的。要吃时,就加点红糖,然后用热开水冲了吃。在那时候物资匮乏的时代,觉得还好吃。现在有不少病人给医生护士送红蛋,包装得虽然很好,但我发现几乎没有哪个医生护士喜欢吃的。有个温州人很厉害,把巧克力做成鸡蛋形状,外面印上红“喜喜”,像红蛋一样送人,我发现大家倒是蛮喜欢吃。 
    
      除了忌口之外,中医很讲究发奶。产后要下奶,现代医师好像从来不从饮食上考虑,只在两个层面上考虑,一是刺激,要新生儿吸吮乳头,刺激产奶;二是给药。国内似乎不大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没有任何药物。但国外是有的,估计是泌乳素。这个东西是人体胎盘产的、具有泌乳作用的激素,垂体也会分泌。而中医就不同了,以前的“发物”统统起了作用,什么鲤鱼、南瓜等等,全派上了用场。在我老家,还得用糯米炖猪蹄、老母鸡或鲤鱼。其实,这些东西本来就是食物,是用来吃的,不吃也没什么。这些都是高蛋白饮食,吃了之后会补充人体内需要的氨基酸等物质,当然没有什么坏处。但没有必要刻意去吃什么、不吃什么。所以中医对坐月子不仅有“忌口”,而且还有“发奶”,现代医学中统统没有。 
    
      除了吃、住之外,还有一个“行”。我们那地方有月子之中不能串门之说,否则会很不吉利。产妇不仅要坐,而且必须“坐”在床上,否则会伤了元气。其实,孕产妇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长时间坐着、躺着不动,很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在血管内流动,栓塞肺动脉,是很危险的,会导致产妇猝死。现在几乎每年都会听到这类的悲剧。以我的观点看,不仅不能坐,而且要早下床活动。当然,活动的量得适当,不建议产妇产后去跑步。适当地在室内走走,在院子内走走就行了。没有必要很大量地运动。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我常规指导下级医生术后24小时内拔导尿管,患者不起来也得起来。有些医生不知道这个道理,一个劲地打点滴,甚至打到出院时为止,打完点滴才给拔导尿管。其实,导尿管保留3天以上时,90%以上会发生泌尿道感染,应该尽早拔掉。这类“中西医结合”,不仅无效,反而有害。 
    
    1*** | 2008-07-30 23:51:16 51 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