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武则天的陵如何建造的?为何难挖?

首页

武则天的陵如何建造的?为何难挖?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6-24 09:51:59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安史之乱”后,乾陵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此后,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乾陵地面的宏丽建筑已荡然无存,唯陵园内城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沿主轴线列置的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盛唐时代精神。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
      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威震夷狄。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翁仲之北是两通石碑,西边的一通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纪”碑,它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高6。
      30米,宽1。86米。碑文约56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丹,笔画初刻填以金屑,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东侧一通是武则天的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
      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诸多待解之谜。目前主要有“德大说”、“遗言说”等。“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
      从北宋崇宁二年(1103)至明崇祯六年(1633)的530年间有“往来登眺者题咏诗篇刊其上”,计39人42段。其中无字碑阳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朗君行记”题刻是用被称为“二十世纪之谜”的罕见的契丹文字镌刻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在两通石碑的紧北边,竖立着61尊蕃臣石像。
      东群29尊,西群32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扬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它难挖主要是找不到墓道口。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
      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历代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献忠。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其实当时的唐朝皇帝正纠集力量准备反击呢,,。
      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
      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由此可见,没文化的人千万不能成暴发户,因为钱也好,兵也好,在他们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劳民伤财、祸害天下的毒药。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
      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发一声喊跑了出来。
      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当地人流传“因武则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所以那七个山西兵必死无疑。”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冬季,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11月27日下午,农民贺社社与几位同伴在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岂料贺社社点的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贺社社和几个同伴跑过去一看,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像是人工凿的,上面有字,或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的东西,“莫非把姑婆陵炸开了!”世代居于乾陵的农民跟着武三思称武则天为姑婆,他们知道炸乾陵是一件大事,就立即跑到乾县政府办公室,向一位姓杨的干部报告了情况。
      杨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嘴张了半天。他不敢怠慢,马上报告给县委书记、县长。他们听完报告之后,不相信农民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孙连仲用洋炸药也没能炸开陵墓。虽然怀疑,他俩还是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从乾县政府到梁山墓道口有15华里,当时交通不方便。
      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时已经傍晚时分。杨干部看了看现场,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准张扬。听杨干部这么一说,几个农民就收拾起工具回家了。 杨干部连夜向县里领导汇报了情况。
      书记、县长一商量,就让他放下其它工作,专门管这件事,并立即去省城向主管上级汇报。12月4日,陕西省文管会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立即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
      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
      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

    o***

    2008-06-24 09:51: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人文学科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